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推荐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专稿
    顾文英, 章滨云, 董枫, 柳怡章, 胡雁, 范斌, 崔明, 冯威, 王宇, 郭琪, 那立欣, 金凤, 朱富忠, 秦晓健, 邢唯杰, 汤燕明, 汤立晨, 陈烨璐
    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 2024, 27(3): 275-284. https://doi.org/10.12458/HDPR.202407065
    摘要 (608) PDF全文 (317) HTML (585)   可视化   收藏

    肿瘤慢病化趋势对肿瘤康复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肿瘤康复领域系统性、整合式的构建和论证仍然较少,建立肿瘤整合康复管理规范势在必行。为此,上海市抗癌协会康复管理专业委员会开展真实世界康复需求调研,牵头国内多名肿瘤学、康复医学、护理学、健康管理等相关领域专家召开多轮专家论证会征集意见,共同制定《肿瘤整合康复管理专家共识(2024)》。该共识提出肿瘤整合康复的定义与目标,阐述了肿瘤整合康复的分期、体系与模式、评估与干预,明确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肿瘤整合康复领域的具体实践,以期为肿瘤康复学科发展和肿瘤患者整合康复管理策略的制订提供依据。

  • 专稿
    闻大翔
    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 2024, 27(1): 1-6. https://doi.org/10.12458/HDPR.202404028
    摘要 (440) PDF全文 (228) HTML (420)   可视化   收藏

    介绍近年来上海卫生健康领域改革的实践成效,梳理当前面临的问题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下一阶段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举措,以期推动上海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 专稿
    吴凡, 汪玲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5): 441-446,476.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312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与国家科技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并列的国家级奖励,自1989年开始每4年评审1次,目前已评选九届。本文以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医药类获奖项目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获奖数量、获奖地区、获奖主体等方面,重点分析医药类获奖项目的分布特征,总结获奖成果的关键要素,为教学成果有效培育提供启示。
  • 专稿
    张浩, 陈昕, 吴立明, 薄丽娜, 陈勇, 吴国柱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5): 447-451,502.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315
    2020年以来,上海市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组织实施了《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第五轮三年行动计划”),旨在聚焦上海公共卫生体系的短板及新冠疫情防控中最直接、最紧迫的问题,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增能力,全力推动上海公共卫生体系基础设施、核心能力、学科人才及工作机制建设,实现“强项更强、弱项增强、短板补齐”。在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相关主管部门、各区政府和各项目单位共同努力下,第五轮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平稳有序,项目建设卓有成效,持续夯实了全市公共卫生体系基础,加快推动了公共卫生各项应急管理和健康服务能力全面升级。
  • 卫生经济
    周慧君, 王薇, 王沛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5): 452-461.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117
    目的 评估起始使用氨基酸配方(amino acid formula,AAF)和深度水解配方(extensively hydrolyzedformula,eHF)治疗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allergy,CMA)患儿的经济性,为患儿家庭在疾病膳食管理过程中优选性价比高的配方粉,同时也为临床医生选择处方提供相应的经济学证据。方法 以我国2岁以下CMA患儿为研究对象,构建决策树模拟其临床路径,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模型从患者视角出发,评估患儿在治疗CMA过程中的直接医疗成本和2岁前建立牛奶蛋白耐受所需要的时间(效果指标)。从成本和效果2个方面综合对比评估起始使用AAF或eHF对CMA患儿疾病膳食管理的经济性。结果 起始使用AAF替代喂养的CMA患儿获得牛奶蛋白耐受所需时间平均为7.15个月(其中轻中度CMA患儿平均需要6.41个月,重度CMA患儿平均需要10.11个月)。患儿2岁前配方粉饮食替代喂养的诊疗及家庭护理等总成本平均为23 455元。起始使用eHF替代喂养的CMA患儿获得牛奶蛋白耐受所需时间平均为10.50个月(其中轻中度CMA患儿平均需要9.58个月,重度CMA患儿平均需要14.13个月)。起始使用eHF的总平均成本高于AAF,无乳糖eHF的总成本平均为30 592元,略低于含乳糖eHF的31 337元。与起始使用eHF替代喂养相比,使用AAF替代喂养不管是对轻中度还是重度CMA患儿都具有绝对的经济学优势,且重度CMA患儿获益更大。在考虑模型参数的各种不确定性后,AAF仍有92.0%以上的概率为优选的CMA管理配方。结论 相较于eHF,起始使用AAF替代喂养对于我国CMA患儿治疗具有绝对的经济学优势,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治疗方案。
  • 卫生经济
