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5年, 第2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6-20
  

  • 全选
    |
    医疗保险
  • 俞纯璐, 张璐莹, 童禧辰, 陈文
    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 2025, 28(3): 245-250. https://doi.org/10.12458/HDPR.202407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持续运行多年的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的特征,为推动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我国2021—2023年持续运行的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为研究对象,从保障能力、保障水平、运营结果、维度分析其发展特征;应用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发展指数,测量可持续性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2021—2023年的发展水平,应用桑基图对其演化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我国共有74款(55.22%)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在2021—2023年持续运行。2021—2023年,53款(71.62%)保险年筹资额保持不变,68款(91.89%)保险保障范围不变或扩展,受政府指导的保险占比从81.08%增至87.84%,82.61%的保险参保率保持稳定或有所提升,平均起付线保持在1.22万元,平均报销比例降低5%,综合封顶线提升80万元,发展指数从70上升至75(满分为100)。桑基图显示,高保障能力、高保障水平的保险占比从17.57%逐年增至39.19%。2023年有35.14%的保险为高保障能力、低保障水平保险和低保障能力、高保障水平保险,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结论 可持续性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有稳定的筹资标准和参保规模,获得政府明确的支持态度,保障范围覆盖全面,补偿水平稳中有升,发展指数相对较高。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正面临保障待遇与保障能力不平衡的挑战,建议发挥多方力量共同提高参保率,优化保障待遇设计,促进保障能力与保障水平协同发展。

  • 老龄健康
  • 周四娟, 应晓华
    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 2025, 28(3): 251-259. https://doi.org/10.12458/HDPR.20250407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退休医疗负担巨大、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紧张背景下,深入探究退休对住院服务利用及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 基于G市2021—2022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结算数据,运用模糊断点回归的设计,分析退休对男性职工住院服务利用及住院费用的影响,并基于具体病种及操作探讨潜在影响机制。结果 退休使男性职工住院总人次显著增加22.63%(P<0.01),住院总费用未有明显影响(P>0.1)。退休使糖尿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住院人次分别增加26.24%(P<0.01)和25.12%(P<0.01),住院总费用分别增加31.65%(P<0.01)和23.37%(P<0.01)。退休使膝/髋关节置换术及腹股沟疝气修补术患者住院总人次增加20.08%(P<0.05),住院总费用虽增加但不显著(P>0.1)。退休使消化性溃疡患者住院总人次减少29.95%(P<0.01),住院总费用下降36.12%(P<0.05)。连续性检验、变换退休年龄、变换带宽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主回归所得结果稳健可靠。结论 退休使男性职工住院总人次增加,住院总费用未有明显变化。G市城镇职工退休后存在利用更高的住院报销比、择期治疗、职业压力减小等退休效应。

  • 黄玉洁, 罗雅楠
    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 2025, 28(3): 260-267. https://doi.org/10.12458/HDPR.202411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老年人认知障碍与功能能力之间的关系,探究社会经济地位和生活方式在二者间的调节作用,为完善老年人照护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2—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以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ADL)反映功能能力状况,采用随机效应logistic模型分析中国老年人不同出生队列中认知障碍对功能能力的影响,以及社会经济地位和生活方式在二者间的调节作用。结果 共获得53 278名受访者的61 115个调查数据,其中14.18%患有认知障碍,21.41%有ADL功能障碍,62.35%有IADL功能障碍。认知障碍在较晚出生队列(1931—1949年)中增加ADL功能障碍的风险(OR = 3.39,95%CI: 2.56~4.50)高于较早出生队列(1912—1930年,OR = 1.45,95%CI: 1.26~1.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弱认知障碍对ADL功能障碍的作用(1912—1930年,OR = 1.38,95%CI: 1.19~1.60;1931—1949年,OR = 2.90,95%CI: 2.10~3.99)。 结论 认知障碍会增加功能障碍的风险,较晚出生队列中认知障碍老年人更可能发生功能障碍,对相关护理服务的需求更高。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方式干预等举措有助于加强功能障碍防控。

