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3年, 第2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3-07-20
  

  • 全选
    |
    卫生经济
  • 揭俊钦, 戎春宇, 王贤吉, 蒋虹丽, 杜莉, 周萍, 李欣, 祖恩晴, 李真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4): 323-329,338.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多基因型(extended genotyping)与HPV部分(16/18)基因型检测技术对宫颈癌筛查策略及其后续管理的影响,分析可能带来的价值变化。方法 基于Markov队列模型,以预防宫颈癌发病例数为效果指标,模拟100万名初始年龄为15岁的健康妇女在10、20、30、40、50年内从健康状态到宫颈癌发病的疾病进程,基于2种检测技术的宫颈癌筛查-诊断-癌前病变诊疗路径构建模型,分析2种筛查技术不同累计年份下的效果指标、阴道镜检查次数、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1/2/3状态的筛查率,并比较成本与成本效果,以此判定对价值的影响。结果 模型模拟10、20、30、40、50年,HPV多基因型相对于HPV部分(16/18)基因型在成本上分别减少29.73万、75.55万、98.53万、111.23万、119.39万元,效果始终保持一致,阴道镜检测次数可分别减少1 002、2 726、3 865、4 605、5 086人次,CIN1-3筛查率上,模型运行第10、20、30、40、50年时,HPV多基因型策略分别减少约4%的CIN1-3的筛查率。结论 相比于HPV部分(16/18)基因型,HPV多基因型检测技术在保障预防效果的情况下,能降低筛查假阳性带来的阴道镜"过诊"率,提升阴道镜检查精度,优化卫生资源利用效能,一定程度上避免假阳性带来的心理负担,从而优化传统HPV部分(16/18)基因型的筛查价值。
  • 戎春宇, 揭俊钦, 王贤吉, 周萍, 蒋虹丽, 杜莉, 祖恩晴, 李欣, 李真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4): 330-338.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筛查技术的有效性、部分宫颈癌诊断费用和初始人群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低度风险基因型感染者占比对HPV多基因型和HPV部分(16/18)基因型检测初筛策略的成本效果影响,为公共卫生决策部门选择宫颈癌筛查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构建的Markov队列模型,以预防宫颈癌发病例数为效果指标,模型运行50年,对HPV多基因型和HPV部分(16/18)基因型筛查方案进行敏感性分析,分析TCT筛查技术的有效性、部分宫颈癌诊断费用,以及初始人群中HPV低度风险基因型感染者占比的变化对成本效果的影响。结果 在设定的模型及各参数阈值下,敏感性分析发现:HPV低度风险基因型(HPV 51/35/39/68/56/59/66型)感染者(HPV感染状况或进展为CIN1/2/3状况)中TCT分流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以TCT结果为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病变(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以上为判别标准]变化对两种筛查策略差距影响较大;TCT检测费用、阴道镜检测费用及组织病理学检测费用对两种筛查策略差距影响相对较小。上述各指标在设定阈值范围内变化时,HPV多基因型与部分基因型策略相比,效果差异甚微,成本差异有所变化,具有成本优势。此外,随着初始人群中HPV低度风险基因型感染者的比例增大,HPV多基因型策略的优势亦逐渐增强。结论 进一步明确HPV不同基因型的致病风险对优化多基因型HPV筛查的后续管理路径具有重要意义,而进一步细分TCT检测的TBS(The Bethesda System)分级报告结果,提升TCT检测精度则是保障多基因型HPV筛查防治策略价值优化的关键。
  • 公共卫生
  • 操仪, 刘览, 陈珉惺, 杨山石, 何阿妹, 徐源, 何蓉, 胡家瑜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4): 339-345.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公开发表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疫苗相关文献的分析,了解HPV研究热点及趋势,为应用文献计量法分析各领域研究进展和方向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2012-2021年公开发表的HPV疫苗相关中文论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相关文献,用CiteSpace 6.1 R6进行作者合作网络、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关键词突发性探测、关键词聚类分析,绘制关键词时间线图。结果 2012-2021年,HPV疫苗研究受到关注,相关文献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在宫颈疾病,HPV基因分型及相应疫苗研制,疫苗认知、接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其中,2012-2014年,关注宫颈疾病、基因分型、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较多,2017-2018年,关注九价HPV疫苗的研究较多,2019-2021年,关注女大学生等特定人群的研究较多。通过关键词时间线图还发现,自2016年HPV疫苗在中国大陆上市以后,除传统研究热点,相关研究开始关注HPV疫苗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紧密结合当时的卫生政策背景和卫生热点,涉及医学伦理、心理学等多学科内容,且开始探索当下较为热门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和细化,内涵不断深化,外延持续拓展。结论 考虑该类研究的与时俱进,未来研究可能会随着疫苗本身的发展,分层研究不同人群接种意愿,提升HPV疫苗覆盖率的接种策略,覆盖更多亚型的多价疫苗研制、效果、安全性、成本效益研究,HPV疫苗接种相关的真实世界研究,以及一系列疫苗推广和信息化等管理措施的效果评价。