    陆东哲, 邵祯谊, 沈洁, 薛迪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5): 462-466.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201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上海市实施冠状动脉支架(以下简称“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冠脉支架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耗材的定价政策以及冠脉支架医疗保险报销政策(以下简称“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改变,对上海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住院患者PCI及相关手术治疗状况和冠脉支架利用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3月—2022年4月出院的上海市所有第一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的人口学与诊疗相关数据,采用χ2检验和间断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政策实施影响。结果 共纳入上海市冠心病住院患者182 302人次。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实施降低了上海市冠心病住院患者PCI治疗率(从41.30%下降至36.65%),且政策的即时效应使PCI治疗率下降5.18个百分点。住院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技术的利用结构有所变化,且PCI治疗的住院患者中至少植入1根冠脉集采支架的比例显著增加(从54.35%上升至84.10%),政策的即时效应使此比例增加了39.51个百分点,但政策实施后此比例呈下降趋势。结论 上海市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实施对PCI治疗产生了预期作用,未来还需完善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以满足PCI治疗实际的需要。
  • 卫生经济
    邵祯谊, 陆东哲, 沈洁, 薛迪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5): 467-471.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202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上海市冠状动脉支架(以下简称“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冠脉支架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耗材的定价政策以及冠脉支架医疗保险报销政策(以下简称“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改变,对上海市冠心病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3月—2022年4月出院的上海市所有第一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和冠脉支架使用状况的数据,采用Wilcoxon检验和间断时间序列模型分析医疗费用指标值在政策实施前后的变动。结果 上海市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实施使上海市冠心病住院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冠脉支架费用降低,年节约冠脉支架费用约4亿元;总住院医疗费用降低14.85%,政策的即时效应使总医疗费用均数平均减少了9 142.12元,且政策实施后总医疗费用均数的变动趋势较政策实施前显著下降;总医疗费用的结构得到优化。结论 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实施撬动了冠脉支架行业价格,降低了冠心病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但需进一步完善上海市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及其配套措施。
  • 医疗保险
    陈星, 陈文, 张璐莹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5): 472-476.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263
    高昂的价格和不确定的价值,使创新药品及时地纳入各个国家医疗保险报销范围面临挑战。基于绩效的风险分担协议能够在创新药品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将支付的价格和实际产生的健康效益联系起来,有效降低医疗保险机构面临的风险,加快药品的准入和报销。通过梳理肿瘤、罕见病、血液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领域内各个国家创新药品基于绩效的风险分担协议的实施情况,从协议的类型和内容、临床数据的收集、实施与监管和结果的应用等方面提出我国在实施创新药品基于绩效的风险分担协议时的政策启示。
  • 医疗保险
    祖恩晴, 鲁冰, 王贤吉, 揭俊钦, 陈英耀, 周萍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5): 477-482.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298
    通过对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服务中心(Centers for Medicare and Medicaid Services,CMS)基于价值医疗进行医院绩效评价的研究,详细介绍10年来以价值为导向的医疗服务购买项目(Hospital Value-BasedPurchasing Program,HVBP)的开发、建立与实施效果,分析美国如何建立以价值为导向的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该体系的发展、推广及其在战略购买中的应用。结合我国的情况明确价值医疗的核心与内涵,为探索适应国情的基于价值医疗的医院绩效评价体系提供思路与启示。
  • 医疗保险
    张晓玉, 应晓华, 钱梦岑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5): 483-488,502.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181
    目的 验证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是否会导致住院患者按医嘱转院概率上升,从而评估改革对患者离院方式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6—2019年某市住院病案首页5%的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以医疗保险患者为处理组,以非医疗保险患者为对照组,比较改革前后2组患者按医嘱转院概率变化的差异,从而识别政策效应。结果 实行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后,总体上未发现住院患者按医嘱转院或按医嘱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概率上升,但疾病严重程度较高的患者和老年患者按医嘱下转的比例增加22%~56%(P < 0.05)。结论 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与高风险、高年龄患者按医嘱下转的比例增加相关,但尚不清楚改革是否影响患者长期健康结局。建议加强对按医嘱转院的适宜性评估和监督,推动基于成本核算的病种权重设定,积极探索基于价值医疗的捆绑支付和按绩效支付等方式,避免在控制费用政策激励下发生不合理的成本转移行为。
