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1年, 第2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1-03-20
  

  • 全选
    |
    专稿: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 吴凡, 汪玲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2): 107-110,115.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10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复旦大学八年制医学教育学位授予质量专项调研报告为基础,分析八年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促进八年制医学教育健康发展4个方面的改革举措:一是医教协同,制定八年制教育培养基本要求和学位授予新标准;二是体系创新,对八年制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新类别;三是过程各表,探索八年制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新模式,支持医学生毕业后进入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四是管理改革,建立招生计划弹性管理新机制,通过博士生“申请-考核制”转段入学注册学籍。
  • 吴凡, 汪玲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2): 111-115.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103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概括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学位体系框架:临床医学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人才分类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衔接,临床医学七年制和八年制调整优化。回顾世界一流大学医学院“MD+PhD”双学位项目发展历程,以复旦大学“卓越医师+医学科学家”培养计划为例,构建八年制医学教育优化为“MD+PhD”医学教育的新模式,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包括:教育部确立招生规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专项基金,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单列项目联合培养“MD+PhD”医学生等。
  • 医改纵论
  • 陈文, 张璐莹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2): 116-118.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10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当前医疗保障改革和医药卫生服务改革不协同的问题,提出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医疗保障和医药卫生服务高质量协同改革是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和现实逻辑。医疗保障和医药卫生服务协同改革的立足点是以健康价值为导向,协同改革的核心工具是医疗保险基金发挥战略性购买作用,以激励相容为原则,促进医疗保障和医药卫生服务协同发展,实现全民健康覆盖。
  • 专栏: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 潘倩莹, 熊康, 陈昊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2): 119-122.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7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我国药品和耗材跨区域带量采购的实践,厘清该模式的基本逻辑。方法 比较分析国家组织集中采购(以下简称“国家集采”)和非国家集采框架下我国药品和耗材跨区域带量采购的实践,总结实践的基本特点,分析采购内容、采购环境及采购规则的内在关系。结果 我国药品和耗材跨区域采购的实践包括: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以下简称“‘4+7’试点”),“4+7”试点扩围,第二、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深圳药品集中采购组织(group purchasing organization,GPO)模式为代表的药品带量采购;以京津冀联盟及由其发展而来的“3+6”联合采购模式,黔滇豫渝4省(直辖市)联盟以及陕西省牵头的15省(自治区、兵团)省(自治区、兵团)际联盟为代表的耗材带量采购;以三明联盟为代表的药品和耗材带量采购。实践特点是平台统一、信息共享,允许多家企业中标和价格差异,价格联动。结论 跨区域带量采购将成为药品和耗材带量采购的主要模式,而合作共享的信息平台和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是重要保障。
  • 陶立波, 王芳旭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2): 123-125.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7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经济学理论探讨医药集中采购决策的总量思维和医药生产供应的边际思维的差异,提出决策时对总体成本收益的判断与供应中对单位产品成本收益的判断不一致是集中采购矛盾多发的潜在原因之一,管理者和医药厂商应引起重视。
  • 明坚, 王宇, 李幸蓉, 葛云帆, 刘君, 胡善联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2): 126-130,160.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6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比带量采购前后不同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使用情况及整体费用,为优化临床决策、完善医用耗材带量采购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关键知情人访谈收集带量采购前后不同静脉留置针产品的临床使用情况,基于文献回顾及关键知情人访谈等构建模型对静脉留置针的整体费用进行分析。结果 对来自南京和临沂的16家医院的27位临床护士进行了访谈。与带量采购前使用X品牌留置针相比,带量采购后使用中标品牌留置针的平均留置时间由3.7 d降为2.1 d,单个患者留置针平均用量由2.0个上升为3.5个。穿刺平均耗时增加,首次穿刺成功率降低,导管堵塞、脱管、发红、皮下血肿、液体渗漏、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上升,留置针穿刺及耗材费用、并发症治疗、产品破损及护士人工费等上升。以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住院患者为1个研究单位,总费用从7 765.4元上升到9 338.7元,增加了1 573.3元。结论 带量采购后,静脉留置针的质量及临床使用出现一定的问题。尽管中标产品单价下降,但整体费用控制效果不如预期,甚至不降反增。建议逐步建立针对医疗耗材带量采购的质量和整体费用评价标准,加强对医用耗材带量采购事前、事中、事后的质量评估与临床使用监测,更全面地分析费用并进行决策。
  • 公共卫生