  • 隋梦芸, 张晟, 程旻娜, 王玉恒, 严青华, 吴菲, 王梦妍, 常兆玉, 薛龙, 陈秀芝, 王晨曦, 施燕, 应晓华, 付晨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4): 346-351.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整合式慢性病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实施的促进和障碍因素,区分模式服务量高覆盖率组和低覆盖率组在实施性研究的整合性理论框架(consolidated framework for implementation research,CFIR)上的结构差异,为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结合CFIR对22名专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定性结构评级法对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受访者评分,利用NVivo 12软件编码。结果 高覆盖率组和低覆盖率组的相对优势、外部政策与激励、实施准备度、反思和评价、领导个人特质5个CFIR结构有差异。促进因素包括:测量数据更加精准,提高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异常检出率和控制率;模式实现了服务、技术、数据"三整合",优化管理流程,提供管理抓手;基础性和个性化服务结合吸引患者到基层就诊;模式与我国政策背景,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和以患者为中心理念兼容;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担;领导重视是基础,利益方间的通力合作是重要保障。障碍因素包括:宏观层面缺少卫生行政机构的支持性政策,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建设、投入主体以及具体工作规范和流程有待明确;缺乏监督管理机制和质量评估小组;模式推广目标模糊;缺乏规范化系统性的培训计划;为不同群体提供服务存在挑战,缺乏有效的社会面宣传;模式仍须提高需方获得感;社区布局限制了模式的服务提供。结论 卫生行政部门应明确模式的建设、运行、投入主体,完善组织架构并明确各利益方的功能定位和职责分工,进一步制定工作规范和工作流程;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和质量控制小组并进行定期评估;制定清晰的目标;加大宣传教育,扩大宣传面;利用数字化工具形成良性医患互动机制。
  • 朱蓉, 王瑛, 朱丽均, 陈红, 杜莉, 罗春燕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4): 352-357,376.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上海市40~60岁社区妇女保健门诊患者骨质疏松症知识掌握情况、相关服务需求与利用状况,为进一步完善围绝经期妇女骨健康的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10月-2023年4月,在上海市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女保健门诊就诊的40~60岁患者人群中开展骨质疏松症知识评价、服务需求与利用的问卷调查。结果 1 278名40~60岁社区妇女保健门诊患者骨质疏松症的知识问卷总知识得分的不及格率为73.00%。不同类别知识的不及格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危险因素(75.98%)、运动知识(71.83%)和钙知识(31.77%)。经卡方检验,三类知识的不及格率、及格率和良好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5.83,P<0.001)。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工作情况、月收入的妇女的骨质疏松症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越低,月收入越低,知识得分越低;在岗妇女的知识得分更高,无业妇女的知识得分较低。排在前2位的骨质疏松症防治服务项目为"40岁以上妇女体检要增加骨密度检测项目" (81.14%)和"社区定期开展骨质疏松症的筛查" (77.7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三类知识均及格的妇女相比至少一类(OR值为1.714,95%CI为1.068~2.751)或两类(OR值为1.603,95%CI为1.043~2.545)知识不及格的女性未做过骨密度检测的可能性更高。结论 在上海市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应关注骨健康知识薄弱环节,关注低学历、低收入、无职业的围绝经期妇女等重点人群,在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服务中纳入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早期风险识别的预防措施,充分发挥基层妇女卫生保健服务的存量资源作用。
  • 秦楠, 宁晨曦, 张祖荣, 徐春华, 吴哲渊, 陈静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4): 358-362,369.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上海市2021年新发非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手机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督导服药的应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手机APP督导管理方式的应用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易督导患者管理系统(e-Patient Service System,e-PSS)平台收集患者管理数据,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子系统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组、职业、户籍、病原学结果等信息。