  • 卫生经济
    揭俊钦, 戎春宇, 王贤吉, 蒋虹丽, 杜莉, 周萍, 李欣, 祖恩晴, 李真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4): 323-329,338.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011
    目的 比较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多基因型(extended genotyping)与HPV部分(16/18)基因型检测技术对宫颈癌筛查策略及其后续管理的影响,分析可能带来的价值变化。方法 基于Markov队列模型,以预防宫颈癌发病例数为效果指标,模拟100万名初始年龄为15岁的健康妇女在10、20、30、40、50年内从健康状态到宫颈癌发病的疾病进程,基于2种检测技术的宫颈癌筛查-诊断-癌前病变诊疗路径构建模型,分析2种筛查技术不同累计年份下的效果指标、阴道镜检查次数、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1/2/3状态的筛查率,并比较成本与成本效果,以此判定对价值的影响。结果 模型模拟10、20、30、40、50年,HPV多基因型相对于HPV部分(16/18)基因型在成本上分别减少29.73万、75.55万、98.53万、111.23万、119.39万元,效果始终保持一致,阴道镜检测次数可分别减少1 002、2 726、3 865、4 605、5 086人次,CIN1-3筛查率上,模型运行第10、20、30、40、50年时,HPV多基因型策略分别减少约4%的CIN1-3的筛查率。结论 相比于HPV部分(16/18)基因型,HPV多基因型检测技术在保障预防效果的情况下,能降低筛查假阳性带来的阴道镜"过诊"率,提升阴道镜检查精度,优化卫生资源利用效能,一定程度上避免假阳性带来的心理负担,从而优化传统HPV部分(16/18)基因型的筛查价值。
  • 卫生经济
    戎春宇, 揭俊钦, 王贤吉, 周萍, 蒋虹丽, 杜莉, 祖恩晴, 李欣, 李真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4): 330-338.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012
    目的 评估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筛查技术的有效性、部分宫颈癌诊断费用和初始人群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低度风险基因型感染者占比对HPV多基因型和HPV部分(16/18)基因型检测初筛策略的成本效果影响,为公共卫生决策部门选择宫颈癌筛查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构建的Markov队列模型,以预防宫颈癌发病例数为效果指标,模型运行50年,对HPV多基因型和HPV部分(16/18)基因型筛查方案进行敏感性分析,分析TCT筛查技术的有效性、部分宫颈癌诊断费用,以及初始人群中HPV低度风险基因型感染者占比的变化对成本效果的影响。结果 在设定的模型及各参数阈值下,敏感性分析发现:HPV低度风险基因型(HPV 51/35/39/68/56/59/66型)感染者(HPV感染状况或进展为CIN1/2/3状况)中TCT分流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以TCT结果为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病变(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以上为判别标准]变化对两种筛查策略差距影响较大;TCT检测费用、阴道镜检测费用及组织病理学检测费用对两种筛查策略差距影响相对较小。上述各指标在设定阈值范围内变化时,HPV多基因型与部分基因型策略相比,效果差异甚微,成本差异有所变化,具有成本优势。此外,随着初始人群中HPV低度风险基因型感染者的比例增大,HPV多基因型策略的优势亦逐渐增强。结论 进一步明确HPV不同基因型的致病风险对优化多基因型HPV筛查的后续管理路径具有重要意义,而进一步细分TCT检测的TBS(The Bethesda System)分级报告结果,提升TCT检测精度则是保障多基因型HPV筛查防治策略价值优化的关键。
  • 公共卫生
    操仪, 刘览, 陈珉惺, 杨山石, 何阿妹, 徐源, 何蓉, 胡家瑜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4): 339-345.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163
    目的 通过对公开发表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疫苗相关文献的分析,了解HPV研究热点及趋势,为应用文献计量法分析各领域研究进展和方向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2012-2021年公开发表的HPV疫苗相关中文论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相关文献,用CiteSpace 6.1 R6进行作者合作网络、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关键词突发性探测、关键词聚类分析,绘制关键词时间线图。结果 2012-2021年,HPV疫苗研究受到关注,相关文献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在宫颈疾病,HPV基因分型及相应疫苗研制,疫苗认知、接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其中,2012-2014年,关注宫颈疾病、基因分型、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较多,2017-2018年,关注九价HPV疫苗的研究较多,2019-2021年,关注女大学生等特定人群的研究较多。通过关键词时间线图还发现,自2016年HPV疫苗在中国大陆上市以后,除传统研究热点,相关研究开始关注HPV疫苗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紧密结合当时的卫生政策背景和卫生热点,涉及医学伦理、心理学等多学科内容,且开始探索当下较为热门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和细化,内涵不断深化,外延持续拓展。结论 考虑该类研究的与时俱进,未来研究可能会随着疫苗本身的发展,分层研究不同人群接种意愿,提升HPV疫苗覆盖率的接种策略,覆盖更多亚型的多价疫苗研制、效果、安全性、成本效益研究,HPV疫苗接种相关的真实世界研究,以及一系列疫苗推广和信息化等管理措施的效果评价。
  • 公共卫生
    隋梦芸, 张晟, 程旻娜, 王玉恒, 严青华, 吴菲, 王梦妍, 常兆玉, 薛龙, 陈秀芝, 王晨曦, 施燕, 应晓华, 付晨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4): 346-351.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153
