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3年, 第2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3-11-20
  

  • 全选
    |
    专稿: 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 吴凡, 汪玲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621-624.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3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参考医学门类一级学科评估结果,选取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山大学等顶尖医学院校,以复旦大学为切入点,比较分析研究我国顶尖医学院校近年来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术影响力。
  • 吴凡, 汪玲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625-627.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3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围绕如何培养造就服务健康中国需求的卓越医师,从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着手,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和临床医学八年制培养改革为例,夯实高校附属医院医学人才培养主阵地,分析卓越医师培养和卓越医师科学家培养有效途径。
  • 专稿: 基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 高围溦, 康乾, 徐燎宇, 蔡轶明, 胡静涵, 徐玲玲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628-632.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3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助推健康中国建设,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事业在基层单位高质量传承创新发展,对上海地区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开展调查,发现目前基层中医药发展还存在思想认识不足、制度落实不畅、局部发展不平衡、人才队伍断层、专业提升和文化传播不够等问题。应积极从强化责任意识、发挥绩效政策导向、完善人才培养与评估机制、完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和补偿机制、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等方面进一步夯实基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 专栏: 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
  • 孙瑾, 王绍鑫, 范力星, 郁东海, 王涛, 孙斌, 张帆, 毛洁, 刘杰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633-636.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3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市推进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以系统集成理念探索试点制度创新,推动打造预防、治疗、管理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模式。选取浦东、长宁、嘉定作为试点区,开展多元路径实践,推出多项创新举措,探索疾控监督员驻点模式,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提高重大传染病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能力,建立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工作样板。同时,也指出了当前面临能力建设、激励机制等问题和挑战,提出了未来高质量推进疾控监督员制度建设的工作举措。
  • 李欣宇, 陈勇, 孙晓冬, 吴春峰, 秦璐昕, 陈昕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637-641.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3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国家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进展与经验,总结了近年来上海区级疾控机构的建设成效,并结合当前超大城市疾病预防控制各项任务需求与下阶段疾控事业发展目标要求,梳理作为直辖市和超大城市基层疾控机构建设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在监测预警、检验检测、应急处置、信息化建设、学科人才发展和区域协同联动等方面对加强区级疾控机构建设,推进区域疾控体系同质化、一体化发展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议,为下阶段做好推动落实疾病预防控制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以及各地相关政策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 黄晓燕, 戴阳, 徐方, 黎晶, 陈桑桑, 李晋哲, 吴文涛, 何懿, 吴文辉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642-645.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3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开展上海市医疗卫生应急演练工作规范化管理的设计,统筹全市医疗卫生应急演练的组织,指导医疗卫生单位应急演练项目的实施。方法 2023年4—5月,对上海市应急管理和医疗卫生相关21名专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从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大管理职能维度进行分析。结果 医疗卫生应急演练规范化管理的设计基于“医疗卫生应急演练的规划”和“医疗卫生应急演练项目的组织实施”两个层面开展。工作计划要将目标分解到时间和资源上以形成执行方案,组织安排要在既定的目标下进行任务梳理和职责分解,指挥活动要按照规定或工作流程进行程序化决策,不断地沟通和调整来协调成员单位一致行动,通过检查考核等手段来评价演练工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结论 建议进一步开展示范性案例回顾,解析医疗卫生应急演练规范化管理的关键要素;从管理职能出发明确医疗卫生应急演练管理的适用范围、参与主体和工作原则,基于演练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应急预案;通过长期系统性规范管理,推动医疗卫生应急演练工作高质量发展。