对手机APP督导管理应用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核病患者使用手机APP督导服药的影响因素。结果 2021年上海市采用e-PSS平台管理患者2 687例,其中使用手机APP督导服药的患者790例,占29.4%。使用手机APP督导服药的患者总体服药率为99.8%,总体规则服药率为99.5%,坚持打卡率为24.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原学结果阳性(OR值为2.328,95%CI为1.474~3.825)及阴性(OR值为1.699,95%CI为1.067~2.809),年龄60岁及以下(≤ 20岁、>20~40岁、>40~60岁的OR值分别为11.017、16.864、9.002,95%CI分别为3.793~40.430、6.881~55.914、3.674~29.837),职业为农民(OR值为1.801,95%CI为1.289~2.519)的患者更倾向于使用手机APP进行服药管理。结论 结核病患者日常服药管理应针对不同类型人群采用不同的督导管理方式,对于>20~40岁年龄组、病原学阳性、职业为农民、有合并症的结核病患者,社区医生可以优先推荐使用手机APP进行服药管理。
  • 药事管理
  • 顾一纯, 何达, 孙辉, 王昊德, 何阿妹, 陈珉惺, 金春林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4): 363-369.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以下简称"国谈")罕见病药品落地的关键和难点,探索罕见病药品在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后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 通过文献复习和政策梳理、专家访谈、焦点小组访谈收集资料,结合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理论框架从多角度探索国谈罕见病药品政策执行情况的现状、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结果 目前我国罕见病药品行业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医疗服务提供方在意识、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罕见病药品保障渠道有待优化,医疗保险支付机制尚不完善。结论 建议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提升罕见病用药保障;加强医疗服务提供方能力建设,取消罕见病用药考核限制;畅通罕见病用药保障渠道,完善医疗保险支付机制。
  • 刘晓婕, 蒋虹丽, 陈文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4): 370-376.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1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以下简称"国谈")政策对某省公立三级医院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靶向药物采购费用、数量及结构的影响,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某省公立三级医院EGFR-TKI靶向药物每月采购数据,利用中断时间序列模型分析采购费用、数量、药品结构及日均费用的变化趋势。结果 阿法替尼、奥希替尼、吉非替尼、埃克替尼、厄洛替尼5种EGFR-TKI靶向药物总体采购量及费用以稳定为主,2018年国谈准入品种采购量及费用上升。5种EGFR-TKI靶向药物药品结构变化明显,呈即刻上升趋势;各品种日均费用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 国谈政策的实施增加了靶向药物的使用,国谈准入药物品种逐步进入临床,患者的用药负担进一步减轻。
  • 孙燕, 郭有德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4): 377-381,437.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1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药品零售价格大数据构建药品价格指数,描述其波动特征,发挥其药品价格宏观监管作用,促进药品价格保持合理水平。方法 运用链式拉氏指数构建原理建立药品价格指数模型,运用时间序列模型描述指数波动特征,识别并分析药品价格波动异常状况。结果 2015年1月-2020年12月,药品价格总指数小幅上涨,累计涨幅为14.43%,年均涨幅约2.40%,市场化改革成效较为显著。通过基于局部加权回归的季节趋势分解(seasonal-trend decomposition using loess,STL)方法对获得的药品价格总指数时间序列进行分析,指数呈长期平缓上升趋势,不规则波动值为-1.41~2.03,说明药品价格受外因影响较小,周期性特征仍有待进一步研究。2015年1月-2020年12月,根据药品价格指数共监测到价格异常风险32次。结论 药品价格指数较全面地反映药品价格走势,对于药品价格异常波动具有一定的预警作用,能够为我国药品价格监管提供有效工具。
  • 医院管理
  • 崇梓乔, 陶静, 王诺贝, 吴骋, 宋闻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4): 382-387,392.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分析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在主要经济运营指标上的差异,揭示专科医院特殊功能定位下的经济运营特点,为科学评价专科医院经济运营情况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2019-2020年上海市101家二级公立医院经济运营数据,综合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多重比较法分析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经济运营差异。结果 二级公立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的经济运营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精神病医院、口腔医院与综合医院间差异最为明显。结论 专科医院经济运营同专科医院功能定位存在较为明显的联动关系,与综合医院有较大差异,有必要通过分类评价、设置差异化评价标准等方式对专科医院实施差异化评价。
