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近年来上海卫生健康领域改革的实践成效,梳理当前面临的问题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下一阶段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举措,以期推动上海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健康权正受到严重的破环。本文探讨健康权的内涵以及对我国卫生改革的影响,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出发,提出健康权在10个方面的表现;撰述生命权和健康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中的立法依据;展示医疗保险、医疗卫生服务和医药产业3个领域高质量发展在维护生命权、健康权方面获得的成果。卫生改革的目标之一是真正实现群众的健康权,应确保人民群众平等获得优质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出台多种惠民政策,从改善政治、经济、立法、环境等条件出发,减轻全社会的疾病经济负担。应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护卫人民群众的生命权和健康权而努力。
目的 归纳总结乳腺癌临床专家的访谈材料,探讨乳腺癌患者诊疗现状,为后续的临床科研研究和卫生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专家深度访谈方法调研上海市具有代表性的医院的乳腺外科医生,应用扎根理论归纳总结乳腺癌患者诊疗现状。结果 对4名专家的访谈材料进行三级编码,梳理出15个初始类属,归纳总结为乳腺癌患者发病情况、基本特征、诊疗水平不断提升及诊疗方面面临的挑战4个主要类属,最终形成乳腺癌患者人群特征和乳腺癌患者治疗情况2个核心类属。结论 上海市乳腺癌就诊患者呈现年轻化、早期化趋势,诊疗水平不断提升,在创新药发展及保障政策方面仍面临一定挑战。应加强各部门、各环节联动,不断揭示乳腺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坚持乳腺癌早诊早治,加强规范化诊疗工作,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最大程度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存率。
目的 分析山东省大学生对无偿献血不同激励措施的选择偏好,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无偿献血保留与招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离散选择实验方法,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健康检查、用血优惠、献血表彰、行程时间和小礼物5个属性,借助SAS软件采用D-optimal设计生成选项集。采取线下一对一访谈形式调查济南、菏泽和烟台3市共计193名大学生献血者,应用混合logit模型分析其无偿献血激励偏好。结果 共纳入175份问卷进行分析。用血优惠是影响大学生无偿献血激励措施选择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小礼物和行程时间。若将用血优惠的受益人由本人变为亲属,大学生献血者愿意放弃价值45.91元的小礼物;若献血表彰由献血证/纪念章变为学校表彰,其献血概率将下降18.2%。结论 血液服务机构应根据大学生无偿献血激励偏好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保留与招募策略,可通过提供可转移的体格检查卡、调查学生最喜欢的小礼物形式、献血车进校园等方式,提高大学生重复献血率并逐步将其转化为固定献血者。
目的 通过成本-效用分析,评价孕早期行胎儿结构畸形超声筛查相比于孕中期行胎儿结构畸形超声筛查的经济性,为临床路径优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从全社会角度出发,构建决策树模型,模拟孕妇于孕早期行胎儿结构畸形超声筛查(干预组)与于孕中期行胎儿结构畸形超声筛查(对照组)2种不同产前筛查方案的临床选择及转归路径,评估2组不同路径下的成本-效用情况。模型模拟时长为18周,临床转移概率和成本参数来源于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数据,效用数据来源于已公开发表的文献。结果指标包括成本、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s, QALYs)和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 ICER)。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估模型结果的稳健性。结果 相比对照组,干预组可减少不必要的妊娠发生,以更少的总成本投入获得更多的QALYs,ICER为−161 732.68元/QALY,具有绝对成本效果优势。概率敏感性分析表明基础分析结果具有稳健性,干预组具有成本效果的概率为94.60%。结论 在全社会角度下,于孕早期进行胎儿结构畸形筛查相比于孕中期具有绝对的经济学优势。
作为新一代的卫生技术,数字健康技术(digital health technology, DHT)在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健康管理等诊疗全流程中得到了广泛认知和应用,由于其具有不同于药品、医疗器械等传统卫生技术的特殊属性,因此在产品注册认证、上市监管、医疗保险准入等环节出现了新的挑战,需要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国内尚未明确DHT评估标准和应用指导。本文介绍DHT的国际评估经验,并比较英国、德国、芬兰和韩国DHT的分类方式、证据标准、评估方法和医疗保险支付手段,以期为我国DHT的监管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互联网+中医药适宜技术”融合发展是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4个方面对“互联网+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模式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普及“互联网+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模式、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中医药适宜技术医疗保险支付制度等建议。
医养结合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增强医养结合服务的可负担性。目前相关实践在解决上述问题时存在局限。促进医养结合的可持续发展,应首先科学界定医养结合的内涵,明确医疗服务内容、享受对象、结合机制。其次,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供给支撑能力以改善服务的可及性。最后,积极探索建立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及相应的保障制度以缓解老年人负担。