  • 陆殷昊, 黄晓燕, 盛华青, 张人杰, 林君芬, 周扬, 肖永康, 胡建利, 侯健, 戴阳, 吴寰宇, 何懿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646-652.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3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长三角区域公共卫生应急协同联防联控机制的现状,构建长三角区域卫生应急协同机制框架,提出完善长三角区域公共卫生应急协同联防联控机制的建议。方法 在文献检索、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设计长三角区域卫生应急协同机制框架,编制专家咨询问卷,选择18位相关领域专家对长三角区域卫生应急协同机制框架的三级主题从重要性、现状完备程度、优化难易程度进行评分,并对专家咨询数据的可靠性进行分析。结果 长三角区域卫生应急协同机制框架包括应急指挥决策的跨区域协同机制、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的跨区域联防机制、跨区域应急处置的协同响应机制和跨区域联防联控能力建设机制等4个一级主题,分13个二级主题和29个三级主题。专家积极程度为100%。总体专家权威系数Cr = 0.86,表明专家咨询的结果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专家意见的Kendall W协调系数为0.60,P<0.001,说明专家评估意见一致性高的结果是可信的。各主题条目的重要性得分均数>3.9,表明本研究框架中的所有主题均比较重要,有继续发展完善的价值,其中现状完备程度较低、优化较易的主题为联席会议制度、区域专家库建设、应急联合会商研判、区域联合预警、密接协查与跨省追踪、信息联合通报与共享、联合复盘与评估、人才交流与互访、联合应急培训、区域应急梯队建设和应急科研合作。结论 长三角区域协同联防联控机制发挥成效需要顶层设计、政策支持、技术专业人员全面深度融合。建议长三角三省一市加强协同监测预警和信息互通共享,强化跨区域协同应急联合处置,加强人员交流和队伍联合培训,深化区域科研合作和标准化建设,发挥优势,引领全国。
  • 刘富强, 陆轶, 邵晶, 胡晓晴, 肖萍, 范玉兰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653-657.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3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开展长三角区域卫生健康领域标准化研究为基础,调查和分析我国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区域协同标准发展现状,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结合区域统一地方标准立项和研制实践,提出长三角区域卫生健康标准一体化机制建立的初步思考,为建立长三角区域卫生健康标准化合作模式、组织框架、工作任务等提供研究基础。
  • 徐乃婷, 彭娟娟, 郑杨, 刘静红, 施燕, 吴立明, 吴国柱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658-662.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3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08年起,我国逐步建立伤害综合监测制度,从多个来源收集死亡、住院、门急诊以及未就诊伤害的信息,绘制“伤害金字塔”,描述伤害发生的全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立伤害综合监测体系”。上海市伤害监测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已将伤害监测纳入疾病综合监测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并持续推进。本文系统回顾国内外伤害监测进展,全面梳理上海市伤害综合监测体系建设的历程、现况和不足,提出开展专题调查拓展监测深度、依托信息化建设推进数据共享机制、综合部门需求加强伤害数据可及性和政策转化等建议,为进一步完善伤害综合监测体系建设提供依据。
  • 付梅花, 冯玮, 王晔, 陶芳芳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663-668.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38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筛选科学、完整、可操作性强的新发重大传染病预警指标。方法 运用文献阅读法初步构建预警指标基本框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对指标进行筛选,结合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权数法确定指标评价维度权重及指标权重系数。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1.67%和100.00%,权威系数均数分别为(0.82 ± 0.18)和(0.88 ± 0.03),协调系数分别为0.379和0.412(均P< 0.001)。最终筛选出包括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45个三级指标的新发重大传染病预警指标,其中“医疗机构发现不明原因疾病的聚集性病例数(0.0244)”“参照以往的监测系统以及历年的传染病流行曲线预警等资料的预警指标(0.0241)”“诊断或疑似的各类传染病病例报告数和死亡数(0.0239)”“罕见传染病病例报告(0.0239)”“不明原因的严重症候群报告(0.0238)”的权重系数较高。结论 应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筛选出的新发重大传染病预警指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符合实际情况,可为发展和完善新发重大传染病预警监测系统提供思路和参考。
  • 公共卫生
  • 许明飞, 孙辉, 谢春艳, 罗雅双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669-673.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3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逐渐上升,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本文梳理了长三角地区(江苏、浙江、上海)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的现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问题,提出长三角地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的建议。