  • 朱伟俊, 崔文彬, 魏明月, 郁嘉波, 晏雪鸣, 华悦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4): 388-392.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4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患者视角出发,以上海市儿童医院互联网医院为例,通过调查患者对互联网医院的知晓、使用和满意情况,了解公立医院互联网医院的运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方案和发展路径,从而推动公立医院互联网医院持续健康发展。方法 在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并对上海市儿童医院线下门诊患儿家长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对互联网医院的知晓度、利用度和满意度等情况,共有560人参与并完成了调查。应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3.21%的受调查者知晓上海市儿童医院开通了互联网医院;知晓并已使用该院互联网医院的受调查者对预约挂号(96.64%)、在线缴费(56.04%)和报告查询(44.97%)等服务功能的利用度较高,而对在线咨询、在线复诊、配药到家等医患互动服务的利用率较低。98.21%的患者对互联网医院总体表示满意,并希望增加高级专家问诊、诊前导诊、商业保险在线理赔等线上服务。结论 目前公立医院互联网医院在运行过程中主要存在着宣传力度不足、高级专家少、问诊响应时间长等问题,患者的线上就医过程仍不便利,需要通过加强宣传推广、优化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功能、打通线上线下医疗服务流程等举措,推动公立医院互联网医院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 谢诗蓉, 叶卿云, 王晨颖, 陈琼洲, 史晓诞, 丁晓璟, 叶正强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4): 393-396,403.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在发展互联网医院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互联网分级诊疗。与全国6省(市)11个地区的16家医院达成互联网分级诊疗战略合作,利用专科医院优势,通过远程会诊、远程教学、科普直播等多项举措共同推进互联网分级诊疗。在推进互联网分级诊疗的过程中遇到了远程需求较少、药品配送困难、精准转诊率低、费用结算不明、利益分配不均等难点。应积极尝试从加强医疗联合体合作关系、增加医疗联合体药品目录、加强基层培训、完善医疗联合体利益分配和构建当地眼健康档案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分级诊疗。
  • 卫生人力
  • 陈洁婷, 朱燕, 杨凯, 王佳怡, 李思源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4): 397-403.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0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我国医学生分布的集聚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和时空演变趋势,为宏观调控医学高等院校区域均衡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集聚度、空间自相关模型和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医学生空间分布情况和发展趋势。结果 2011-2020年,我国医学生集聚水平在观察末期升至7.478,涨幅15.43%,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各省份间呈空间正相关性,形成稳定的"高高集聚、低低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医学生分布的绝对差异在中部地区趋于缓和,在东、西部地区持续扩大,总体呈多极化演化特征。结论 我国医学生分布的集聚水平稳步上升且存在不均衡现象,已形成稳定的聚集区域并存在低流动性。建议构建区域医学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机制,以促进医学院校资源的优质均衡发展。
  • 楚美金, 徐文, 马漫遥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4): 404-409,416.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山东省中医类医院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预测卫生人力资源未来的需求量并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中医药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 运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灰色系统预测模型(grey system forecasting model,GM)中的GM(1,1)模型以及两者的线性组合模型预测2021-2025年山东省中医类医院卫生人力资源需求量,比较不同模型预测的精准度。结果 组合模型的系统误差小,预测效果最好;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士)及中药师(士)2025年对应的人力资源预测值分别是107 457人、43 304人、22 807人、51 372人、5 718人、3 242人。结论 山东省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量储备充足,但中药师(士)相对短缺,人才结构不合理,医护比有待优化。建议政府适当地增加中药师(士)的编制,促进执业(助理)医师与中药师(士)平衡发展;增加对中医类医院的财政拨款,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山东省中医药人才结构;制定科学合理的排班制度,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进一步优化医护比。