目的 探讨隔代照料孙辈对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水平的影响,并分析这种影响在不同的老年人群体中是否存在异质性。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中2018年全国追踪调查数据,筛选出4 069名老年人的样本,采用处理效应模型和IV-Probit模型实证研究隔代照料孙辈与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关系。结果 老年人照料孙子女的行为具有自选择性,隔代照料显著降低了老年人门诊(Z=−1.85,P<0.1)和体格检查(以下简称“体检”)服务利用水平(Z=−3.67,P<0.01),对住院服务利用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提供隔代照料使老年人体检和门诊服务利用水平分别降低35.2%和16.5%,每周照料时间增加1.0%,老年人体检和门诊服务利用水平会相应下降4.4%和3.6%。亚组分析显示隔代照料对低龄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大于高龄老年人和城市老年人,对老年人的体检和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对住院服务利用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 隔代照料降低了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水平,需从多方面优化隔代照料支持政策,增强医疗服务供给能力,提高老年人健康福利水平。
健康教育是预防疾病及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环节,儿童健康教育又是实现全周期健康服务工作的关键,如何将健康教育融入诊疗业务全过程是各医院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上海市某儿童专科医院运用PDCA管理理念探索门诊全流程健康教育的做法,分析健康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该医院通过实施覆盖诊疗全流程的健康教育、进行多元化的健康科普内容创作、采用交互式的健康科普形式等多项措施,优化全流程健康教育管理模式,满意度调查中90.12%的患者认为医院健康教育很有帮助。探索适合儿童专科医院的健康教育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儿童及其家属的健康素养,提高医院管理效率。
目的 分析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各科室床位利用效率,为评估床位资源配置合理性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 以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3年的医疗运营数据为基础,利用床位利用模型进行可视化呈现,评价床位资源的利用效率。运用床位评价指标测算各科室床位的合理区间,得出床位调整方案。采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评估床位调整方案的准确性、合理性、可行性。结果 床位利用模型显示,11个(25.00%)科室属于床位效率型,11个(25.00%)科室属于床位周转型,16个(36.36%)科室属于床位闲置型,6个(13.64%)科室属于压床型。床位评价指标显示,8个科室床位数不需改变,16个科室床位数需要适当减少,20个科室床位数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增加。利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搭建床位不变、床位减少、床位增加模型。床位不变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0.719,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40.63%。床位减少模型的AUC=0.875,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5.00%。床位增加模型的AUC=0.913,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72.22%。结论 医院整体床位利用效率较低且不同科室间床位的利用效率存在差异,通过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建立的床位增加模型评估结果与床位利用模型和床位评价指标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为医院床位资源配置管理提供方法学依据,进而实现医院床位精细化管理。
目的 通过梳理我国公立康复医院专利申请数据,分析我国公立康复医院科技创新能力。方法 收集整理1989—2022年我国61家公立康复医院申请的924件专利,采用计量分析法分析专利申请趋势、法律状态、申请地区等情况,采用聚类分析法构建专利合作网络,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方法提取专利文本关键词并统计频次。结果 1989—2022年我国公立康复医院专利申请数量逐年递增,实用新型专利数量最多,为674件(72.94%)。专利法律状态方面,有效专利535件(57.90%),在审专利117件(12.66%),无效专利272件(29.44%)。专利申请数量排名前3位的地区为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小汤山医院、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等3家三级医院的专利申请量均>100件。合作网络分析显示我国公立康复医院跨区域技术合作较少,目前已形成3个较大的专利发明人合作网络。不同发展阶段专利重点研发技术不同,技术孕育期聚焦于功能代偿康复辅具的研发,技术萌芽期则侧重于康复训练设备的研发,技术发展期聚焦于智能化康复训练辅具的研发,同时以中医传统医学为基础的物理治疗类康复设备也进一步发展。结论 我国公立康复医院专利技术研发进入发展期,智能化辅具研发成为重点方向,三级公立康复医院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北京和上海是科技创新主导地区。公立康复医院存在高价值创新成果产出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低、协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目的 基于空间视角分析基层卫生技术人力资源的分布特征,为基层卫生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2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基层卫生技术人力资源的相关数据,采用莫兰指数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我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区域聚集情况,了解基层卫生技术人力资源的影响因素及相邻地区间的空间外溢效应。结果 从时间趋势上来看,2012—2021年间我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数逐年增加,结构不断优化,但从空间分布上来看,省际间千人口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年均增长率差距较大,新疆、甘肃、辽宁、黑龙江等地区的千人口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数相对较少且增速缓慢。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莫兰指数有所下降,人员配置存在负相关时空分布,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化率、医疗卫生发展水平是影响地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配置的重要因素。结论 2012—2021年我国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的省际差距不断缩小,但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总量不足且结构配置不够均衡。应从省际视角统筹考虑,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区域基层医疗卫生合作机制、人才吸引政策等方面优化基层卫生技术人才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