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2年, 第2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2-11-20
  

  • 全选
    |
    专栏:生物类似药发展
  • 金春林, 唐密, 杨燕, 何江江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675-676.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2.2209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月强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677-681.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2.2205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概述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在生物类似药物发展的立法现状,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比上述国家和地区在生物类似药发展的关键环节中的立法共性和差异,初步论证我国生物类似药发展的立法必要性,探讨国内生物类似药立法可行性的法律启示与建议。
  • 刘升波, 艾丽静, 艾现伟, 车立平, 曹平, 刘传磊, 安振明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682-687.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2.2206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类似药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其研发和上市极大地降低了患者使用负担,提高了生物药的可及性。由于生物大分子本身内在的复杂结构和理化特点,生产工艺上的微小区别都可能使生物类似药与参照药间产生安全性、有效性的差异。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和生产与创新药相比有其独有的特点。结合国内外生物类似药的法规要求,基于研发和生产视角,从工艺开发、生产放大和质量相似性评价等角度探讨生物类似药的特点,以期为生物类似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 丁丽曼, 吴晶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688-694.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206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美国和欧盟生物类似药监管历程作为研究对象,搭建利益相关者框架分析美国和欧盟在生物类似药互换使用管理过程中的职责分配与激励机制。美国和欧盟药品管理部门均建立了推动生物类似药可互换使用体系,并将可互换决定权限下放。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卫生系统/支付方、医生和患者协会是推动生物类似药可互换使用的重要利益相关者。美国通过调整报销支付方式以及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实现激励;欧盟则综合运用了利益分配机制、配额和跨利益相关者的患者沟通实现生物类似药使用和互换使用激励。与美国将生物类似药可互换进行严格的政策规制相比,欧盟更倾向于将其作为一个科学和医学问题,在促进生物类似药使用和互换使用方面激励机制也更加多元化。推动我国生物类似药互换使用需要建立和完善药物警戒系统、医生培训和患者教育等配套政策体系,明确各利益相关方职责,建立基于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的财务激励、基于医生教育的非财务激励机制。
  • 胡杨, 宋再伟, 姜丹, 赵荣生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695-700,709.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2.220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抗肿瘤生物类似药临床互换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与免疫原性,为促进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等数据库中有关抗肿瘤生物类似药互换用药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6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根据纳入研究类型选择相应的质量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纳入研究进行定性评价。结果 共纳入5项研究,包括2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2项队列研究与1项病例系列研究,总体研究质量较好。对于血液肿瘤患者,3项研究结果表明,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与参照药的单次互换用药治疗未对有效性、安全性与免疫原性产生显著影响。1项队列研究结果提示,2种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的单次互换未增加治疗安全性风险。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1项RCT结果提示,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与参照药的单次互换未对有效性、安全性与免疫原性产生显著影响。尚无研究评价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的临床互换用药。结论 利妥昔单抗与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与参照药的单次互换用药未对患者治疗结局造成影响,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临床互换用药的证据仍缺乏。鉴于当前证据有限,本结论仍需开展高质量、大样本临床研究进行验证。