  • 夏雯, 朱晶晶, 顾天敏, 郭颖, 董晨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4): 410-416.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上海市公共卫生人员参与健康科普工作现状,分析科普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提出人员激励措施的改进建议,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机构健康科普能力。方法 对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中414名公共卫生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4家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计16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分析受调查者参与科普工作意愿以及对科普工作保障机制和激励措施的满意度。结果 80.2%的受调查者表示参加过健康科普相关工作,89.9%表示未来愿意参加相关工作。372名有意愿从事健康科普工作的受调查者总体满意度得分为(3.83±0.96)分,满意度得分最低的 3 项是工作待遇(3.07 ±1.17)分、工作回报(3.50 ±1.17)分、工作环境/支持(3.56 ±0.79)分,管理与领导维度得分最高,为(4.14 ±0.86)分。不同年龄、不同职称级别人群总体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公共卫生人员参与健康科普工作总体满意度一般,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科普参与度有待提高。科普工作报酬收益和工作经费是制约公共卫生人员从事科普工作的主要因素。应建立以效果为导向的科普工作评价机制,重视不同年龄层人员的差异化激励措施。
  • 其他研究
  • 朱燕, 马玉龙, 王佳怡, 黄佳佳, 陈洁婷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4): 417-423.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0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我国2011-2020年卫生资源配置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为提升卫生资源效率、促进优质卫生资源均衡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2011-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对卫生资源配置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基于自然断点分级法评价卫生资源配置空间均衡性,使用泰尔指数测算卫生资源配置地区差异程度及来源与构成,通过核密度估计法探讨卫生资源配置动态演进趋势。结果 观察期内,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综合水平由1.810增至1.972,中密度、次高密度、次低密度区范围扩大6.45%。较观察初期,卫生资源配置受西部地区影响的总体差异涨幅约为1.36%,区域间差异占比约为51.38%。在动态演进过程中卫生资源配置非均衡性呈轻微缩小趋势,各区域形成两极或多极化特征。结论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渐趋均衡,而区域间差异仍是我国卫生资源配置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
  • 李月娥, 孟幻, 张雷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4): 424-430.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文献回顾法对Web of Science、IEEE Xplore、JSTOR数据库进行迭代检索。首先,以区块链和各国对医疗保健系统的概念解释为依据,确定"区块链+医疗保健系统"概念;其次,分别从理论与实践创新角度,分析国外的区块链与医疗保健系统结合效果;最后,通过挖掘依托区块链技术运行医疗保健系统的优势与挑战,提出我国区块链技术支持下的医疗保健系统发展启示。结果表明:使用区块链技术能提高医疗保健系统的数据共享与存储能力,保证信息真实性和有效性,但区块链的应用也将带来系统标准化、安全隐私、成本效益、评价指标设计以及文化抵制等问题。
  • 朱卓辉, 陈多, 李芬, 姚东明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4): 431-437.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3.2300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构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协同治理机制,增强群众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接受度,为进一步提升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力度与深度提供参考。方法 梳理中医药适宜技术相关政策,运用协同治理理论,从协同驱动主体、制度保障、服务资源3个维度思考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协同运转机制。结果 结合协同驱动主体、制度保障、服务资源3个维度的要素,构建横向联动、纵向同质化执行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协同治理机制。结论 基于协同驱动主体、制度保障、服务资源3个维度构建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协同治理机制,对于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普及性、满足基层群众多元化多层次健康需求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