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visit Health Development and Policy Research!

Figure/Table detail

Guidelines for quality control in real-world studies of drug clinica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projects (version 2024)
YIN Xuan, HUANG Ruijian, WU Junyan, ZHANG Fang, CHEN Hao, ZHU Jianguo, LI Li, SHU Yachun, CHEN Nan, ZHANG Jingjing, MA Aixia, ZHOU Jifang
Health Development and Policy Research, 2024, 27(5): 432-436.   DOI: 10.12458/HDPR.202408073

条目 序号 判断依据 页码
领域1:研究目的设定
研究问题的可操作性* 1 1)清晰明确:所研究的问题表述简洁清晰,关键要素明确,无歧义
2)具体可操作:所研究的问题具体,有明确的研究对象、研究变量和可操作的研究方法
3)可衡量性:所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测量指标和评价标准
4)相关性:所研究的问题与目标人群和研究目的相关,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有明确研究意义
5)可行性:所研究的问题具备可行性,研究者有能力和资源开展研究,详细说明研究成本、时间、人力等因素
研究目的的明确性* 2 1)相关性:研究目的与所研究的问题直接相关,能够回答或解决研究问题,明确说明研究目的对研究问题的意义
2)与现有文献联系:研究目标基于现有文献,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补充或拓展,体现对已有研究的继承和创新
3)与研究背景匹配:研究目标与研究背景相符,符合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实际情况
4)科学价值和临床意义:研究目标具有价值和意义,能推动学科发展或解决临床问题
研究假设的逻辑性* 3 1)清晰性:假设清晰明确,表述完整,无歧义
2)可检验性:假设可通过研究进行验证或证伪
3)相关性:假设与所研究的问题相关,为对问题的解释或预测
4)简洁性:假设简洁,不冗长或复杂
领域2:研究设计
研究源人群选择的合理性* 4 1)代表性:源人群能够代表目标人群,研究结果能回答所研究的问题并推广到目标人群
2)可获得性:源人群易于纳入研究
3)合规性:源人群选择遵守法律法规,符合伦理规范
4)充分性:源人群数量符合统计分析要求,能够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纳入、排除标准的合理性* 5 1)明确性:纳入、排除标准清晰明确,表述完整,无歧义
2)合理性:纳入、排除标准合理,符合研究目的,能够保证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可解释性
3)可操作性:纳入、排除标准可操作,能够应用于实际的研究过程中
4)避免选择偏倚:排除标准避免选择偏倚,能够确保研究结果的代表性
5)研究人群纳入、排除标准经过充分讨论论证,并由相关人员审核
6)在报告中详细说明研究人群纳入、排除标准的制定过程和依据
7)根据研究进展情况,对研究人群纳入、排标准进行必要调整
暴露(含对照药物)、结局定义及实操化的合理性* 6 1)明确性:指标清晰明确,表述完整,无歧义
2)合理性:指标符合研究目的和所研究的问题,能够反映研究结果的关键信息
3)可测量性:研究结果能被客观地测量评价
4)临床意义:指标能够反映研究结果对患者的实际影响
5)敏感性:指标能够灵敏地反映研究干预的效果,指标能及时检测到干预产生细微效果变化
6)特异性:指标能够准确地反映研究干预的真实效果,即在没有干预时,指标不会出现虚假的效果
7)暴露:详细说明研究要评估的药物疗法,以及如何处理在研究期间接触到多个相关药物的个体
8)对照组:详细说明是否有对照组,并证明其合理性。其中,对照组应是常规使用的标准疗法,对照药物的选择应参照指南推荐,应是临床实践中目标人群可获得且实际使用的药物
9)指标经过充分论证,并由相关专业人员审核
10)在报告中详细说明指标的制定过程和依据
11)根据研究进展情况,对指标进行必要调整
协变量及解决潜在偏倚策略的合理性* 7 1)预测因素:详细说明可能影响结局的其他变量
2)潜在混杂因素:详细说明与暴露和结局均相关的变量
3)效应调节因素:详细说明能改变暴露与结局关联强度或方向的变量
4)数据来源:详细说明药物暴露信息的来源
5)时间窗口:明确暴露期的时间,包括潜在的左截断(在研究开始前已存在但未被记录的暴露或事件)和左删失(由于数据缺失而删除的情况)
6)事件归因:详细说明如何将结局归因于药物暴露
7)剂量考虑:详细说明在评估风险时如何考虑当前治疗剂量、既往治疗剂量、治疗持续时间等因素
索引日期的定义及分配的合理性 8 1)索引日期定义明确、合理,并与所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结局相关
2)使用随机分配等方法控制潜在偏倚,确保研究组间的可比性
3)对于存在的永生时间偏倚,采取有效措施控制
样本量计算和预期运行特性* 9 1)进行样本量计算,评估预期运行特性
2)估计研究结果的精确度
3)进行研究资源分配优化