  • 王欣悦, 蒋蓉, 何静雯, 吴艺, 邵蓉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701-709.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2.2205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德国已分组生物类似药的《决议》《决议理由》《决议摘要》,总结其分组原则、分组契机、关键问题。德国已上市的19种生物类似药中,3种按通用名分组管理,6种按药理学及疗效可比分组管理,10种药品未进行分组。分组主要关注生物类似药与原研药差异、药理学可比性、临床疗效、儿童用药等方面。分组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参与程度较高,分组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调整。建议我国在生物类似药价格管理过程中提高利益相关方参与程度,关注儿童用药情况,探索建立精细长效的分组方式。
  • 卫生经济
  • 顾灵娜, 高雪, 路云, 常峰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710-716.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2.2209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中选结果数据评估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的政策效果,以完善后续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方法 利用韦唐政策评估模式中的目标模式,依据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的政策目标,构建效果评估体系,以评估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效果。结果 根据韦唐政策评估模式中的目标模式评估,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平均降幅66.60%,带量比例超90.00%,价差普遍控制在2倍左右,关联中选情况少,企业分量增幅与报价及需求量的相关性符合预期,91.67%企业直接或复活中选,88.32%的分量具有延续性,至少56.87%的跨类别分量较为合理,因此基本实现了政策目标,但也出现了少数组别中选价差较大、伴随服务报价价差较大以及对医疗机构高价偏好的行为缺乏应对措施等问题。结论 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基本实现了降低耗材价格、挤压灰色空间、稳定价差、保证企业参与积极性、提高临床选择性、稳定临床供给和使用、优质产品临床替代的政策目标。建议:优化价差控制机制,减少异常中选价的出现;细化伴随服务报价规则,优化价格形成机制;避免医疗机构选择高价产品的倾向对集采产生负面影响。
  • 经天宇, 徐伟, 钟港棚, 安琪, 杜雯雯, 刘萍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717-723.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2.2203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设计某市高血压、糖尿病(以下简称“两病”)签约患者按人头付费标准测算方案,为我国门诊慢性病按人头付费标准测算提供参考。方法 梳理典型地区按人头付费标准测算经验,结合某市实际情况设计按人头付费标准测算方案。基于某市医疗保险结算明细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法进行模拟测算,判断方案可行性。结果 根据患者健康状况、年龄及对应医疗保险报销费用,宜将某市两病签约参保人划分至4个费用组,各费用组年度按人头付费标准分别为457元、1 743元、1 982元和2 955元。结论 建议未实行按人头付费地区可从慢性病入手实行按人头付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根据医疗保险基金变化情况制定按人头付费标准并对其进行风险调整。
  • 夏宇, 陈英耀, 李浩, 杨毅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724-729.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2.2201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分析无表皮生长因子/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pidermal grouth factor receptor/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EGFR/ALK)突变的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直接非医疗费用,分析疾病所致直接非医疗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降低非鳞癌患者疾病相关经济负担的有效措施提供决策建议与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与整群抽样结合的方法,于2020年11月—2021年6月对上海市、江苏省、福建省、山东省和四川省12家医院的晚期非鳞状NSCLC患者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信息和疾病信息,计算患病以来的直接非医疗费用,并利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目标患者361名,患者自确诊以来的例均直接非医疗费用为13 277.33元,其中,营养费用占比最高(30.3%),营养费用、就诊过程相关食宿费用的累积占比为84.6%。将直接非医疗费用及其5类组成部分分别作为因变量,与各变量纳入广义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对患者的总直接非医疗费用、住宿费用及伙食费用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对患者的总直接非医疗费用及营养费用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类型显著影响患者的总直接医疗费用、伙食及营养费用;独居情况显著影响患者的护工费用;住院次数和户籍显著影响患者的交通费用。结论 晚期非鳞状NSCLC患者的直接非医疗负担不可忽视,建议:继续提升国家整体的肿瘤诊疗水平,持续强化县级龙头医院肿瘤综合防治能力,缩小城乡及省际诊疗水平差距;积极推进NSCLC的早诊早治与早期干预,提高患者生存率;通过健全多层次保障体系,提供多方经济补助;推动营养干预早期介入、提倡多样化护理形式等,借助多途径缓解晚期非鳞状NSCLC患者的直接非医疗负担。