  • 陈蓉, 张放, 管至为, 何懿, 黄晓燕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674-678.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3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提升传染病区域协同处置能力是深化长三角卫生健康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卫生应急演练是检验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将“情景-任务-能力”的方法引入长三角传染病区域协同处置领域,以构建杭州亚运会测试赛期间发现登革热等输入传染病病例后区域协查和联动处置情景为例,分析应急处置5个阶段的任务、主要责任单位及任务要点,并以“区域联合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为例,从预案方案、组织领导、人员、设备与系统、物资、培训、演练等 7 个方面着手,详细分析能力评估的内容。同时,采用“任务分类”的思想,针对属于第二类任务的区域联动涉及的协查、评估和培训等任务,以“区域联合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任务为例,提出制定区域联合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协议或方案,成立区域卫生应急专家智库,加强区域公共卫生风险评估交流和统一培训等措施建议。
  • 朱丽丽, 吴忠丽, 周立芳, 陈钟鸣, 许建强, 黄晓静, 郑娟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678-682.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1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江苏省卫生应急人员对传染病防控资源支持的评价,为进一步合理科学地改进资源统筹与调配、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应急部(处)/疾控局(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专科医院等部门/机构的专业卫生应急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就传染病防控资源的支持情况(人力资源支持、物质资源支持、组织制度支持、组织文化氛围支持和决策资源支持)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评价最高的是“组织文化氛围支持”(3.810 ± 0.725)分,评价最低的是“决策资源支持”(2.827 ± 1.047)分;不同机构的卫生应急人员对物质资源支持和组织文化氛围支持的评价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江苏省传染病防控资源存在决策资源支持不足、应急队伍专业人员配备不足、物质资源投入重医轻防等问题,需要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地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改革,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优化资源投入结构,改善公共卫生人员福利待遇,提升风险防范水平,规范社会参与力量。
  • 朱慧珺, 苏怡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683-688.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1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掌握本市公共卫生监督技术服务机构消毒产品检验能力现状,为完善对该类机构的指导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8—11月,采用信息查询、问卷和现场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市公共卫生监督技术服务机构中具备消毒产品领域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调查,描述和分析机构基本情况、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和业务开展等。结果 调查机构34家,其中企业制机构18家(52.9%)、事业制机构16家(47.1%)。企业制机构和事业制机构在从业人数、实验室面积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分布上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72.2%的企业制机构为小微企业[5.6%微型企业(<10人),66.6%小型企业(10~<100人)],事业制机构从业人数均在100人以上;83.3%的企业制机构实验室面积为2 000 m2以下,87.5%的事业制机构为2 000 m2以上;企业制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年龄结构更年轻,学历相对较低,毕业于卫生相关专业的较少,无职称人员占比较高。消毒产品检验能力较为全面的机构占5.9%,各机构检验能力数(以方法计)7~344项,85.3%的机构检验能力数少于30项,只有5.9%的机构能力数达到100项以上。55.9%的机构消毒产品检验领域年业务额为0,41.2%的机构该领域占年总业务额不超过5.0%,2020年较2019年报告量呈明显增加。结论 本市第三方机构在消毒产品检验能力储备、人员能力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应加强技术能力储备、优化技术人才培养、拓展消毒产品业务领域。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机构的指导和引导,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机构管理协调职能,推动公共卫生监督技术服务机构健康发展。
  • 唐颖, 于曼, 宁勇, 徐毅, 张霞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689-692.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3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上海药物研发行业职业健康管理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为制订行业职业健康管理策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48家药物研发公司的职业健康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采用现场调研法对5家代表性公司实地了解行业职业危害防护和新业态的管理需求,探讨可行的解决方案。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药物研发公司从事小分子药物和抗肿瘤药物研发,面临着研发试剂、研发中的药物、病原微生物和实验动物等多重健康风险。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工作完成率为43.8%,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的开展率分别为89.6%和79.2%。现场调研发现药物研发行业的建筑通风、职业危害防护以及新业态的职业健康管理面临挑战。结论 随着药物研发行业的快速发展,潜在职业健康风险不容忽视,职业危害防护和管理工作亟待细化和完善。