    目的 分析整合式慢性病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实施的促进和障碍因素,区分模式服务量高覆盖率组和低覆盖率组在实施性研究的整合性理论框架(consolidated framework for implementation research,CFIR)上的结构差异,为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结合CFIR对22名专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定性结构评级法对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受访者评分,利用NVivo 12软件编码。结果 高覆盖率组和低覆盖率组的相对优势、外部政策与激励、实施准备度、反思和评价、领导个人特质5个CFIR结构有差异。促进因素包括:测量数据更加精准,提高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异常检出率和控制率;模式实现了服务、技术、数据"三整合",优化管理流程,提供管理抓手;基础性和个性化服务结合吸引患者到基层就诊;模式与我国政策背景,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和以患者为中心理念兼容;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担;领导重视是基础,利益方间的通力合作是重要保障。障碍因素包括:宏观层面缺少卫生行政机构的支持性政策,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建设、投入主体以及具体工作规范和流程有待明确;缺乏监督管理机制和质量评估小组;模式推广目标模糊;缺乏规范化系统性的培训计划;为不同群体提供服务存在挑战,缺乏有效的社会面宣传;模式仍须提高需方获得感;社区布局限制了模式的服务提供。结论 卫生行政部门应明确模式的建设、运行、投入主体,完善组织架构并明确各利益方的功能定位和职责分工,进一步制定工作规范和工作流程;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和质量控制小组并进行定期评估;制定清晰的目标;加大宣传教育,扩大宣传面;利用数字化工具形成良性医患互动机制。
  • 药事管理
    顾一纯, 何达, 孙辉, 王昊德, 何阿妹, 陈珉惺, 金春林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4): 363-369.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054
    目的 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以下简称"国谈")罕见病药品落地的关键和难点,探索罕见病药品在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后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 通过文献复习和政策梳理、专家访谈、焦点小组访谈收集资料,结合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理论框架从多角度探索国谈罕见病药品政策执行情况的现状、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结果 目前我国罕见病药品行业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医疗服务提供方在意识、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罕见病药品保障渠道有待优化,医疗保险支付机制尚不完善。结论 建议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提升罕见病用药保障;加强医疗服务提供方能力建设,取消罕见病用药考核限制;畅通罕见病用药保障渠道,完善医疗保险支付机制。
  • 药事管理
    刘晓婕, 蒋虹丽, 陈文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4): 370-376.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189
    目的 分析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以下简称"国谈")政策对某省公立三级医院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靶向药物采购费用、数量及结构的影响,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某省公立三级医院EGFR-TKI靶向药物每月采购数据,利用中断时间序列模型分析采购费用、数量、药品结构及日均费用的变化趋势。结果 阿法替尼、奥希替尼、吉非替尼、埃克替尼、厄洛替尼5种EGFR-TKI靶向药物总体采购量及费用以稳定为主,2018年国谈准入品种采购量及费用上升。5种EGFR-TKI靶向药物药品结构变化明显,呈即刻上升趋势;各品种日均费用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 国谈政策的实施增加了靶向药物的使用,国谈准入药物品种逐步进入临床,患者的用药负担进一步减轻。
  • 药事管理
    孙燕, 郭有德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4): 377-381,437.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190
    目的 基于药品零售价格大数据构建药品价格指数,描述其波动特征,发挥其药品价格宏观监管作用,促进药品价格保持合理水平。方法 运用链式拉氏指数构建原理建立药品价格指数模型,运用时间序列模型描述指数波动特征,识别并分析药品价格波动异常状况。结果 2015年1月-2020年12月,药品价格总指数小幅上涨,累计涨幅为14.43%,年均涨幅约2.40%,市场化改革成效较为显著。通过基于局部加权回归的季节趋势分解(seasonal-trend decomposition using loess,STL)方法对获得的药品价格总指数时间序列进行分析,指数呈长期平缓上升趋势,不规则波动值为-1.41~2.03,说明药品价格受外因影响较小,周期性特征仍有待进一步研究。2015年1月-2020年12月,根据药品价格指数共监测到价格异常风险32次。结论 药品价格指数较全面地反映药品价格走势,对于药品价格异常波动具有一定的预警作用,能够为我国药品价格监管提供有效工具。
  • 专稿: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吴凡, 汪玲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3): 233-238.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053
    2024年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将按《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进行。本研究回顾1983年以来我国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历史演变过程,分析新版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内涵,提出创新医学拔尖人才培养机制:一是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深化学科交叉融合;二是创新学科组织形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加强一流学科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 公共卫生