  • 郑炆苅, 杨毅, 夏宇, 陈英耀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730-736.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2.2206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国内外基于绩效的风险分担协议(performance-based risk-sharing arrangement, PBRSA)的风险分担方案进行系统梳理,全面总结国内外PBRSA的实践进展及经验,提出在我国制定基于绩效的风险分担协议过程中,应根据卫生技术特征制定科学可行的风险分担方案、科学遴选适宜的卫生技术纳入PBRSA、合理制定PBRSA绩效考核支付体系、建立健全PBRSA数据信息采集系统,以期为我国科学应用与推广创新诊疗技术的医疗保险按绩效支付模式提供经验借鉴与理论参考。
  • 汪盛凯, 徐迅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737-741.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2.220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分项点数成本法在医疗服务项目中核算的运用,为医院管理提供帮助。方法 通过访谈调研收集某医院2019年所有医疗服务项目的相关资源信息,运用分项点数成本法结合科室成本核算数据以跟腱断裂修补术为例测算项目成本。结果 跟腱断裂修补术项目平均成本为1 301.74元。结论 分项点数成本法适用于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能提供可靠的成本信息,从而推动医疗服务项目合理定价,顺应医疗保险按病种付费改革的趋势。
  • 陶颖, 刘诗婷, 王薇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742-755,764.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2.2106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BRCA基因检测策略在乳腺癌防治中的全球最新成本效果证据,了解不同条件下哪种策略具有性价比,并比较现有的相关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中方法学的异同,为我国BRCA基因检测策略的规划开展和后续原始研究的设计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了2015年3月1日—2020年8月8日国内外已发表的相关文献,总结归纳相关证据,解析纳入研究的建模方法,尤其关注模型结构、模型有效性和不确定性分析,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17篇文献,涵盖3类BRCA基因检测策略:①面向普通人群(全人群策略);②符合临床或家族历史标准的高危人群(常规策略);③面向乳腺癌或卵巢癌患者(即基于癌症患者的策略)。研究整体质量评价得分较高,以马尔科夫队列模型居多。结论 全人群策略和基于癌症患者并结合级联筛查的策略在英国和美国目标人群中更具成本效果优势,但尚未见两者直接比较研究。其他国家人群的相关研究偏少,但普遍表明常规策略或基于癌症患者的策略仍优于不开展任何BRCA检测。后续研究需重点关注对预防性手术的获益和风险、检测技术准确度以及密切影像学监测接受度的充分模拟,并加强模型验证。
  • 药事管理
  • 翁冰冰, 蒋虹丽, 郭元, 陈文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756-764.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2.2205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收集各地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有关文件,比较地方集采的规则方法,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疗保障局、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平台等官方网站,收集已发布的药品集采实施方案等文件,比较总结地方集采的实践进展。结果 药品地方集采推进迅速,主要形式为省际联盟。联盟采购规则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分组方式和评审方法上。各地在申报价格、约定采购量等方面均遵循国家集采的基本原则。结论 今后应鼓励适宜灵活的地方集采结盟,优化联盟集采规则,进一步完善基于联盟集采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不断改进全国药品价格公示与共享信息平台建设。
  • 陈缪丰, 谢金平, 王斌, 王文睿, 邵蓉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765-769,779.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2.2207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第二批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政策在常州市不同等级医院的实施效果。方法 基于双组间断时间序列模型和描述性统计,依托江苏省常州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数据,分析第二批国家集采政策实施对江苏省常州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影响差异。结果 第二批国家集采政策实施后,常州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采品种均呈现不同程度药品使用频度(defined drug dose numbers, DDDs)上升、采购金额下降和药品日均费用(defined daily dose cost, DDDc)下降的现象,其中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采中选品种使用增长效果更明显,在具体药物种类上,心血管系统类、消化系统类药物受政策影响更明显。结论 政府应该根据不同医院的用药特点制定更为灵活、有针对性的集采品种使用考核标准,并将考核细化到不同种类药品的使用情况。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应持续性检测各级医院的合理用药情况,并通过奖惩制度提高医疗机构使用集采品种的积极性。