  • 卫生经济
  • 徐炜翔, 王中亮, 李阳, 熊林平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693-697.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3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上海市静安区2015—2019年区级医院慢性肾衰竭患者住院总费用负担进行评价,探讨导致住院总费用负担增加的主要因素,为控制住院总费用、减轻患者本人和社会经济压力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 利用基于松弛变量的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住院总费用技术效率进行测算。结果 各年度的住院总费用技术效率均低于0.8,其中2015年技术效率值最高,而2019年技术效率值最低。各类医疗费用中治疗费和检查化验费技术效率值较低。不同医院之间技术效率值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慢性肾衰竭患者住院总费用负担呈逐年上升趋势。慢性肾衰竭住院患者药费支出较为合理。降低治疗费和检查化验费是控制住院总费用的关键。各医疗机构诊疗行为的不同是造成疾病经济负担差异的重要因素。
  • 曹珈瑜, 刘宝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698-703.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2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公立医院财政拨款收入的结构变动特征。方法 基于2011—2020年将考察时间段调整为2010—2019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的数据,应用结构变动度分析方法。结果 2010—2019年,全国公立医院的财政拨款收入规模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不同级别公立医院的财政拨款结构变动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三级医院(58.43%)、二级医院(39.2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31%)。各类公立医院的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精神病医院(40.25%)、综合医院(17.13%)、传染病医院(14.64%)、中医(民族)医院(7.85%)、儿童医院(6.00%)、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5.35%)、其他专科医院(4.90%)、职业病防治院(3.88%)。结论 需要政府落实职责,在财政拨款安排中重视各类型、各级别公立医院的合理平衡,科学规划财政投入标准及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分级诊疗制度,保证不同类型、级别医院的平稳运行。
  • 医院管理
  • 王安琪, 唐昌海, 顾一纯, 王海银, 金春林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704-710.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2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借助耗散结构理论探寻公立医院组织韧性的形成机制和培育策略。首先分析耗散结构理论与公立医院组织韧性的关联性;其次从识别危机信号、适应危机变化、实现危机中反弹3个阶段分析公立医院组织韧性的形成路径,聚焦于检测性激活、适应性重构、反思性转化3项动态循环的行为,并结合耗散结构理论中熵变调节、自组织机制、涨落反馈等核心思想,提取组织韧性形成的6个关键要素,即预防正熵、增加负熵、制度适时调整、资源调配使用、反思学习、组织优化,并对每个关键要素对应的行为表现进行阐述;再者提出公立医院组织韧性的培育策略,包括培育公立医院物理韧性、制度韧性、人员技术韧性、心理韧性等,以期实现公立医院由脆弱性向韧性转变。
  • 马磊, 高深甚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711-714.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3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临床研究成果转化的医院-企业联合实验室(即医企融合临床研究实验室)的定义、建设现状及建设模式进行探讨,基于目前的建设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为优化医企融合临床研究实验室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法 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医企融合临床研究实验室建设为例,对医企融合临床研究实验室的定义、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模式进行系统阐述与分析。结果 医企融合临床研究实验室是企业与医院基于“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原则,发挥各自的特色优势,共同建设的科研平台。目前,国内医企融合临床研究实验室建设主要存在基于临床研究成果转化的联合实验室投入与产出不规范,医院与公司因诉求不同产生矛盾,医务人员对临床研究成果转化模式认知不够,临床研究-医企融合相关人才短缺等问题。结论 要促进医企融合联合实验室建设,应以项目为纽带,构建基于临床研究-成果转化路径的联合实验室运行模式,积极探索建立多样化的医企融合技术发展-成果分担模式,同时打造“专科+产品”临床研究-成果转化模式,加快推进联合实验室建设,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
  • 张文念, 莫茜, 刘金龙, 包文婕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715-720.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3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聚焦“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医工交叉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上海结构性心脏病虚拟现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例,从“组织结构、合作模式、成果转化、管理成效”等方面探讨数字化转型下其科研管理的实践。研究表明,优化组织结构、深化合作模式、完善成果转化机制,有助于提升医工交叉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管理效能、强化科研综合水平。