  • 李幸祥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2): 131-138.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1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疫情报告和发布制度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疫情防控和处置的成效。现行疫情报告和发布制度散见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有关应急预案中。经梳理,现行疫情报告制度和发布制度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包括制度功能定位不够清晰、缺乏针对新发传染病的具体规定、未充分体现科技赋能等。同时,也存在一些个性问题,比如在疫情报告制度方面、落实疫情报告主体责任的工作机制有待健全、疫情网络直报缺乏法律的刚性约束、缺乏疫情报告的“吹哨人”制度等。在疫情发布制度方面,地方政府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疫情发布职责不够明确,疫情发布的信息范围不够明确具体,对疫情信息的辟谣机制缺乏制度性规定等。在检视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冯旅帆, 彭颖, 金春林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2): 139-142.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2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健康发展力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分析地区健康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方法 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咨询,分析咨询结果,筛选并修改指标,建立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2轮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0%和73%,专家权威系数均数为0.73。第2轮咨询中,所有指标的重要性、数据可得性和敏感性评分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403、0.466和0.266(P<0.05),所有指标的重要性、数据可得性和敏感性整体评分都在4.00分以上,专家支持率在75.00%以上,变异系数小于0.25。最终构建的健康发展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52个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健康发展力评价指标体系专家积极性较高,专家权威程度、协调程度和集中程度较好,可用于评价地区健康发展力,发现地区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
  • 施莉莉, 徐祎哲, 仲璐敏, 戴珞佳, 赖玖连, 蔡雨阳, 杨玲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2): 143-149.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5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政府公开发布的数据和相关的媒体报道,分析归纳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方略,探讨超大城市应对突发传染病的防控经验和策略。上海市通过居家隔离、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信息公开和分级复工等防控措施,成功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人数控制在1 641人(截至2021年1月24日),占全国累计确诊病例数的1.64%,防控效果显著。上海市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蔓延,为超大城市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经验和策略。
  • 李星辉, 李梦颖, 付朝伟, 严非, 王娜, 王伟, 阿克忠, 王颖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2): 150-152.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的疫苗供应管理现状,总结我国疫苗供应管理的经验及面临的挑战,为疫苗供应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兵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机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疫苗供应管理情况。结果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兵团均出现过疫苗供应不及时的情况,供应延迟的平均天数普遍较长。疫苗配送的及时性总体良好。相比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更需要采购应急疫苗。结论 我国疫苗配送的及时性总体良好,对疫苗需求把控准确。但部分疫苗供应紧张,二类疫苗退出机制有待建立,西部地区在疫苗调动及库存把控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
  • 李梦颖, 李星辉, 付朝伟, 严非, 王娜, 王伟, 阿克忠, 王颖, 计光跃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2): 153-156,165.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3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中英两国的免疫接种系统及工作程序,以期为我国免疫接种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和网站信息收集,系统梳理中英两国疫苗采购、配送和异常反应监测的相关政策、文件、新技术应用等信息。结果 在疫苗采购方面,两国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均由政府统一采购、免费接种,且中国实行强制接种政策。在疫苗配送方面:英国全境的疫苗由1家物流公司统一配送,配送费用由政府支付;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苗配送情况不一,多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配送。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面,英国疫苗上市后的异常反应监测系统和相应的赔偿制度较为成熟,我国的相关系统和制度还有待完善。结论 针对现存的问题,我国应聚焦疫苗的生产源头、流通运输和安全监测,提高疫苗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大力发展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业,逐步完善我国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
  • 龙成旭, 郝模, 唐尚锋, 李伯阳, 付航, 闫子麒, 胡玥, 冯占春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2): 157-160.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2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鲁豫两地慢性病防控组织架构健全程度,比较其差异并分析其变化趋势。方法 对鲁豫两地慢性病防控政策与文献中的相关文段进行文本分析,量化测算慢性病防控机构组织架构健全程度,基于Spearman相关分析与线性回归分析探究健全程度与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 2010—2017年鲁豫两地慢性病防控机构组织架构总体健全程度分别由1.6%、11.5%上升到41.4%、52.4%。鲁豫两地慢性病防控机构组织架构健全程度与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比例、每千人口卫生人员数正相关。山东省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对总体健全程度变化的解释程度达92.3%,高于河南省的72.7%。山东省总体健全程度对每千人口卫生人员数变化的解释程度达91.8%,高于河南省的74.5%。河南省慢性病防控机构组织架构健全程度与高血压患病率负相关,总体健全程度对高血压患病率变化的解释程度为78.8%。结论 鲁豫两地慢性病防控体系逐步完善,但存在职能交叉、力量分散等问题。建议构建“三位一体”的慢性病防控机制,促进慢性病防、治、管的整体融合,从政府层面构建稳定的经费渠道。
  • 刘鑫, 黄晓旭, 王朝昕, 沈德蕾, 俞文雅, 黄蛟灵, 陈晨, 金花, 李子昀, 石建伟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2): 161-165.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5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国内外干预项目的内容及成果经验,为以后在我国慢性病防控从业群体中推广循证慢性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和Scopus数据库中1995年1月1日—2019年11月31日发表的与慢性病防控循证能力干预相关的文献,最终纳入45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国内极为缺乏针对提升公共卫生从业者慢性病防控循证能力的干预项目。发达国家较早实践提升医务人员慢性病能力的干预措施,包括各类面对面课程、研讨会、网络课程、书籍等,但干预课程设置普遍遇到的问题包括慢性病防控机构缺乏数据库权限,未对不同循证认知层次和工作环境的从业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结论 我国应积极借鉴慢性病防控的国外经验,开发各类干预途径并加以推广和应用。
