监管考核比较繁琐,报表很多,工作压力大 | 9 | 卫生行政部门监管工作复杂 |
我们卫健委有时候就集团建设问题开会,很多时候都与总医院的会议有所重合 | 7 | 卫生行政部门会议繁多 |
委托相关卫生政策专家拟定医共体具体方案,需要专门批示资金 | 4 | 卫生行政部门政策制定投入高 |
对于医共体来说,所有的科室都在增加人力,人力方面的支出压力很大 | 11 | 牵头医院人力投入大 |
信息化的建设成本很高,费用全靠总院支撑,且年年都需要更新 | 11 | 牵头医院信息化建设成本高 |
我们总医院对于上转和下转的患者是有专车接送的,我们在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配置了2~3辆分级诊疗转运车用于运送有双向转诊需求的患者,这些交通费用是由总医院承担的 | 2 | 牵头医院交通成本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有时不够,因此我们总医院每周都要派医生前往中心坐诊,一般是1个科室负责1个中心,每个科室的科室主任都要去中心坐诊,每周2 d或3 d在中心,还有就是我们总医院每次都要派专家医生前往中心坐诊 | 3 | 牵头医院医疗帮扶 |
在上下转诊方面,我们与总院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较顺畅的 | 8 | 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协作良好 |
成立医共体之后,明显的监管任务增多了,经常要报表,而且时间不定,大大增加了工作负担 | 5 | 成员单位考核压力大 |
尽管有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但中心的医疗保健服务水平仍旧比较低 | 7 | 成员单位医疗保障能力有限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级职称很少,这也使得中心留不住人,我们每年都要为中心招聘相关医务人员,流动性很大 | 9 | 成员单位人员紧缺 |
患者对医疗集团不是很懂,也不知道双向转诊到底是什么,更不知道如何进行双向转诊 | 3 | 患者分级诊疗意识不足 |
患者希望能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治好自己的小病,而不用转诊到总医院,这样可以省下好多的钱 | 4 | 患者分级诊疗可以降低看病成本 |
当时的政策很不配套,这就严重限制了我们的发展 | 12 | 制度设立尚不完善 |
医保实质上没有起到医共体补偿作用,并没有明显的政策倾斜 | 7 | 医保对分级诊疗尚未起到补偿作用 |
由于地广人稀、居住地远近的问题,很多病人并没有通过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分级转诊 | 5 | 地理环境影响患者就医 |
医疗、医保信息互联互通系统不好打通,协作不够紧密 | 8 | 协作不够紧密 |
当前财政压力较大,希望有专项的医共体建设基金 | 17 | 希望建立专项资金减缓财政压力 |
目前没有一个激励措施来激励患者自动转诊 | 2 | 转诊制度缺乏激励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