  • 张红, 周荻然, 钱玉锦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721-724.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3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及语义网等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基于数据驱动的信息挖掘及信息资源整合成为各领域信息化探索的方向,也推动档案领域管理方法的创新。面对内容庞杂的医院医疗专家档案信息资源,研究运用人工智能及语义分析等技术,进行信息挖掘,通过本体建模、知识抽取、知识融合等,构建以医院医疗专家档案为中心的知识图谱,不仅能进一步实现医疗专家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可为顺应信息化时代智慧医院的发展趋势,推进医疗领域人才建设、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
  • 余荣, 杨思佳, 姜轶岚, 李嘉慧, 刘珊珊, 陈健, 何园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725-730.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3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分析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职工休息室建设需求和管理现状,为改善医务职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提供方法和经验。方法 对各级医院和医疗急救中心的医务职工进行线上电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休息室现状及对休息室需求等,共回收有效问卷1 434份。对9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现场调查,并与休息室建设负责人、管理负责人等15名相关人员进行访谈。结果 所调查的医务职工中,13.7%没有时间休息,16.9%在休息室中休息,医疗机构现有职工休息室建设存在设置不均衡、总体数量少、使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医务人员对休息室的需求主要集中于面积、布局、室内环境、功能等方面,其中不同工作特性医务人员的休息需求有所不同。医务职工休息室建设与推行难点主要为用房紧张、法规标准不明确、管理困难、医务职工休息需求不被重视。结论 在医务职工休息室规划建设上,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规范化管理制度,并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多方协同合作,确保休息室建设改善工作能有效落实。在具体建设方面,应满足医务职工多元需求,可因地制宜规划设计、合理划分功能分区。此外,还应重视宣传总结,营造“健康工作,科学休息”的积极氛围。
  • 张亚萍, 项洪刚, 傅强, 万健, 秦龙, 唐琪, 郑红颖, 吕军, 陆熠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731-735.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3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我国医疗情境下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认知差异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VTE防治管理策略和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层抽样对医院在岗卫生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涵盖医生、护士、技师、药师及医院管理者。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对VTE防治的认知情况、态度及难点,针对以上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915份。调查显示卫生技术人员对VTE防治的认知总体较高,但存在显著差异。性别、人员类别、教育程度和职称是影响VTE认知的主要因素。与药师相比,规范化培训医师、护士、医师及医疗管理人员的VTE认知得分较高。较高的教育程度和职称水平与更高的VTE防治认知呈正相关。在态度方面,大部分卫生技术人员对VTE防治持积极态度,但也担忧额外工作压力和患者的依从性。结论 人员类别、教育程度和职称是影响卫生技术人员VTE防治认知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强对不同类别卫生技术人员的VTE防治知识培训,特别针对初级和中级医务人员,建议提升其专业能力和参与意愿,同时强化跨科室合作和患者教育,以提高VTE防治的效果。
  • 卫生人力
  • 李欣, 余松轩, 陈佳, 葛锋, 陈英耀, 戎春宇, 邓清文, 郑炆苅, 周萍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736-743.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3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编制肿瘤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DT)有效实践的认知调查问卷,并验证其信度和效度。方法 基于文献分析和深度访谈,从“结构-过程的特征”“结果(成效)”版块两个版块构建问卷的主题框架,通过专家咨询进行问卷修订和完善。采用方便抽样对医务人员开展问卷调查,采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条目筛选和信效度检验。结果 最终确定的问卷中,“结构-过程的特征”版块划分为4个子表、10个维度、47个条目,“结果(成效)”版块包括3个维度、15个条目。两个版块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86、0.966,分半系数分别为0.950、0.942。探索性因子分析中,“结构-过程的特征”版块4个子表依次提取2、4、2、2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在77.896%~82.431%之间,“结果(成效)”版块提取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778%。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两个版块修正后的因子模型大部分拟合指标符合临界值标准,各维度的平均方差抽取量AVE值均大于0.50、CR值均大于0.70。“结构-过程的特征”版块中条目得分与各子表总分的相关系数,以及“结果(成效)”版块中条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65(P < 0.05)。结论 本研究的问卷编制过程合理,且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调查我国医务人员对肿瘤MDT有效实践的认知情况。
