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最基础的单位,社区卫生是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回顾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历程,分析现况,从完善“全科+专科”医疗服务模式、扩充社区药品配备、夯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打造社区卫生“三中心一诊室”服务品牌和充分发挥医保杠杆作用5个方面介绍上海市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新时期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提供参考。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的建设现状,为上海市制定社区康复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上海市119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的基础建设、设施设备、人力资源、服务提供等情况,对比分析建设前后的相关数据。结果 上海市119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治疗区平均面积587.4 m2 ,共有床位2 671张;每家中心平均配置康复医师10.8名、康复护士2.9名、康复治疗师5.9名。119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中,93.3%建有门诊康复信息模块,73.9%能自动采集康复服务中产生的信息数据,47.1%可将康复服务数据与居民健康档案联通,38.7%可将康复服务数据与医疗联合体内上级医疗机构联通。2023年,119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共提供各类康复服务969.1万人次,主要为门诊康复(531.5万人次)、住院康复(270.4万人次)、站点康复(159.2万人次)。结论 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建设虽取得较大进步,但仍以传统康复服务为主,且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建议进一步加强社区康复体系建设、充实人员队伍、丰富社区服务内涵,同时深化信息化建设,从而提升社区康复服务能级。
目的 比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中心建设前后的护理服务能力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循证决策提供借鉴。方法 调查上海市2023年首批通过市级验收的36家社区护理中心,收集并比较建设前后社区护理的基本情况、场地设置、人员配置、专科服务能力、学科建设、医疗联合体对接与信息化建设情况。结果 36家社区护理中心平均服务面积为(213.90±170.15)m2,其中城区14家(占38.89%)、近郊12家(占33.33%)、远郊10家(占27.78%)。2023年,有相对独立综合护理服务区的社区(100.00%)较2022年(22.22%)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5.818,P<0.001);专科护理服务人次数(1 509 831人次)虽较2022年(1 274 176人次)增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72.000, P = 0.445);排名前3的护理服务项目为中医护理、糖尿病护理、康复护理。2023年,社区护理中心均配有专职护士,中、高级职称护士比例(1 : 0.047)较建设前(1 : 0.040)增加,各类学术成果(541项)均超过2022年(269项),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社区数和服务量、社区至上级医院护理联动的人次数均有所增加。结论 通过1年的建设,上海市首批通过市级验收的36家社区护理中心在场地设置、专科护理服务能力、学科建设方面有明显提升,在护理人员配置、社区护理服务同质化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的 分析上海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对签约相关指标的影响,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通过上海市信息化数据平台(上海市社区卫生综合管理平台),收集2022年8月—2024年4月上海市16个区的签约服务管理动态监测数据,包括签约人数、签约覆盖率、社区签约饱和度、签约社区依从性、签约社区就诊率、签约组合内就诊率和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以2023年6月为政策干预点,运用间断时间序列模型分析家庭医生签约目标管理政策实施前后签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政策实施后,签约人数(1 088.49万人对929.62万人)、签约覆盖率(43.7%对37.4%)和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84.2%对79.1%)均比签约前增加(P均<0.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政策实施后,签约人数、签约覆盖率、重点人群的签约覆盖率均呈上升趋势(P均<0.05),但社区签约饱和度的长期时间趋势无显著变化(P = 0.441);签约社区就诊率呈下降趋势(P<0.01),签约社区依从性呈增长趋势(P<0.05),签约社区组合内就诊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政策干预对签约覆盖和签约流向的短期效果显著,但存在递减趋势。建议未来政策注重解决增长趋势放缓的问题,并优化签约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目的 分析探讨上海市村卫生室的中医药服务能力现状,系统总结发展经验,为今后进一步发展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访谈,了解上海全市8个涉农地区共1 124家村卫生室的服务覆盖面、诊疗能力建设、人才队伍建设、镇(街道)村一体化管理、区域中医医疗联合体建设情况。结果 截至2023年,1 124家村卫生室共有乡村医生2 125人;村卫生室中有78.5%属于镇(街道)村一体化管理,有88.1%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有68.0%可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2023年共开具门诊总处方7 211 148张,其中0.3%为中药饮片处方,37.3%为中成药处方;共建设中医阁66个(5.9%);中医诊疗量317.97万人次,占诊疗总量的43.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别医师至村卫生室巡诊医师数共522人,平均每个村卫生室0.46人。结论 上海市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发展状况良好,但在中医阁建设、中药饮片、上级医疗机构至村卫生室巡诊服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目的 明确投入—转换—产出(Input-Process-Output,IPO)理论模型下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重点路径,为提高我国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水平、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访谈法,对8位来自政府相关部门、医院等的关键知情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现状和现存问题,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总结分析。基于IPO理论分析某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实例。结果 当前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实践中缺乏系统性理论指导,存在业财融合力度不足、运营管理体系不完备的问题,运用IPO模型有助于提升医院运营管理的系统性和规范性。组织架构和员工建设是公立医院在投入环节的运营管理重点;资源转换是医院运营管理的核心,尤其是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产出环节应注重对医院运营管理工作效果进行动态评估。结论 IPO模型在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方面具有应用价值;建议通过加强员工运营管理思维、夯实预算和成本管理、完善内部绩效考核体系等策略,优化调整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