    陈昕, 张浩, 吴立明, 吴寰宇, 季雯洁, 毛盛华, 黄晓燕, 陈蓉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3): 239-243.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232
    大型展会易发生传染病暴发等公共卫生风险,尤其是新冠疫情暴发后,平衡疫情防控的要求和展会办展体验度是展会行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相关先进实践经验须进一步总结与推广。通过对5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疫情风险防控成功经验的探索,从展会的参展流程出发,明确各流程中潜在的疫情风险。基于风险评估理论,提出“风险对象分离原则”“疫情防控和展会服务保障组织体系、运行方案和健康促进措施相结合原则”“基于参展参会流程的多点触发监测和实验室检测原则”。同时,基于对不同疫情形势下大型展会疫情防控目标和重点措施的剖析,提出健全组织体系、加强内外联动、风险分级管理、联动开展应急处置等保障模式,相关经验可为今后大型展会疫情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 公共卫生
    钱晨嗣, 夏寒, 夏天, 刘星航, 付晨, 赵丹丹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3): 244-248.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169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卫生健康数据不断增多,数据的可靠性评估是数据实践应用、科学研究的前提和保障。传统的人工、统计学数据可靠性评估方法难以适用于海量数据的可靠性评估,而且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本研究构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公共卫生数据可靠性评估系统,首先对数据进行存储、标注和规则性质控,并对数据进行特征工程处理,然后选取部分数据由机器学习算法自主训练数据特征并形成数据可靠性评估模型,通过模型来评估其他数据的可靠性,最后进行数据量检验并综合评价数据的可靠性。由此形成数据可靠性评估的新方法、新模式,有助于弥补现有评估方法的不足,提升数据可靠性评估的准确率和效率。
  • 卫生规划
    郑佳慧, 王书平, 邹云锋, 赵美英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3): 257-263.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20998
    目的 预测2022—2030年我国重症床位资源配置情况,为合理配置重症床位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趋势外推法对重症床位数进行预测,结合现场访谈分析重症床位配置情况。结果 2022—2030年我国重症床位资源呈平稳增长趋势。2030年医疗卫生机构重症床位数将达到132 643张;省级、市级、县级三级医院重症床位数占比将达到3.36%、3.07%、3.15%。结论 政府须增加省级、市级三级医院重症床位的配置,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县级重症床位数量和规模,重点关注偏远地区以及重症床位资源人均拥有量或拥有重症床位县域占比较低地区的重症资源配置与需求情况。
  • 医院管理
    唐密, 张雪艳, 杨燕, 冯旅帆, 白飞, 林夏, 刘新宇, 何江江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3): 281-285.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185
    目的 分析三级医疗机构医院卫生技术(hospital-based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HB-HTA)评估开展现状,为完善医疗机构HB-HTA的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运用便利抽样方法,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HB-HTA工作试点医院和已开展HB-HTA的其他医院进行问卷调查和关键知情人访谈。结果 共调查19家三级医疗机构,开展HB-HTA有利于促进医疗机构科学管理决策、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节约医院预算、提高HB-HTA认知水平。但目前HB-HTA还存在缺乏长期持续开展的激励机制、缺乏HB-HTA相关专业人才和部门、HB-HTA流程过于繁杂、卫生技术评估时效性较差、决策支持效率较低、研究结果推广率低等问题。结论 建议加强政策、资金支持,注重加强医院内部卫生技术评估人才的引进和能力培训,积极鼓励和引导医院内部建立具体HB-HTA小组或者部门,探索开发HB-HTA支持决策流程的智能化工具或软件,通过多种方式促进评估成果和评估报告的传播共享,不断完善HB-HTA的开展。
  • 医学教育
    陈东滨, 汪玲, 江培翃, 王丽莉, 尤小芳, 高海峰, 刘树麟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3): 306-309,321.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062
    围绕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问题,聚焦长学制临床医学博士生教育,比较分析临床医学八年一贯制、“ 4+4”模式、直博/硕博连读等长学制临床医学教育的不同招生路径和培养模式,提出创新发展临床医学博士生教育的若干政策建议。
  • 医学教育
    高海峰, 汪玲, 尤小芳, 刘树麟, 吴鸿翔, 陈兆君, 何珂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3): 310-312.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102