  • 陈佳, 李欣, 葛锋, 戎春宇, 陈英耀, 周萍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744-750.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3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对肿瘤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DT)有效实践的认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后续研发MDT评价工具、优化MDT管理与监督等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方法,以参与肿瘤诊治的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针对医务人员的人口学特征、参与肿瘤MDT的情况、对肿瘤MDT有效实践重要性的感知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 护理人员参与过肿瘤MDT讨论会占39.66%,仅18.97%加入MDT,且临床医生对肿瘤MDT工作的熟悉程度高于护理人员(χ2=20.147,P<0.001)。“结构-过程的特征”版块中,子表“团队状况”(4.73 ± 0.53)分和维度“会议前的准备”(4.74 ± 0.48)分重要性评分最高;“结果(成效)”版块中,维度“诊疗效果”(4.72 ± 0.52)的重要性评分最高。职称、管理工作年限、对肿瘤MDT工作的熟悉程度是两个版块重要性评分的共同影响因素,高级职称者、一般熟悉者评分高的可能性小,管理年限为6~<11年者评分高的可能性大。结论 护理人员参与MDT活动较少,且参与深度有限;医务人员对肿瘤MDT总体重要性感知较高,但“会议的日程安排”“服务效率”等维度有待提高;初级及以下职称、管理工作年限6~<11年、对肿瘤MDT工作熟悉的医务人员对肿瘤MDT实践的重视程度更高。建议重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关注MDT发展的可持续性,并建立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确保肿瘤MDT模式的有效持久开展。
  • 董莉薇, 李欣, 施青岑, 袁东, 陆晔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751-760.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3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针对高校毕业学年学生开展的就业见习基地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并就提升就业见习工作的效果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构建基于结果链模型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客观资料收集,并对2018—2022年的往届见习学员和带教老师,以及2022年末的在岗见习学员,开展满意度调查,分析和评估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业见习基地运行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就业见习工作的建议与措施。结果 基于结果链模型构建包括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2018—2022年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业见习基地的运行效果进行评分,得分84.8分。其中,与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业见习基地相关的未得满分指标有:投入环节,管理体系中的组织架构;产出环节,基地产出中的见习岗位类别;结果环节,见习学员和带教老师的政策认知情况。结论 2018—2022年,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业见习基地运行情况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存在不足。建议通过重视政策宣传,多渠道宣传上海市就业见习政策;完善组织架构,落实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拓展岗位类别,培养多类型公共卫生人才;延长见习期限,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等措施加以改进。
  • 张伊人, 黄蛟灵, 庄宇, 胡逸欢, 祖平, 肖萍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761-767.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3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公共卫生医师是公共卫生事业的核心力量,其能力决定了能否顺利且高质量地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并最终影响人群健康。科研能力是公共卫生医师岗位胜任力的重要要素之一。上海市于2018年正式启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由公共卫生研究设计及应用教学组负责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科研能力培养工作。上海市在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科研能力培养的实践过程中,构建了一套覆盖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培训模式建设的可复制、可操作的体系,培训模式注重科研伦理、文献检索、科研选题、研究设计、科研写作5大科研能力提升,同时以“1+1+3”(1篇综述、1次开题报告、3次汇报)为抓手突出教学重点,可以为其他尚未开展或即将开展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地区提供参考和借鉴的范式。针对既往科研能力培养的“痛点”,上海市落实了政策及资金支持,构建了覆盖科研全流程、重点突出的培养方案,为参培学员提供必要的科研指导和个性化反馈。后续,建议上海市进一步细化培养方案,推进差异化、个性化培养;落实师资考核,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优化考核评价,追踪科研产出;遴选科研苗子,探索与高级别项目贯通;开展教学总结,促进教学更新。