4)充分说明样本量计算的相关因素:①研究设计。观察性研究的设计会影响所需样本量。②结局类型。连续性结局通常比二分类结局需要更大的样本量。③效应大小。效应越大,所需样本量越小。④统计功效。希望达到的统计功效水平会影响所需样本量,通常需达到至少80%的统计功效
随访时间 10 1)结局指标的发生率:随访时间足够长,能够捕捉所有相关结局的发生
2)研究问题的性质:随访时间与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相符。对于需要长期观察的研究问题,需要更长的随访时间
3)伦理性:随访时间符合伦理规范。事先告知研究对象随访的必要性和可能带来的风险和益处,获得知情同意
领域3:数据源与预处理
数据源描述 11 1)详细表述数据源及数据的原始收集方式
2)有各种来源共享数据的标准结构说明,例如数据字典、数据模型和元数据规范
数据源与研究问题的契合度* 12 1)数据对于目标患者人群具有充分性:数据来自与目标患者人群相似的群体
2)数据标准化: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格式和编码统一
3)数据来源具有权威性:数据来自可靠的机构或组织
4)数据来源伦理审核情况:数据通过机构或者区域的伦理审核
5)数据收集方法规范性:数据收集过程遵循标准化的操作规范
6)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尽可能减少缺失值
7)数据一致性:数据前后一致,不存在矛盾
8)研究者核查数据的原始记录
9)数据具有可溯源性
数据与研究结局的相关性* 13 1)关键数据元素的评估时间和完整性:数据库包含可用关于关键数据元素的评估时间且完整性较好
2)关键变量的操作定义和编码:明确基于关键变量的操作定义,提供合适的拟议编码
3)与其他数据源的链接:数据库存在与其他数据源的现有或潜在链接
4)若数据来源于多个数据库,详细说明如何进行数据合并及保证合并后数据质量
数据采集过程的规范性* 14 1)数据收集人员资质:数据收集人员经过专业培训
2)数据收集工具有效性:有明确的数据收集工具,能够准确地收集数据
3)数据收集过程监督:数据收集过程有人员进行监督
4)使用了共同的数据标准结构说明,例如数据字典、数据模型和元数据规范
数据清洗过程的合理性 15 1)描述数据清洗方法
2)识别数据中错误:通过数据范围检查、逻辑一致性检查等方法识别数据中的错误
3)修正数据中错误:根据数据来源或其他可靠信息修正数据中的错误
4)处理缺失值:根据数据特点,采用插补、删除等方法处理缺失值
数据验证 16 1)核实数据准确性:通过与原始数据比对等方法核实数据的准确性
2)评估数据内部一致性:通过一致性检查等方法评估数据内部的一致性
3)评估数据外部一致性:通过与其他数据源比对等方法评估数据外部的一致性
数据管理计划 17 1)制定数据管理标准:制定数据收集、存储、使用、销毁等环节的标准规范
2)建立数据安全体系:建立数据访问权限控制、数据备份和恢复等措施,确保数据安全
3)监控数据质量:定期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数据质量问题
医学伦理审查中的知情同意与隐私保护* 18 1)对数据进行匿名化处理或获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
2)采取措施保护受试者的隐私
3)保护措施符合伦理要求
领域4:统计分析
使用统计分析计划* 19 详细描述了统计方法,包括控制混杂的方法,检测亚组和交互作用的方法,处理缺失数据的方法。(队列研究:如果需要,解释如何处理失访。病例对照研究:如果需要,解释如何匹配设计病例和对照,包括匹配变量的选择和匹配方法的应用。横断面研究:如果需要,描述抽样策略及敏感性分析)
评估治疗效果的分析方法的合理性* 20 描述对估计量的分析方法,如假设检验的使用、处理效应的模型选择、处理中间事件的方式和审查规则的制定。
控制潜在混杂因素的分析方法* 21 1)通过多因素分析、倾向评分等方法控制混杂因素
2)评估未测量混杂因素,如使用E值(评估未测量混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假设计量分析(估计未测量混杂因素导致的偏倚程度)
因果路径中间变量过度调整评估 22 1)似然比检验:采用似然比检验评估过度调整是否导致模型拟合的显著改善
2)赤池信息量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和贝叶斯信息量准则(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 BIC)准则:采用AIC和BIC准则比较不同调整模型的拟合优度
3)交叉验证:采用交叉验证评估不同调整模型的预测性能
亚组分析方法 23 1)亚组分析能够回答研究问题。如果研究涉及比较不同组的结果、识别影响结果的因素或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则亚组分析方法适用
2)数据类型:亚组分析方法适用于所使用的数据类型。有些方法可能只适用于特定类型数据,如连续型数据、分类型数据或时间序列数据等
3)样本量:样本量足够大以进行亚组分析,确保结果的统计显著性和稳健性
4)混杂因素:对于存在的混杂因素,采取额外控制措施减少其对亚组分析结果的影响
控制组间差异的方法 24 1)进行差异性监测,以识别组间差异、评估干预措施效果及监测健康状况变化趋势
2)采取措施减少差异性分类错误的影响,包括使用标准化的测量方法、对测量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质量控制以监测数据收集过程中的潜在问题。
控制逆向因果的方法 25 采用延迟分析、左截断、倾向评分匹配等方法减少暴露对结果的影响