  • 徐源, 何阿妹, 蒋璐伊, 吴卿仪, 陈珉惺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770-773,784.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2.2203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分析国家谈判药品“双通道”政策落地的动力及风险因素,为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环节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从药品目录、药店遴选、医疗保险经办、使用监管维度梳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双通道”实施方案,结合文献分析和利益相关者访谈,从医疗保障部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药店5方角度分析政策落地的激励和风险因素。结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已发文落实建立“双通道”管理机制。该政策有利于医疗保障部门实现药品供应保障多元化,但基金控费风险、协议管理、医疗机构年度医疗保险总额调整等面临更大压力;有助于卫生健康部门实现医药分开,但政策协同性、医疗费用控制等面临更高要求;有利于缓解医院的药品配备和医疗服务压力,但增加了用药安全风险和管理难度,若外配处方不纳入总额预算,可缓解控费压力,否则不利于处方外流;有利于药店增加药品配备,扩大整体市场份额并向“双通道”药房集中,但加价空间减少,信息化、人员配备、药品管理、审核管理压力增大。同时,公众和医疗机构不信任依然存在。结论 “双通道”政策的落地需要多方协同发力,采购与需求匹配,完善药品遴选和配备供应;政府与行业合力,优化“双通道”药房管理;药房与医院衔接,规范处方流转和药品使用;医疗保险和医疗协同,强化基金和药品使用监管。
  • 公共卫生
  • 郑毅鸣, 田靓, 高雅, 李春圆, 李羚玮, 沈文源, 张德雨, 肖萍, 屠伟峰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774-779.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2.2207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上海港对于港口高风险岗位人员集中居住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为例,分析港口高风险岗位人员集中居住管理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并探讨其对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启示。
  • 江宁, 张放, 文京海, 吴寰宇, 黄晓燕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780-784.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2.2206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保供保生产”的防疫需求下,我国空港口岸的入境货运量不降反增,入境货运业务成为当前口岸疫情防控的重点内容之一,各口岸机场的先进实践经验需进一步总结与推广。基于浦东国际机场国际入境货运业务的探索实践,总结出以风险评估与流程再造为主的空港口岸货运疫情管控理论:包括“人、物、环境”同防策略下的货运要素风险评估方法、“风险对象分离原则”和“风险单元最小化原则”;明确基于风险分级的货运流程分类管理策略,提出货物动线设计、货物分离和拆装存运的方案;总结基于风险评估的货运人员动态管理方法与风险单元最小化的实践案例,涵盖机组边检、登记进出、健康监测、就医管理、住宿通勤等方面,为我国口岸货运业务疫情防控的精细化管理提供经验参考。
  • 江宁, 毛盛华, 文京海, 吴寰宇, 陈健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785-789,798.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2.2206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借助机场疫情防控专班的实际经验,从机场业务流程视角出发,明确各流程中口岸防疫风险,制定详细的空港口岸风险要素评估方案,构建基于风险分级的口岸疫情风险要素管理方法,系统性地将风险阻断和防疫措施集成到机场现有的各项业务中,为我国口岸疫情防控体系建设提供实证依据与理论参考。
  • 吴立梦, 祖平, 何蓉, 杨丹桐, 夏寒, 庄宇, 胡逸欢, 刘览, 邵岑怡, 操仪, 张伊人, 周瑶涵, 肖萍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790-798.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2.2206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梳理国外生物样本库建设模式、国内生物样本库管理建设情况,探讨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内建立公共卫生生物样本库的机遇、优势和挑战,为今后指导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生物样本库建设管理的实际工作提出政策建议和解决途径。
  • 夏寒, 夏天, 张诚, 钱晨嗣, 刘星航, 杨妹, 李润美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799-802.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2.2208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形成一套基于机器学习等技术、面向疾病筛查的模型构建方法与路径,推进我国常见疾病、传染病的预测预防与早期干预。方法 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例,基于统计学和知识图谱理论,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提取疾病数据集的特征数据,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的疾病早期筛查模型。结果 对500例风险人员进行模型测试,并依据核酸检测结果评价模型的准确率,测试结果表明,模型有较高的准确率。结论 研究构建的疾病筛查模型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疾病筛查效率低、准确性差的瓶颈问题,实现了居民及医疗机构对疾病的早期筛查与识别,可以在不同医疗机构以及互联网端推广使用。