  • 王延赏, 罗雅楠, 石振宇, 何平
    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 2025, 28(3): 268-275. https://doi.org/10.12458/HDPR.20241109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健康不平等的视角全面分析慢性病与残疾之间的关系,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4轮的调查数据,分析不同慢性病群体的残疾流行情况,采用多重累积风险模型对残疾发生风险进行分解,探讨慢性病贡献率反映的不平等现象。结果 2011—2018年,调查对象的残疾总体发生率从16.48%上升至18.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47.44,P<0.001)。女性、农村地区和低社会经济地位个体在各年龄组中均表现出更高的特定疾病的残疾发生率,且具有更高的慢性病贡献度。在低年龄组群体(45~64岁)中,相对贡献率最大的是背景因素(41.31%~58.57%),其次为关节炎(18.85%~31.28%);在高年龄组群体(65岁及以上)中,相对贡献率最大的为关节炎(29.77%~40.80%)。结论 残疾流行情况呈现出不平等现象,受教育程度不同的群体和城乡个体之间差异尤为明显。降低背景因素和关节炎发生风险,或将有助于缓解残疾负担和促进健康老龄化。

  • 朱文辉, 于子涵, 艾津旭, 何平, 石振宇
    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 2025, 28(3): 276-282. https://doi.org/10.12458/HDPR.20241109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健康老龄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战略举措,推动老龄残疾人口“老有所保”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关键支撑。本文梳理了英国、德国、日本老年残疾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筹资体系及服务保障体系发展经验,以期为我国未来的老龄社会残疾保障政策提供借鉴参考。英国、德国和日本分别以税收、社会保险、社会保险税收结合为主要筹资方式,形成覆盖日常生活、医疗健康、住房交通等全方位保障服务的老年残疾社会保障制度。3个国家的发展经验提示,应当系统性建设老龄友好的法律体系;建立多方共济的筹资体系,发挥社会力量;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体系,为社区和家庭照护创造发展条件。

  • 公共卫生
  • 赵苗苗, 王雪纯, 丁若溪, 张伟波, 蔡军
    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 2025, 28(3): 283-293. https://doi.org/10.12458/HDPR.202501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中国中老年人童年逆境与灾难性卫生支出之间的关联,并分析健康状况(自评健康、是否患慢性病、抑郁状况和认知功能)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8年四期数据以及2014年生命历程专项调查数据,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分析不同类型的童年逆境与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关联,识别潜在中介因素,并进一步展开分性别亚组分析。结果 经历童年逆境的个体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占比更高(P<0.05),当自评健康得分、是否患慢性病、抑郁得分及认知功能得分加入模型后,社会经济劣势、父母相关创伤、养育不良行为创伤3类童年逆境与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关联显著性降低,反映出健康状况在这一关联中具有一定的中介作用。分性别的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女性更易受社会经济劣势(OR = 1.09,95%CI:1.03~1.15)的影响,而男性更易受养育不良行为创伤(OR = 1.11,95%CI:1.03~1.20)的影响。结论 童年逆境可加剧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风险,健康状况(自评健康、是否患慢性病、抑郁状况和认知功能)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强调了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多方联动以及心理健康支持和慢性病管理等干预措施的重要性,为制定针对性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了实证依据。