    概述国外临床药学专业培养模式,聚焦京沪等地高校临床药学领域博士的培养路径,分析当前形势下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提出药学博士专业学位临床药学领域人才培养路径的若干思考,旨在加快我国临床药学教育与国际药学教育接轨,提高我国临床药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 专稿: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吴凡, 汪玲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2): 141-146.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023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的主渠道,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也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的关键点。学科专业目录是学科专业的制度性呈现,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为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培养质量评价、学位授予和学位授权审核提供基本依据。文章围绕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规范管理和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代码编制规则,以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两个一级学科为例,分析一流医学院校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设置,探讨创新促进交叉融合招生和学位授予机制以及“双轮驱动”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实践。
  • 专稿: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吴凡, 汪玲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2): 147-149.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024
    回顾复旦大学在书院体系建设和功能定位方面的发展历程,以克卿书院为例,重点阐述书院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中的协同育人机制和实践探索。加强书院体系建设,要强化立德树人思想引领,提升育人能级,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实践中润物无声地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品德修养教育等。创新协同育人机制,要落实“五维育德”(德、智、体、美、劳),以导师队伍为抓手,以实践育人为路径,以学术活动为重点,助力“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综合改革,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专稿
    李幸祥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2): 150-156.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041
    长三角医疗卫生领域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协作制定,对于推动实现医疗卫生领域的一体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之伴随的突出问题是,对此类跨行政区划协作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如何进行备案审查。建议将长三角相关省市政府或卫生健康部门拟制为行政联合体,将相关省市的备案机关拟制为备案联合体,由行政联合体向备案联合体报送备案。受委托的备案机关代表备案联合体对文件的制定主体、程序、内容进行审查后,由相关省市的备案机关联合出具备案审查意见。
  • 卫生经济
    薛梓晨, 罗盛, 秘玉清, 李敏, 高杰, 陈彤, 刘玉琢, 李伟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2): 157-162.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20817
    目的 探究我国各省域公共卫生服务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地区实现高效、均衡发展提供建议。方法 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等方法评价我国各省域公共卫生服务与经济发展协调关系,借助fsQCA 3.0软件探究二者协调关系的影响因素与驱动路径。结果 2020年我国各省域公共卫生服务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属于良好协调等级以上的地区较少,大部分地区处于濒临失调状态。条件变量的必要性检验一致性均≤ 0.9,单一条件变量对地方公共卫生服务与经济协调发展驱动能力有限,存在多条件变量构成复杂驱动路径。组态分析共得出8种组态结果,共归纳为3种组态路径,其中组态1与组态2属于地方高经济水平主导型驱动路径,组态3、组态4、组态5和组态8属于公共卫生服务与地方经济融合型驱动路径,组态6与组态7属于公共卫生服务主导型驱动路径。结论 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与经济发展协调性整体不高,每万人口公共卫生机构数、每万人口公共卫生技术人员数以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是影响地方公共卫生服务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因素,不同条件变量组合可促进地方公共卫生服务与经济协调发展。低协调地区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参考高协调路径,实现公共卫生服务与经济协调发展。
  • 卫生经济
    胡红岩, 穆耕林, 曹红梅, 葛卫红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2): 163-166,183.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048
    目的 评价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对糖尿病患者住院总费用及各类构成费用的影响。方法 基于研究医院的9 852份糖尿病患者病案首页数据,整理患者基本信息、医疗服务利用信息及各项医疗费用信息,综合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OLS)和倾向性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确实能够降低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药品费用(t=-2.27,P < 0.05),但是对住院总费用、医疗服务性费用影响不显著。OLS回归低估了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对患者检查化验耗材费用的增费效应(t=2.26,P < 0.05)。结论 在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要有序扩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系统推动医药领域集约式改革,持续放大改革红利,实现患者总体医疗负担减轻,让政策福利遍及更多患者。
  • 卫生经济