  • 金晔, 张辉, 黄思颖, 郝思佳, 曹海亮, 李文先, 沙卫涛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768-772.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3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当前上海市妇幼保健机构党员和业务骨干“双培养”工作现状,对本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对策建议,为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妇幼健康人才队伍打好基础。方法 通过召开1场人才工作专题会,发放17张机构调查表和321份调查问卷,到3个区妇幼保健院(所)实地调研,收集17家机构工作总结等方式,了解2020—2022年上海市、区两级17家妇幼保健机构党员和业务骨干“双培养”工作情况。结果 上海妇幼保健系统党员和业务骨干“双培养”工作在机制建设、思想引领和培养方式上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受访者中,仍有39.75%对该项工作不了解;57%的非党员业务骨干不愿意或不确定是否入党;82名非业务骨干党员认为自身与业务骨干在工作格局(27.27%)、管理能力(24.43%)、业务能力(14.2%)和人际沟通能力(11.93%)等方面存在差距。结论 本市妇幼保健系统要进一步加强党员和业务骨干“双培养”工作的推进力度:一要立足“党管”、立足“精准”、立足“长远”;二要加强对业务骨干思想引领和文化引领;三要实现党员工作格局、职业素养和综合实力三方面超越,从而不断提升人才素质,夯实妇幼事业的人才基础。
  • 毛丹, 刘星航, 夏天, 张诚, 林维晓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773-776.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3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培养与疾控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信息技术与公共卫生等交叉学科人才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正得到大学院校、科研机构、专业机构的关注。交叉学科融合成为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共识、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以上海市疾控机构信息技术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为例,发现在“信息技术+X”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中存在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形成,缺乏交叉学科培养相应的机制、体制的扶持等问题及其具体表现。针对这些问题,从岗位转型、构建学科融合实践平台、建立“内培+外引”专家队伍,形成交叉学科培养评价机制等方面探索具体措施,提出疾控高质量发展下信息技术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为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实践经验,拓展培养路径。
  • 医学伦理
  • 周瑶涵, 胡逸欢, 何蓉, 杨丹桐, 吴悦, 李欣宇, 刘览, 吴立梦, 任宏, 祖平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777-785.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3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公共卫生研究的特点构建伦理审查要素表,为今后相关伦理审查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结合公共卫生学科特点及相关文献资料,将本机构的公共卫生研究项目进行分类。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和回顾既往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需求咨询相关伦理专业专家初步构建公共卫生研究的伦理审查要素表。结果 将公共卫生研究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分类:使用现有人体生物样本或信息数据的研究、不涉及干预且采集人体健康信息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健康行为干预(饮食、运动等)的研究、不涉及干预且采集人体生物样本的前瞻性研究、临床试验研究(疫苗、化妆品或体外诊断试剂效果检验)。使用现有人体生物样本或信息数据研究的伦理审查主要从研究的设计与实施、研究参与者的隐私保护两方面进行考虑。涉及健康行为干预的前瞻性研究的伦理审查主要从干预研究的设计与实施、知情同意、隐私保护、研究风险与获益评估、研究参与者的补偿和医疗保护、研究参与者的招募、弱势群体的保护等方面进行考虑。不涉及干预且采集人体生物样本或者信息数据的前瞻性研究的审查重点为生物样本及信息数据的采集、储存、使用的过程。结论 伦理委员会可以根据不同的公共卫生研究类型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伦理审查,提高审查效率和质量,重视对知情同意、隐私保护、弱势群体的保护、权益和风险的评估等方面的考量,保护研究参与者的身心安全和合法权益。
  • 周瑶涵, 胡逸欢, 何蓉, 杨丹桐, 吴悦, 李欣宇, 刘览, 吴立梦, 任宏, 祖平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786-791.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3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高公共卫生干预研究知情同意书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保障研究参与者的合法权益。方法 汇总整理本机构2016年1月—2023年8月进行初始审查的公共卫生干预研究项目的伦理委员会审议决议,根据自拟的“知情同意书审查要素表”,对相关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进行初始审查的39项公共卫生干预研究项目,知情同意书存在问题的项目共有36项(占92.3%)。主要问题包括干预试验内容告知不全(占91.7%),干预试验费用承担者及补偿措施的告知模糊(占38.9%),权益和风险的告知不充分(占55.6%),个人信息和生物样本收集、使用及保护措施的告知不全(占30.6%),知情同意书语言表达不规范(占27.8%)。结论 本机构公共卫生干预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撰写仍存在很多问题,干预试验的相关各方可采取多种措施以提高知情同意书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伦理委员会可以向研究者提供知情同意书撰写模板,加强审查能力,根据审查要素表编写伦理审查指引,提高审查效率和质量,保护研究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 吴悦, 袁政安, 肖萍, 杨青, 祖平, 胡逸欢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792-797.