  • 闫宣辰, 陈耀龙, 路杰
    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 2025, 28(3): 294-299. https://doi.org/10.12458/HDPR.202406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将临床诊断数据应用到疾病的监测预警中,探索医防融合的具体路径,研究基于临床诊断数据的疾病监测预警体系及多点触发机制,提升疾病早期监测和预警能力。方法 以甘肃省居民肺炎就诊数据为例,从大数据平台调取2023年甘肃省肺炎及相关疾病患者的全量就诊数据,分析甘肃省肺炎的流行情况,筛选出与肺炎高度相关的疾病,挖掘肺炎与相关疾病的关系。结果 临床诊断数据能较好反映出肺炎的流行情况,肺炎相关的疾病表现出与肺炎一致的流行趋势。2023年甘肃省肺炎就诊人次数持续上升,全年出现了4次就诊高峰,9月后因肺炎住院的人次数持续上升。就诊人次数男性高于女性,最多的是0~4岁儿童,年龄组间肺炎就诊人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 916.909,P<0.05)。兰州、庆阳和临夏州就诊人次数最高,不同地区间肺炎就诊人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5 318.633,P<0.05)。肺炎与发热呈中等正相关(r = 0.561,P<0.01),肺炎与水痘呈强正相关(r = 0.764,P<0.01),肺炎与支气管炎呈强正相关(r = 0.903,P<0.01)。结论 临床诊断数据在疾病监测预警中有较强的提示意义,通过疾病间相互关系,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出监测病种的流行趋势。与肺炎高度相关的一组疾病保持与肺炎相似的流行特点和趋势,可作为肺炎监测预警的重要影响因素和分析参照。建立肺炎监测体系也需考虑消化系统疾病的特点和流行趋势,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筛选与肺炎高度相关的疾病,丰富肺炎监测预警体系。

  • 戎芷熠, 李富, 付钰赛, 詹祥, 陶晶, 缪清清, 吴睿佺, 潘嘉禾, 曹欣, 唐卫卫
    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 2025, 28(3): 300-306. https://doi.org/10.12458/HDPR.202411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运动自我效能对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分析锻炼行为意向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抑郁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江苏省高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短卷、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锻炼行为意向问卷及抑郁量表收集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等定量方法,探究大学生运动自我效能、抑郁、锻炼行为意向与体力活动水平之间的关系及中介效应的显著性,运用Bootstrap抽样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 在控制了性别、年级、年龄、专业和地区后,运动自我效能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β = 0.283, P<0.001)。锻炼行为意向在运动自我效能与体力活动水平之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5.76%。抑郁在运动自我效能与体力活动水平之间起调节作用,调节两者关系的强度。结论 运动自我效能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而且通过锻炼行为意向的中介效应和抑郁的调节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

  • 医院管理
  • 姜立文, 王珏, 邱君君, 覃开舟, 陆佳琦, 丁岩, 姜桦, 华克勤
    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 2025, 28(3): 307-313. https://doi.org/10.12458/HDPR.202407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宫颈癌诊疗质量和诊治水平,对国内外宫颈癌多学科实践先进经验进行总结,基于规范持续优化肿瘤综合诊疗流程,建设宫颈癌综合诊疗中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详细介绍上海市宫颈癌综合诊治中心在宫颈癌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随访、临床研究、健康教育及科普等全生命周期的建设实践,以期为肿瘤综合诊治中心建设提供借鉴。

  • 刘晓雨, 黄光成, 李倩, 祝延红
    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 2025, 28(3): 314-321. https://doi.org/10.12458/HDPR.202502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上海市某三级公立医院临床科室的运行效率,为三级公立医院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法,建立BCC模型,评价2023年上海市某三级公立医院53个临床科室的运行效率,分析各临床科室的运行效率与投入冗余情况。结果 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值分别为0.651、0.773、0.842。临床科室的效率表现划分为规模驱动型、技术引领型、复合低效型、高效型4个象限,外科科室多集中在高效型与技术引领型。院内非DEA有效科室产出不足量值均较高。结论 临床科室运行效率受纯技术效率影响更大,不同专科特征明显,大部分科室均存在产出不足的情况,是医院改进的重点。建议医院发展由“增量”转向“提质”,进一步深化医疗联合体协作和积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以提高医院整体的运行效率。