  • 卫生经济
  • 梁红梅, 徐嘉婕, 陈永成, 金春林, 彭颖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2): 166-170,180.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5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上海市2家筛查机构提供妇科疾病及乳腺疾病(以下简称“两病”)筛查服务的方式、流程和内容,构建两病筛查服务成本核算体系,分别对2家样本机构的两病筛查旧包(筛查项目包括妇科三合诊检查、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阴道超声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乳腺红外线检查和乳房手诊检查)和上海市60家筛查机构的两病筛查新包(筛查项目包括妇科三合诊检查、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阴道超声检查、乳房手诊检查、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成本核算。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关键知情人访谈等方法构建两病筛查服务成本核算体系,设计成本数据调查表,组织承担两病筛查的医疗机构根据实际情况逐一填报调查表。结果 上海市妇女两病筛查旧包和新包的实际成本均比上海市现行收费高。剔除各筛查机构收到的财政补偿后,两病筛查旧包和新包的剩余成本均比上海市现行收费低。结论 政府可结合现有补偿渠道综合考虑筛查的间接成本,合理确定筛查经费的投入标准,并通过改进筛查技术和项目来提高退休妇女和生活困难妇女的获得感。
  • 马强, 张彩凤, 李芬, 陈玉倩, 万晓文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2): 171-175.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5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江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次均住院费用的构成以及影响次均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为有效控制此类患者的住院费用及减轻疾病经济负担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江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15—2018年1 92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住院费用明细,利用新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患者住院各项费用的关联度、贡献率以及变动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8年,次均住院费用的构成比和关联系数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治疗费,而结构贡献率最高的因素是药品费;与次均住院费用关联度最大的前三项目顺位分别是治疗费(0.965 0)、药品费(0.910 0)和检查费(0.812 5);结构贡献率最高的前三项目顺位是药品费(30.00%)、护理费(11.69%)和诊察费(10.61%),三者累计结构贡献率达到52.30%。结论 治疗费、药品费和检查费是影响患者次均住院费用最主要的因素,但服务性项目的收费较低。建议着重控制药品费用的增长,适当减轻检查类项目对费用的影响,严格规范临床路径,合理提高服务性项目费用的比例,进一步体现医护人员的劳务价值,构建糖尿病精细化管理体系,丰富健康管理内涵。
  • 姚晶, 顾凯侃, 李智红, 韩志英, 张怀庆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2): 176-180.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5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上海市新版肺结核病政府减免治疗费用工作方案实施情况,为完善肺结核患者治疗费用减免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比较2018年1—12月、2019年6月—2020年5月,静安区完成疗程的肺结核患者中未签约减免情况及原因、已减免患者特征分析、总体减免情况及检查项目、抗结核药物的减免情况。结果 实施新减免政策后,静安区20.5%(36/176)的登记肺结核患者未享受治疗费用减免,与2018年相比,减免患者比例降低了16.9%。未减免流动患者30例,其中因无居住证不能享受减免者25例;与2018年减免患者特征相比,除费用来源为医疗保险的患者比例有所提高外,其他特征基本一致;2019年6月—2020年5月患者减免金额的中位数为1 754.5元,较2018年患者减免金额2 063.0元降低了308.5元。检查项目的可减免内容增加了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肾功能及血尿常规,减免金额的中位数为1 098.0元,较2018年患者检查项目减免金额的778.0元提高了320.0元。一线药物减免基本无变化,二线药物减免金额略有降低。保肝药物及区级扩大项目的减免取消。结论 上海市新版肺结核病政府减免治疗费用工作方案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海市常住肺结核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但其总减免费用降低,且无法覆盖无居住证的患者。建议加强区级政府财政经费投入,恢复对肝损患者的保肝药物减免,同时对无居住证的肺结核患者给予一线抗结核药物费用的减免。
  • 周英凤, 王凯蓉, 陆箴琦, 张晓菊, 周萍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2): 181-184.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4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维护及拔管的单项操作成本进行核算,为制定合理的操作收费价格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横断面调查,采用项目成本阶梯分摊法,于2019年1—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管通路门诊测算PICC各单项操作人力成本、设备折旧费及未单独计价材料费,测算直接成本,并通过分摊测算间接成本,最后测算PICC置管、维护及拔管的单项操作成本。结果 PICC置管、维护及拔管的各单项操作实际成本分别为(157.03±4.73)元、(33.66±3.04)元、(32.38±3.11)元,与上海市医疗机构对PICC各项操作的收费标准(分别为150元、30元、30元)基本相符。结论 建议将PICC维护及拔管的操作收费纳入收费标准中,促进PICC输液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并确保护理服务的持续供给。
  • 医院管理
  • 朱兰, 张六一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2): 185-189,198.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1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来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服务系统、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临床护理路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介入治疗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标准筛选出符合质量的文献,严格评价后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2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共1 2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证明:观察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加权均数差为-2.62,95%置信区间为-3.52~-1.72,P<0.000 1);观察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加权均数差为-4 214.30,95%置信区间为-7 266.91~-1 161.69,P=0.007);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为1.17,95%置信区间为1.09~1.26,P<0.000 1),(标准均数差为1.31,95%置信区间为0.43~2.18,P=0.003 0);观察组尿潴留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41,95%置信区间为0.26~0.65,P=0.000 1);观察组出血和血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37,95%置信区间为0.22~0.62,P=0.000 2);观察组迷走反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33,95%置信区间为0.16~0.68,P=0.003 0);观察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43,95%置信区间为0.32~0.58,P<0.000 1);观察组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52,95%置信区间为0.31~0.89,P=0.020 0)。