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3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下简称“疾控机构”)从业人员公共卫生伦理审查认知现况,为提升疾控机构从业人员伦理认知水平、加强疾控机构伦理审查委员会建设和规范公共卫生伦理审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调查疾控机构从业人员的人口学与职业特征、公共卫生伦理审查相关认知等情况,对上海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从业人员按比例发放电子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46份。结果 受调查者认为在业务实践和科研活动开展中有必要构建公共卫生伦理审查规定与机制的分别有87.7%、89.7%;有必要构建公共卫生伦理审查评估体系的分别有86.3%、88.4%;有必要开展形式审查、跟踪审查和结题审查的分别有90.4%、92.5%、90.4%;伦理审查委员会有助于业务实践和科研开展的有93.2%。设有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机构受调查者与未设有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机构受调查者在开展形式审查的必要性认知、医学伦理相关规则对公共卫生伦理价值判定的体现程度认知、公共卫生伦理知识对目前工作或课题研究的帮助程度认知、在机构业务实践或科研开展中构建公共卫生伦理审查规定与机制或评估体系的必要性认知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加伦理培训的受调查者与未参加伦理培训的受调查者在公共卫生伦理知识对工作或课题研究的帮助程度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疾控机构从业人员高度认可全过程伦理管理和公共卫生伦理审查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伦理审查委员会建设、人员培训参加情况可能影响公共卫生伦理审查认知。建议强化疾控机构科研项目的全过程伦理管理,加强疾控项目伦理审查制度建设,探索建立疾控机构纵向型伦理审查体系;强化伦理培训,增强从业人员伦理意识,提高从业人员伦理认知。
  • 其他研究
  • 宋延丹, 王强芬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798-803.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2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中老年群体智慧医疗服务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医疗机构优化智慧医疗服务、推动中老年群体数字鸿沟治理提供参考。方法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采用线下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结合技术采纳与应用整合理论模型,使用SPSS 26.0和AMOS 24.0进行不同变量描述统计、单因素分析、不同维度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研究中老年群体在使用智慧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结果 桂林市中老年群体对智慧医疗服务的使用意愿得分为(3.14 ± 0.76)分,除了性别,不同变量对中老年群体的使用意愿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群体的绩效期望、社群影响、配合情况对中老年群体使用智慧医疗服务意愿有正向影响,努力期望对于使用意愿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桂林市中老年群体智慧医疗服务使用意愿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从各维度入手提高中老年群体的使用意愿,多方共同努力推进智慧医疗服务的使用。
  • 余荣, 田梓, 杨青, 吴悦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804-808.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3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其中,党的群团工作百年经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群团观的中国化时代化进程。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关系,以党的群团工作百年经验为理论基础,指引形成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深化党建带群建工作的实践思路与内容:聚焦“制度建设”,加强党的群团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聚焦“人才队伍与组织架构建设”,夯实党的群团工作组织基础;聚焦“能力提升”,提升党的群团工作服务能力和水平。最终,在党建带群建工作的计划性与连续性、群团组织内部工作的整体性与联动性、党建带群建工作的服务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取得显著的实践成效。
  • 尤超, 李金辉, 何珂, 王思敏, 沈怡媛, 顾雅佳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809-812.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3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概述“新医科”背景下医学影像学学科特色和教学挑战,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为例,通过夯实师资队伍建设、深耕临床科研实践、优化教育教学体系等举措,培育“新医科+”课程思政、打造“多学科+”导学团队、提高“全影像+”人才培养,并结合国家政策文件要求和新医科发展趋势,展望未来医学影像教育教学发展提出策略建议,以期为我国医学影像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 尤小芳, 程娌, 汪玲, 江培翃, 许晓茵, 于专宗, 刘晓宇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6): 813-817.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2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交叉融合是当前高校专业发展的大势,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顺应新时代高校教育发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历史要求。文章分析交叉融合平台研究生群体的特征,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创新党支部设置,健全全员育人机制,强化科研育人能效”三位一体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