    纪美好, 崔芳芳, 李陈晨, 黄国书, 何贤英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2): 167-170.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21044
    目的 分析我国医院远程医疗服务收费情况,以完善远程医疗服务收费制度,推动远程医疗规范化发展。方法 2020年10—11月面向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开展线上问卷调查。选取问卷中远程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及其与医疗保险对接情况、收费标准制定、收费依据、费用支付与结算方式等内容,统计分析不同地区医院远程医疗服务收费情况。结果 71.3%的医院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收费,收费项目主要为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和远程心电诊断。主要按照医院级别和专家职称收费,分别有59.1%的东部地区医院、69.2%的中部地区医院和68.5%的西部地区医院收费标准由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制定。此外,34.6%的收费医院将远程医疗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畴。结论 大部分医疗机构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收费,但收费机制相对模糊,与医疗保险的对接政策也相对缺乏,应加快远程医疗服务收费政策制定,合理化远程医疗服务收费,建立健全远程医疗服务收费机制,促进远程医疗服务收费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 专稿: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吴凡, 汪玲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1): 1-8.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016
    聚焦“健康中国”“教育强国”国家战略需求,围绕新医科建设内涵、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医学学制学位制度、临床医生培养体系、医教协同育人机制,系统全面梳理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相关国家文件政策,论述如何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推进“科教结合”“产教融合”,促进医工、医理、医文学科交叉融合,全面提升“医学+X”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和卓越临床医生的自主培养质量,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 专稿: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吴凡, 汪玲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1): 9-14.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017
    聚焦“深化医学博士生教育改革”主题,定位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和能够解决健康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应对重大疾病防控挑战的未来医学领军人才。提出: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育引导博士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胸怀祖国、扎根人民,以支撑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为己任;要以创新能力为核心,通过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培养医学博士生拔尖创新能力;要以服务需求为导向,在医学关键领域,探索培养未来医师科学家的“ MD+PhD”双学位博士生教育,持续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和专科医师培训的有机衔接,促进发展新增公共卫生博士专业学位教育。
  • 公共卫生
    李倩, 邵钰清, 于宏杰, 王朝昕, 吕奕鹏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1): 15-19,24.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20549
    目的 从评价主客体、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应用4方面对中国评价体系现况进行系统综述,总结卫生应急能力评价体系的建设优缺点,为下一步丰富和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对评价体系的主客体、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内容和评价指标应用4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和概括讨论。结果 在评价主客体方面,我国现行的卫生应急评价体系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评价全国范围内省、市、县各级卫生系统内相关单位的卫生应急能力。在评价方法方面,我国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各级卫生系统行政部门自评普查,并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汇总分析评价。在评价指标方面,按照事件发展可分为准备阶段、应对阶段和事后阶段3大类指标,可细分为11类一级指标。在评价指标应用方面,按照评价客体分为个人层面评估、机构组织层面评估和区域卫生系统层面评估。不同层面需根据不同评价客体选择不同侧重的指标用于评价。结论 我国未来卫生应急能力评价体系还需加快标准化和个性化融合,适当引入第三方评价,丰富评价主客体,改善指标体系重主观、轻客观现状,推动理论研究向实际应用发展,定期开展评估工作。
  • 公共卫生
    胡新雨, 高秀, 李云伟, 吴凡, 梁鸿, 赵德余, 黄蛟灵, 刘姗姗, 张宜民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1): 20-24.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20452