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缩短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的住院天数,减少其住院费用,提高满意度,降低相关并发症(出血和血肿、迷走反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然而由于纳入的文献存在偏倚的风险较高,其确切效果仍需更多临床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 徐嘉婕, 王力男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2): 190-193.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5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和总结我国公立医院经济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构建策略,为科学构建公立医院经济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及对其进行评价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 运用系统综述法梳理公立医院经济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结果 纳入的文献使用平衡记分卡与投入-过程-结果评价框架较多;多数研究采用二级或三级指标体系,结合主客观方法筛选评价体系的具体指标;指标权重设置的方法主要包括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结论 我国尚待建立科学统一、简便易行、完善的公立医院经济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应注重发展适用于不同类型、规模、等级公立医院的指标体系。
  • 朱婷婷, 牛玉宏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2): 194-198.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4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上海市38家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的科研竞争力,以期为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为各医疗单位的管理者了解自身科研实力及同行水平,进而在工作中发挥优势、改进劣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德尔菲法确定医院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收集相关数据,用因子分析法评估科研竞争力。结果 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共纳入15个评价指标,提取到科研人才建设、奖励性成果、产权性成果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3.895%。科研竞争力综合得分排名前5位的医院分别为A医院、B医院、C医院、D医院和E医院。结论 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的科研竞争力存在一定的差距,科研人才建设对于科研发展至关重要。各家医院应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完善科研人才培养机制和科研管理机制,鼓励并引导高质量科研成果的产出,提高科研竞争力。
  • 周月红, 柳玉倩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2): 199-202.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7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探索医管分工协同的运营管理模式,实施临床业务管理与医院运营管理分工协同治理,建立职业化的医院管理人力资源体系,以及取得的成效。
  • 卫生规划
  • 何易洲, 陈昭悦, 夏英华, 曹蓉, 何群, 张永慧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2): 203-207.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6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预测2020—2025年广东省医疗机构的床位需求总量。方法 基于卫生服务需求法与Holt双参数指数平滑模型,结合年龄别人口数据预测床位需求。结果 2025年,广东省住院人数为2 425.11万人,床位需求数为70.04万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需求数为5.63张、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床位数5.55张,供需比例为98.58%。预测模型的平均百分误差为1.63%(标准差=±1.90%,均方根误差=20.63)。结论 结合人口的年龄结构进行预测结果更稳定、误差更小。2020年,广东省的床位配置量基本能满足床位需求,供需较为平衡。但2024年床位需求将超过床位配置总量。未来,广东省应加大床位资源的投入力度,提高基层卫生机构的床位利用率,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 石晶金, 胥婷, 于广军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2): 208-212.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2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3个关键环节分析互联网医疗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的应用价值和典型场景: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实施主动监测,识别预警疑似病例;互联网医院简化服务流程,开展远程会诊和药事服务,减少人员聚集交叉感染;基于云平台实现门诊全流程自助服务和病历无纸化管理。梳理我国互联网医疗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并提出发展建议,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 专稿: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 吴凡, 汪玲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2): 213-218.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105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我国临床医学“5+3”改革发展进程。根据全国和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录数据,测算2021—2035年全国临床医学“5+3”招录计划趋势,建议统筹平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录规模,推广“四证合一”模式,加大全科紧缺人才规范化培训吸引力。分析临床医学“5+3”同等学力面临的“瓶颈”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以复旦大学为例,提出了临床医学“5+3”综合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包括明确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注重临床实践、结合临床需求开展科研训练和学位论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