缺失值及分类错误数据的处理方法* 26 1)根据数据缺失或分类错误程度:如果数据缺失或分类错误较少且对结果影响不大,可以选择较简单的处理方法;如果数据缺失或分类错误较多且可能对结果产生较大影响,采用相对复杂的处理方法最大程度地减少其影响
2)处理方法的有效性:处理方法必须能够有效地处理缺失或分类错误数据,尽可能减少数据失真,保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说明研究的具体情况。例如,某些研究可能由于时间限制,无法使用耗时的处理方法;某些方法可能由于要求有特定的统计假设或数据分布,其应用受限。
处理多重性的方法 27 详细说明多重测试可能导致I类错误膨胀,特别是在分析多种暴露或多种结局时。在多个假设检验中,需要调整显著性水平以控制错误发现率,从而避免假阳性结果的增加。
敏感性分析 28 1)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逐个改变研究方法或假设,观察研究结果变化
2)采用多因素敏感性分析,同时改变多个研究方法或假设,观察研究结果变化
3)采用情景分析:考虑不同情景或假设,评估研究结果在不同条件下变化情况
领域5:结果及解读
报告完整性* 29 1)报告完整性、规范性和科学性:按照学术标准撰写,有清晰的结构、明确的表达、正确的参考文献引用等;报告描述的研究方法符合科学原则,包括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讨论,能够合理解释研究中的现象和结果
2)报告包含所有必要信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透明度,涵盖研究目的、背景、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关键内容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30 1)报告中包括每个阶段研究个体数量,涵盖潜在合格人数、参与合格性检查人数、确认合格人数以及纳入研究个体选择方法
2)详细说明基于数据可用性、数据链接等方面的纳入分析数据的筛选过程,包括完成随访的人数和每个阶段退出研究的原因。可通过流程图展示每个个体(即研究对象)在研究中的选择过程,并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
描述性结果或主要结果及结局资料 31 1)描述研究对象人口学、临床和社会特征等信息
2)描述变量数据缺失情况,指明数据缺失的数量和比例,对缺失数据处理的方法
3)在队列研究中,报告随访时间,包括总随访时间和平均随访时间
4)在队列研究中,报告结局事件数量或结局变量的测量值
5)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报告暴露人数或暴露变量的测量值
6)在横断面研究中,报告结局事件数量或结局变量的测量值
7)报告未调整的估计值及其对应的95%可信区间。详细说明混杂因素调整的情况和原因,讨论是否需要将相对危险度估计转化为一定时期内的绝对危险度,并报告其他相关结果,如敏感性分析或子组分析的结果
结果解读及局限性阐述* 32 1)核心目标:概括核心研究结果,简明扼要地表达主要发现、研究结论的重要性以及对研究问题的回答。讨论研究局限性,详细说明潜在的偏倚来源、方向、大小及其可能影响
2)未测量混杂与缺失数据:讨论未测量混杂、缺失数据及随时间变化的适用性对研究结果的潜在影响。未测量混杂可能导致结论偏差,缺失数据影响结果可信度,随时间变化的适用性需评估结果是否适用于不同时间点或人群
3)药物价值评价:在药物价值评价研究中,描述待研究药物的暴露情况,确保所选数据库记录药物暴露数据的质量、覆盖范围和代表性,以支持准确评估暴露情况
结果外推性* 33 1)明确研究目的,将结果与目的联系,确保相关解释能够回答所研究的问题或验证假设
2)识别研究局限性,如偏倚来源、数据缺失及其他潜在影响因素,以帮助读者清晰理解结果的可信度和适用性
3)审视不同分析方法对结果的影响,比较和综合这些方法以确保结果一致性和稳健性,参考相似研究和相关证据,加强对结果的解释,确保结论更具广泛支持
4)讨论潜在混杂因素和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提出调整方法或未来研究建议
成果转化 34 1)评价成果登记备案:研究成果被及时、完整地登记备案,包括通过在学术期刊发表、专利申请、注册临床试验、提交技术报告等形式
2)评价成果得到有效应用:研究成果被有效应用于实践、产业或社会中,包括但不限于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制定政策、改善生产工艺等
潜在利益冲突* 35 描述研究潜在利益冲突情况。利益冲突不仅包括资助来源,还应考虑其他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利益关系,如个人、学术或商业利益。判断依据可包括作者与相关企业或机构的财务关系、专业职位或咨询活动等
方案、数据、编码的可获得性 36 提供获得所有补充信息的方法,包括研究方案、原始数据或程序代码的获取途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联系作者、访问公开数据库或通过项目官网下载
表A.1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项目真实世界研究质量控制规范评价表
Other figure/table from this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