  • 翁小瑜, 方超, 席淑新, 吴岳军
    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 2025, 28(3): 322-328. https://doi.org/10.12458/HDPR.20240709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上海市某专科医院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医务人员报告意愿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23年4—6月对上海市某专科医院的459名医务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的信息、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维度得分高于临床医师、医技人员(P<0.01),工作年限5年及以下医务人员的知觉行为控制维度得分低于其他工作年限(P<0.05),初级及以下职称医务人员的信息维度得分高于中级、副高级及以上医务人员(P<0.01),有职务医务人员的报告意愿维度得分高于无职务(P<0.01);70%以上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表示了解,90%以上认为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有意义,40%以上医务人员在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过程中会感知到阻碍因素并存在顾虑。信息维度(r = 0.32,P<0.01)、行为态度维度(r = 0.28,P<0.01)、主观规范维度(r = 0.43,P<0.01)与报告意愿维度得分呈正相关;层次回归分析显示,信息维度(β = 0.12,P<0.01)、主观规范维度(β = 0.13,P<0.01)、有职务(β = 1.10,P<0.01)对不良事件报告意愿有正向作用,交互项“信息×知觉行为控制”在信息维度和报告意愿之间存在正向调节效应。结论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医务人员报告意愿仍有待提升,应强化各类岗位人员的培训、完善制度、优化上报流程等以提高报告意愿。

  • 刘佳慧, 张甲鹏, 田梅
    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 2025, 28(3): 329-334. https://doi.org/10.12458/HDPR.20240707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县域互联网医疗用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河南省某县H医院为例,以服务质量(service quality, SERVQUAL)模型为理论基础设计问卷,调查H医院互联网医疗用户满意度,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讨单因素影响和组态影响效应。结果 有形性(医疗服务硬件建设,β = 0.406,P<0.001)、保证性(可信力,β = 0.226,P<0.001)、移情性(为患者提供个性服务,β = 0.178,P = 0.002)对互联网医疗满意度有正向影响。组态分析共得出5种组态结果,共归纳为3条组态路径,有形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是触发高互联网医疗满意度的核心因素。结论 以实体医院为依托发展互联网医疗,加强互联网医疗平台基础服务建设和发展医疗延伸服务,多元协同改善互联网医疗平台服务,充分发挥组合效应,从而提高互联网医疗用户满意度。

  • 药事管理
  • 李敬源, 许建强, 蒋婷, 戴艳, 钱东福
    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 2025, 28(3): 335-342. https://doi.org/10.12458/HDPR.202412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分析徐州市城区居家养老方式下老年慢性病患者多重用药数据,找出该人群多重用药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改善多重用药行为的措施,从而降低不合理用药带来的健康损害,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方法 采用两阶段混合抽样方法,通过自制问卷对徐州市城区居家养老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多重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徐州市城区居家养老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多重用药率为9.70%,无配偶(OR = 0.42,95%CI:0.20~0.86)、用药成本超过个人或家庭经济负担能力(OR = 0.40,95%CI:0.19~0.85)、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OR=18.88,95%CI:5.29~67.40)、在市级及以上医院就医(OR = 3.93,95%CI:1.96~7.89)、患慢性病种类超过5种(OR = 50.04,95%CI:12.02~208.42)、有用药不良反应(OR = 0.18,95%CI:0.07~0.46)、有医生指导用药(OR = 0.10,95%CI:0.02~0.48)、用药依从性好(OR = 10.13,95%CI:3.82~26.87)、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OR = 2.60,95%CI:1.11~6.06)、患关节炎(OR = 3.05,95%CI:1.48~6.30)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多重用药行为。结论 应继续普及宣传用药知识,加强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指导,增强科学用药意识,完善社区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 卫生资源配置
  • 姜友芬, 刘春芳
    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 2025, 28(3): 343-349. https://doi.org/10.12458/HDPR.202501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学研究生培养中导生关系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化解导生矛盾并促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可行性政策意见和建议。方法 通过问卷星平台,采用非开放式网络问卷形式,对某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各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展开双向问卷调查,了解并比较师生双方对导生关系的总体满意度和期望与现实的差异。结果 导师对导生关系的总体满意度(91.68%)高于研究生(81.07%),期望可以和导师有亲密或融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生占比(90.79%)高于实际感受(69.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83.55%的导师与研究生的交流频率在每月1~3次及以上,有1.59%的研究生反馈导生关系比较紧张,4.89%的导师会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交流频率。研究生的年龄、工作年限和所处年级与其对导生关系的满意度显著相关(P均<0.05);导师(68.22%)和研究生(65.25%)均认为导师科研能力/专业能力是建立良好导生关系的重要因素,其次为导师对学生的关爱程度(45.23%、55.65%)。结论 导师对导生关系的总体满意度高于研究生;相比于现实,研究生期望可以与导师有更加频繁的联系交流和更加平等的相处模式。研究生教育导生关系的影响因素呈现多元化,建议通过制度建设厘清导生关系界线、多种渠道提高导生之间的匹配度、多种形式加强导师科研能力和沟通指导能力以化解导生矛盾。