  • 夏寒, 冯骏, 张玮, 周娟, 夏天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803-806,812.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2.2208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着重介绍核酸检测管理系统在低成本下处理高并发业务的建设难点、功能实现、应用成效,旨在为相同应用场景提供借鉴及参考。基于千万级人口核酸检测中的极端超高并发,针对采样现场网络易拥堵、“平急”并发量差异悬殊、转运过程难追踪等实际问题,采取“前置计算、静态提供、用后更新”的核酸码生成模式,解决突发应急状态下的超高并发压力。通过“登记码”“样本编码”“转运箱码”“封箱码”的关联与管理,规范登记、采样、转运、接收、检测、查询各业务要素的责任主体与职责边界,建立高效运作的业务闭环。
  • 医院管理
  • 何珮莹, 崇梓乔, 陶静, 王诺贝, 宋闻, 王佩佩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807-812.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2.2209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符合二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以及发展导向的经济运营评价指标体系,为主管部门科学、精准管理提供支撑。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法、德尔菲法以及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通过2轮专家咨询问卷形成7个一级指标(包含预算管理、风险管理、成本管理、运营效率、费用负担、收支结构、发展能力共7个维度)、38个二级指标的上海市二级公立医院经济运营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二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和经济管理需求,能够有效反映医院经济运营成效,可供主管部门对医院进行综合评价。建议明确指标参数计算口径,合理设置评价标准,探讨科学的综合评价方法,为后续开展实证分析提供基础。
  • 唐峰, 舒蝶, 董圆, 王奕, 施琼娴, 陈珉惺, 罗力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813-818.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2.2205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获取大型医用设备单机运营数据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大型医用设备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为大型医用设备的更新及配置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通过头脑风暴、文献研究,从医院角度出发构建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发展可持续3个维度10个指标的大型医用设备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开发数据接口打通医院信息系统、放射科信息系统、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并获取相关指标数据,通过赋予指标不同权重并计算标准化得分获得绩效评估结果。结果 研究构建了一套大型医用设备绩效评估体系,用该体系量化评估了医院2020年大型医用设备(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的单机绩效产出。结论 该指标体系可推广到其他医院,通过横向比较分析不同级别医院或不同区域同级别医院大型医用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绩效产出,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也可根据医院发展目标调整该评估体系相应维度的权重或增加新的维度,引导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与医院发展方向一致。
  • 董圆, 舒蝶, 唐峰, 王奕, 陈珉惺, 施琼娴, 罗力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819-822.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2.2206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打通现有医院业务系统,获取单机大型医用设备的绩效数据,对比分析医院7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设备、7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设备的2020年指标数据。方法 开发数据接口,打通业务系统,利用关键字段,获取单机大型医用设备的结构化数据;基于指标数据,运用SPSS 26.0进行正态性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对7台CT、7台MRI的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20年CT品牌成本收益率排名前3位分别为UCT510、SOMATOM、Edge258,MRI品牌成本收益率排名前3位分别为3.0T HDX TWINSP、1.5T HDX UPG、Creator1.5T,CT、MRI的成本收益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研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打通业务系统,实现了大型医用设备单机数据的精确快捷获取,并尝试从成本收益角度出发进行分析,追踪其使用情况和投资回收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单机大型医用设备的绩效产出,如CT设备成本收益率更高,国产CT设备表现亮眼,为大型医用设备的更新配置提供了数据支撑。