    目的 了解居民对群防群控工作的参与、认知情况以及疫情防控中需要关注的重点方面,为应对疫情防控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居民参与群防群控工作情况。共收到有效问卷8 574份,采用频数、构成比等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与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8.14%的调查对象认为来自社会的支持度和认可度不高,73.08%的调查对象认为应加强参与群防群控人员的应急管理能力,调查对象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独居老年人(占92.22%)、慢性病患者(占76.37%)、儿童(占71.37%)和孕妇(占67.44%)。结论 群众群防群控意识提高,为疫情防控平稳过渡到新阶段打下基础;加强群众与社会多方参与,提高防控自治能力;优化群防群控薄弱环节,关注重点人群需要。
  • 公共卫生
    吴国柱, 潘启超, 吴立明, 沈鑫, 宁镇, 岳清, 张浩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1): 25-27.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21031
    艾滋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制定发布了系列政策文件,全面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以推进联合国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上海市按照国家相关要求,结合本市特点和工作实际,制定了上海市艾滋病防治工作目标,全面落实艾滋病防治责任与任务,持续推进各项防控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分析近年来上海市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展及现状,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对策及建议。
  • 公共卫生
    张放, 张明文, 管至为, 徐方, 吴寰宇, 夏天, 黄晓燕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1): 28-34,41.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2097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发生以来,以传染病暴发为主的突发公共事件对超大城市的应急响应与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应急作业中心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各大城市选择的应对发展方向,而数字孪生技术与城市大数据的应用为我国应急作业中心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以上海市数智疾控应急作业中心管理平台建设为例,总结面向城市公共卫生数字治理平台建设的规划内容与设计经验,围绕系统架构、孪生架构、业务模型阐明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详细介绍数字业务中心、应急指挥中心、辅助作业中心、孪生服务平台四大业务平台建设内容,为我国超大城市公共卫生数字治理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与实证参考。
  • 公共卫生
    张梦溪, 徐双飞, 熊海燕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1): 35-41.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20934
    目的 了解儿童家长对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13-valent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PCV13)的选择偏好,分析不同人群的偏好异质性,为疫苗的合理推广和使用提供建议。方法 基于离散选择实验,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基础上,纳入2月龄至10周岁儿童的家长,使用电子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面对面调查,利用混合logit模型来评估受访者对PCV13的选择偏好。结果 此次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 476份,通过一致性检验的问卷1 175份。所有疫苗属性对选择偏好均有统计学意义,有效性和保护时长是儿童家长更注重的疫苗属性。包含交互效应的混合logit模型显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家长更偏好90%有效性以及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疫苗,家庭人均月收入大于3 000元的家庭更偏好进口疫苗。在为儿童选择PCV13方面,儿童家长更愿意为疫苗高有效性和10年的保护时长支付更多的费用,普遍更偏好国产疫苗和全程接种费用低的疫苗。结论 研究结果将为后续相关部门对于PCV13的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并且为疫苗生产方提供参考,有助于合理推广PCV13并提高其接受度。
  • 专栏:生物类似药发展
    金春林, 唐密, 杨燕, 何江江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675-676.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2.220918
     
  • 专栏:生物类似药发展
    王月强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677-681.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2.220540
    概述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在生物类似药物发展的立法现状,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比上述国家和地区在生物类似药发展的关键环节中的立法共性和差异,初步论证我国生物类似药发展的立法必要性,探讨国内生物类似药立法可行性的法律启示与建议。
  • 专栏:生物类似药发展
    刘升波, 艾丽静, 艾现伟, 车立平, 曹平, 刘传磊, 安振明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682-687.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2.220632
    生物类似药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其研发和上市极大地降低了患者使用负担,提高了生物药的可及性。由于生物大分子本身内在的复杂结构和理化特点,生产工艺上的微小区别都可能使生物类似药与参照药间产生安全性、有效性的差异。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和生产与创新药相比有其独有的特点。结合国内外生物类似药的法规要求,基于研发和生产视角,从工艺开发、生产放大和质量相似性评价等角度探讨生物类似药的特点,以期为生物类似药的开发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