  • 卫生经济
  • 丛洪斌, 翟凯, 李顺平, 耿玲, 李超凡
    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 2025, 28(3): 350-357. https://doi.org/10.12458/HDPR.202410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患者视角测算辅助生殖助孕的经济负担,评估可负担性。方法 经济负担测算包括直接医疗经济负担、直接非医疗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3个方面。在全国5家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内,收集医疗费用数据测算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开展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直接非医疗经济负担和间接经济负担的数据。使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被调查者的基本特征,使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描述经济负担,应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比较经济负担的差异。应用直接医疗经济负担占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评估可负担性。结果 共调查524例患者,夫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husband, AIH)占比7.06%,供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donor, AID)占比9.54%,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T)占比57.25%,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占比26.15%。每周期AIH、AID、IVF-ET、ICSI的直接医疗经济负担中位数分别为7 842元、12 048元、35 985元、39 685 元,直接非医疗经济负担中位数分别为7 900元、7 550元、20 765元、24 800元,间接经济负担中位数分别为1 075元、1 880元、2 794元、2 149元。IVF-ET和ICSI的经济负担高于AIH和AID,但AIH与AID、IVF-ET与ICSI两两之间经济负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周期直接医疗经济负担中位数占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0%、31%、92%、101%。每周期直接医疗经济负担中位数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为9%、13%、40%、44%。结论 IVF-ET和ICSI的经济负担沉重,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可以降低直接医疗经济负担,仍需要通过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促进分级诊疗、发放生育津贴、精准识别高负担患者等措施,多管齐下共同降低直接非医疗经济负担和间接经济负担。

  • 李雷, 谭华伟, 徐露, 郭丹丹, 毕圣贤, 陈迎春
    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 2025, 28(3): 358-364. https://doi.org/10.12458/HDPR.202406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中医院肺肿瘤住院患者为例,分析按病种分值(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 DIP)支付改革前后中医院住院费用控制效果及费用转移路径,为进一步完善中医医保支付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Z市中医院实施DIP支付改革的1 833名患者作为处理组,同期未改革的G市和C市中医院610名患者作为控制组,收集肺肿瘤住院患者的个人、医院和疾病信息,运用双重机器学习算法,以患者单次住院总医疗费用作为控费效果的代理变量,以乙类自付费用、丙类费用、乙类自付费用占比、丙类费用占比作为费用转移的代理变量,探讨DIP支付改革对中医院肺肿瘤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结果 处理组实施DIP支付改革后,肺肿瘤患者住院总费用显著下降12.20%(P<0.01),乙类自付费用无显著变化,乙类自付费用占比显著增加0.73%(P<0.01),丙类费用显著降低47.84%(P<0.01),丙类费用占比显著降低1.50%(P<0.01);异质性分析发现,三级医院较二级医院控费效果更优,民营医院较公立医院费用转移趋势更显著。结论 DIP支付改革显著减少了中医院肺肿瘤患者单次住院总医疗费用,同时存在显著的费用转移效应,费用转移体现在向乙类自付费用的转移,而非丙类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