  • 周璞, 李薇, 徐崇勇, 许明飞, 陈雯, 邵祯谊, 顾静文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823-828.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2.2206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9—2020年上海市外籍住院患者就医现况,结合既往研究研判国际医疗服务需求变化趋势,并提出对国际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启示。方法 回顾性比较分析2019—2020年上海市医疗机构外籍住院患者出院人次、年龄构成、病种分类、手术分级、疾病转归、机构分布等特点。结果 上海市外籍住院患者出院人次稳步增长,老龄康复养老需求上升,病种和手术构成有所变化,医疗服务仍以公立三级甲等为主体且呈现重症化趋势,社会办医住院人次和手术量上升。 结论 新时代国际医疗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应当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关注患者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兼顾疫情防控安全。
  • 卫生规划
  • 范海龙, 王碧艳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829-834,841.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2.2203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十三五”期间广西区域卫生资源分布情况及配置公平性,为优化广西区域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综合运用集聚度和集中指数,从人口、地理分布和经济状况评价广西区域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结果 “十三五”规划收官时,广西各地医疗卫生资源集聚度为0.41~2.47,50%的地区卫生资源集聚度大于1(达到公平区间),卫生资源集聚度与人口集聚度的比值为0.67~1.66,67.86%地区比值小于1(公平性不足),南宁、北海、柳州、桂林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配置公平性优于百色、贺州、河池、来宾、崇左等经济欠发达地区。2020年末,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实有床位4项指标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134、0.150、0.144、0.082,全区各项指标的集中曲线较2015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且都分布于45°标准线下方。“十三五”期间,广西各地卫生资源集聚度及其与人口集聚度的比值分布跨度较大,区域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存在较大差异。从总体上看,卫生资源按地理配置的公平性优于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结论 2020年末,广西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实有床位4项资源的集中指数均出现下降,说明4项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有所提升。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仍然欠佳,卫生从业人员不足问题依然突出。广西卫生资源倾向分布于经济水平较好的地区。建议加大欠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建设支出,因地制宜优化地区卫生资源配置,多管齐下推动卫生人力资源公平发展,以促进广西区域卫生资源合理配置。
  • 王惠子, 冯海哲, 杨星, 蒋昔希, 徐国红, 肖浪潮, 李亚情, 罗翀, 方森洲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835-841.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2.2203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贵州全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下简称“疾控机构”)资源配置现状,分析基层疾控机构资源配置公平性,为推进贵州等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提供基线数据和决策建议。方法 通过对贵州省的省、市、县三级疾控机构2020年人力资源、财政保障、基础设施、实验室装备和检测能力4个维度调查,了解资源配置现状,采用集中指数和资源聚集度分析2020年基层疾控机构资源配置公平性。结果 2020年末,贵州全省三级疾控机构在编人员5 162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比及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比分别为84.71%和79.70%,学历以大学本科为主(占55.13%)。全省疾控机构总收入为167 486.89万元,其中,财政补助占比为91.11%;总支出为154 917.69万元。省级疾控机构建筑面积达到标准要求,市级疾控机构7家(占77.78%)达标,县级疾控机构59家(占67.05%)达标。省级疾控机构可开展的实验项目数为1 325项,市级疾控机构中位数为360项,县级疾控机构中位数为73项,基础设施建设和实验室能力是市、县两级机构的主要短板。县级疾控机构资源配置相对基本公平,实验室装备(50万元以上检测设备台套数)资源配置存在不公平。各市、州间县级疾控资源配置公平性存在差异。结论 建议继续加大全省疾控机构能力建设,尤其是提升基层疾控机构服务能力。结合服务人口数、区域面积、辖区经济水平三大因素,制定省、市、县分级配置标准,继续加大对疾控人员招录,补足人员缺口。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加大对疾控工作的重视和政策宏观调控的同时,还应提供相对充足的财政保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实验室能力提升,尤其是加大大型实验室设备的投入。
  • 卫生人力