目的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对比,分析患者需求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03年1月1日—2023年7月31日收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 核心数据库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文献的发文量、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中文文献1 480篇、英文文献7 430篇;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持续上升趋势,但均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与国外机构相比,国内跨机构合作较少。除健康教育外,国内外研究热点各有侧重:国外研究关注机器学习、危重护理、安宁疗护、疼痛管理、生活质量等;国内研究更关注质性研究、医疗保险、慢性病管理、影响因素等。结论 未来研究可聚焦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安宁疗护等方向,以移动医疗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手段,创新服务模式,并探索按需求支付的医疗保险政策,精进医疗服务。
实现碳中和是我国的重大战略目标,未能有效控制碳排放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在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过程中,医药卫生行业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碳排放,这一现象引起广泛关注。本文简要分析卫生系统减碳的必要性以及卫生系统和医药工业碳排放现状,探讨推动碳排放测算的策略和促进多方合力减碳的行动措施。
目的 分析国内外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 CE)重点创新企业专利发展态势,为我国CE技术领域专利布局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美敦力、奥林巴斯、安翰科技和金山科技作为国内外CE创新主体代表,基于Derwent Innovation(DI)数据库和IncoPat全球专利文献数据库,构建CE重点创新企业专利文献数据集,分析4家企业专利发展的特点和差异。结果 从专利申请态势看,奥林巴斯全球首个专利申请时间最早(1978年),最高年申请数量为213件。从目标市场区域看,美敦力以美国为主(271件),奥林巴斯以日本为主(954件),安翰科技和金山科技均以中国为主(380件、397件)。从技术重点分布看,美敦力、奥林巴斯、安翰科技、金山科技在图像采集布局的专利数量分别为125件、392件、78件、77件,在磁控胶囊布局的专利数量分别为47件、281件、106件、102件。从近期技术热点分布看,美敦力和奥林巴斯聚焦于消化壁结构成像、图像处理、胶囊小肠镜等领域,安翰科技、金山科技聚焦于靶向给药、电池技术等领域。结论 国外胶囊内镜创新企业研发起步早,专利申请数量多,全球化布局广。国内胶囊内镜创新企业虽处于技术积累的成长阶段,但发展势头快,在一些细分领域具有一定赶超趋势。
目的 基于能力、机会、动机—行为(Capability-Opportunity-Motivation Behavior, COM-B)模型分析我国女大学生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疫苗接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于2023年5月13日—6月27日,以华北地区(山西省太原市)和华东地区(浙江省杭州市)7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为研究地点,通过便利抽样,选取18~26岁的女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共发放596份问卷。对调查者的人口学特征以及COM-B模型的相关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人口统计学变量、COM-B变量与HPV疫苗接种意愿的关系。结果 共回收565份有效问卷。女大学生HPV疫苗接种意愿的均值为(3.72 ± 0.88)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能力因素中的知识水平(β = 0.08, P = 0.02),机会因素中的指令性社会规范(β = 0.13, P < 0.01)、接种时间可行性(β = 0.13, P< 0.01)、疫苗费用的可承受度(β = 0.11, P = 0.02),动机因素中的感知严重性(β = −0.13, P< 0.01)、机会成本(β = −0.08, P = 0.03)、自我效能(β = 0.21, P< 0.001)、绝对性风险感知(β = 0.09, P = 0.019)以及人口统计学变量中参与者的受教育程度(β = 0.14, P< 0.01)是HPV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 女大学生对于HPV疫苗的接种意愿处于中等水平,仍有提升空间。社会规范和风险感知等社会心理因素对提高接种意愿至关重要,过分强调疾病的严重性可能抑制接种意愿。决策过程中疫苗的即时好处可能较长期的成本效益更为重要。
上海正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而生物医药先导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医学人才高地建设。本文对新时期上海建设医学人才高地的内涵进行界定,梳理医学人才整体规模和杰出人才、高层次人才、一般人才3类人才现状以及上海人才“引用育”政策。目前上海建设医学人才高地政策体系完善,高水平人才初步集聚,但与上海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打造生命健康领域比较优势这一目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杰出人才,以医师科学家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以重症医学科医师、注册护士等为代表的一般人才规模仍存在不足。上海应进一步增强海外引才和紧缺学科的本土医学人才培养,不断完善创新生态和人才评价体系。
肿瘤慢病化趋势对肿瘤康复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肿瘤康复领域系统性、整合式的构建和论证仍然较少,建立肿瘤整合康复管理规范势在必行。为此,上海市抗癌协会康复管理专业委员会开展真实世界康复需求调研,牵头国内多名肿瘤学、康复医学、护理学、健康管理等相关领域专家召开多轮专家论证会征集意见,共同制定《肿瘤整合康复管理专家共识(2024)》。该共识提出肿瘤整合康复的定义与目标,阐述了肿瘤整合康复的分期、体系与模式、评估与干预,明确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肿瘤整合康复领域的具体实践,以期为肿瘤康复学科发展和肿瘤患者整合康复管理策略的制订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