  • 何珂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842-846.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2.2204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高校附属医院学生和学员的人员特点和管理难点,回顾网格化管理的定义和应用,总结和凝练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高校附属医院学生和学员中的构建和实践重点,包括明确网格主要功能、优化网格设置原则、强化网格日常管理,通过创新网格化管理的管理理念和产学实践,发挥网格化管理与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各自的优势、实现两者深度融合,开发人员信息系统实现多方精准管理,更好地适应高校附属医院所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以期为全国高校附属医院学生和学员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 时婷婷, 缪清清, 曹欣, 付钰赛, 詹祥, 张子楠, 李富, 陈家应, 胡丹, 杨帆, 唐卫卫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847-852.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2.2204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心理契约对基层全科医师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探析离职倾向在其中的中介调节作用,为基层全科医师队伍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对南京市浦口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科医师进行调研,收集其社会人口学信息,测量其心理契约、工作绩效和离职倾向水平,拟合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作用机制和中介调节效应,验证本研究的4个研究假设。结果 基层全科医师心理契约对工作绩效存在正向促进作用(b=0.554,P< 0.001)。纳入离职倾向后,心理契约和队伍稳定性对于工作绩效均存在正向促进作用(b = 0.285、0.357,P< 0.001)。纳入心理契约和离职倾向的交互项后,交互项的偏回归系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0.013,P= 0.006),说明低离职倾向抑制了心理契约提升工作绩效的正向作用。结论 应重视基层全科医师内在情感(即心理契约)的激励作用,采用多举措降低离职意愿,提升职业认同,避免发生“出工不出力”现象,促进工作绩效提升和基层全科医师队伍稳定。
  • 其他研究
  • 道理, 陈卓蕾, 夏天, 张诚, 闫丽芳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853-857,871.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2.2207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公共卫生资源是推进其发展的根本来源和基本保障。研究结合全面预算管理和内控管理制度等要求,基于公共卫生机构政府资源规划(government resource planning,GRP)平台建设经验,梳理针对人、财、物等公共卫生资源管理的现状和遇到的问题,探索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和管理公共卫生机构资源管理平台,为今后推进公共卫生机构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 骆泰庆, 陈一涵, 娄莉萍, 王草, 王希晨, 孙梅, 吕军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858-864,871.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2.2204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上海市老年人移动医疗服务利用现状,为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提出相应策略。方法 对上海市461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知晓和利用移动医疗服务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采用SWOT-CLPV[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抑制性(control),杠杆作用(leverage),问题性(problem),脆弱性(vulnerability)]分析法进一步分析老年人利用移动医疗服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 知晓移动医疗服务的老年人比例为79.61%,其中每次就医都使用的仅有2.72%,能够独立使用的只有27.76%,总体上,老年人移动医疗服务利用现状不理想。SWOT-CLPV分析显示,老年人利用移动医疗服务的主要劣势是老年人自身条件以及使用基础和移动医疗功能受限,主要威胁是老年群体需求受到外界忽略。结论 目前老年人对移动医疗服务的了解和利用并不充分,需加强家庭和社会对老年人利用移动医疗服务的支持,建立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以提高数字化技术的适老化。
  • 娄莉萍, 陈一涵, 骆泰庆, 王草, 王希晨, 孙梅, 吕军
    中国卫生资源. 2022, 25(6): 865-871.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2.2204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上海市老年人移动医疗服务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406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6.0和AMOS 26.0进行描述统计、单因素秩和检验、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结果 上海市老年人移动医疗服务使用意愿得分为(3.72±0.87)分。不同年龄段、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水平和居住方式老年人的使用意愿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影响、绩效期望、便利条件、努力期望和健康态度会对使用意愿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正向影响,总效应分别为0.246、0.330、0.633、0.160和0.093。抵触改变和技术焦虑对使用意愿有间接的负向影响,总效应分别为-0.043和-0.054。各路径间的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老年人移动医疗服务使用意愿有待提升,应重点关注使用意愿较低的群体,从各维度影响因素入手提高老年人的使用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