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1年, 第2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1-01-20
  

  • 全选
    |
    专稿:疫情防控策略
  • 黄晓燕, 陆殷昊, 陆韬宏, 戴阳, 付晨, 吴寰宇, 吴春峰, 孙晓冬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1): 1-4,11.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100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上海市坚决贯彻中央部署要求,采取了最严格、最全面、最积极的防控措施,在短时间内有效地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变化,因时因势调整防控策略和措施,在严防境外疫情输入、有效处置本土疫情、统筹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防控举措,构建起超大城市科学精准防控工作模式。
  • 专稿: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 吴凡, 汪玲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1): 5-8,19.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10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深刻把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上海市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复旦大学为例,提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培育卓越医学人才的5个要素: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领医学教育改革创新;二是以服务健康中国重大战略需求为目标,优化医学人才培养结构;三是以医教研协同培育卓越医学人才为导向,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四是以深化住院医师培训和继续教育改革为抓手,完善终身医学教育体系;五是以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各方资金资源为保障,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工程。
  • 医改纵论
  • 金春林, 李芬, 朱碧帆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1): 9-11.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十四五”时期,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步入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一时期,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应成为发展重点,通过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实现大健康观下的医防结合。推动以医疗为中心的医疗联合体转变为以预防和健康管理为中心的健康联合体,使医疗保险为公众的健康结果而非医疗卫生服务买单。完善健康服务体系,实现健康联合体内部上下联动。建立以健康结果为导向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倒逼服务供给侧改革,推动医疗保险基金形成战略性购买机制。充分发挥信息时代互联互通的优势,深化健康大数据的治理与应用,助力公众健康管理。
  • 专栏: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 胡善联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1): 12-14,23.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9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卫生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实践。总结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8条经验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评价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效果。建议从确保质量、供应、使用和回款4个方面,对药品带量采购进行全方位的监测。
  • 常峰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1): 15-19.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7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明确药品带量采购的核心要素及相关理论,深入分析和比较我国实施的3批药品集中采购的相关政策,厘清我国药品带量采购模式的演进历程和发展趋势,以期为优化我国医药采购制度、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提供参考。
  • 熊康, 陈昊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1): 20-23.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7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分析我国各省市的药品集中采购方案及相关政策,探讨各地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模式的特点。方法 围绕采购内容、采购规则等比较分析各地的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模式的特点,以及采购内容、采购环境、采购规则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 我国目前的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模式可划分为药品集中采购组织(group purchasing organization,GPO)、非过评仿制药带量采购、专项药品带量采购、带量议价以及分类采购框架下的带量采购5种。我国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特点是分品种、分批次,以政府主导为主,执行机构主要为医疗保障局。结论 目前,各地的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仅覆盖了部分品种的药品,对非过评仿制药进行集中采购是未来的重要趋势,建立公平、科学的质量分组规则是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 龚波, 罗永兴, 章程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1): 24-28.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7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上海试点医疗保险药品带量采购的实践,在分析试点特点、总结试点成效的基础上,思考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当前正在及今后可能面临的挑战,建议通过引入综合评价、优化医疗保险支付等方式理性应对“后带量采购”时代的挑战。
  • 何江江, 唐密, 丛鹂萱, 徐源, 宋捷, 陈珉惺, 杨燕, 张晓溪, 冯旅帆, 金春林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1): 29-31.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8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以下简称“‘4+7’试点”)的影响,提出政策建议,为进一步推行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提供参考。方法 用焦点组访谈法,对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和沈阳5个试点城市的64位医疗保险管理者、卫生行政管理者、医院管理者和医师代表进行访谈。用问卷调查法,就政策影响对5个试点城市的509位医师和498位患者进行分层抽样调查。结果 医师对“4+7”试点的认可程度高,认为药品的临床效果达标,不良反应处于常态水平。患者给予中标药品正向反馈,对中标药品的接受度较高,试点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较高。试点也存在医院为达成政策实施目标而限制医师的处方权、医师工作量加大但激励不足等问题。结论 药品集中采购的积极影响明显,但要实现控制药品总费用、保障药品供应和“三医联动”的目标,还应平行推进相关配套改革措施,如加快医疗保险支付改革,依托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以真实世界数据推动药品的遴选和合理使用,调整医药费用结构,促进公立医院绩效及薪酬制度改革,推进行业监管和医疗卫生服务精细化管理等。
  • 专栏:全科医生供需预测
  • 程洁洁, 陈雨牵, 邹佳彤, 尹纯礼, 倪艳华, 吕军, 孙梅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1): 32-36.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9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分析影响全科医生需求的因素,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预测上海全科医生的需求数量,为上海全科医生的发展规划提供决策支撑。方法 基于“卫生服务需要-卫生服务需求-卫生服务利用-全科医生需求”的逻辑框架,通过专家咨询、文献资料、统计资料收集指标数据,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模型并进行仿真预测。结果 根据构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2018-2030年上海全科医生的需求情况分别按照平稳趋势、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当模型参数保持不变时,2030年上海全科医生需求总量将达到14 093人,每万常住人口的全科医生需求数将达到5.7人。当模型参数按照既往趋势变化时,2030年上海全科医生需求总量将达到16 444人,每万常住人口的全科医生需求数将达到6.6人。结论 预测全科医生的需求应综合考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等诸多因素。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需求预测模型能够为全科医生数量规划提供技术支持。上海应重视不断增长的全科医生需求,做到定期动态监测、预测预警。
  • 陈雨牵, 程洁洁, 邹佳彤, 尹纯礼, 倪艳华, 吕军, 孙梅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1): 37-41.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9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分析全科医生供给的影响因素,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预测上海全科医生的供给数量,为上海全科医生的发展规划提供决策支撑。方法 在人力资源生命周期理论和供给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专家咨询分析全科医生供给的影响因素,选取指标构建上海全科医生供给预测模型,并进行仿真预测。结果 假设按照现有的培训和招聘规模,2030年上海全科医生的供给总量将达到13 515人,每万常住人口的全科医生供给数将达到5.5人。结论 对全科医生的供给预测应综合考虑各发展阶段全科医(学)生流入、流出的影响。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给预测模型能够为全科医生数量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应定期监测全科医生供给的影响因素,前瞻性地做好供给预测。
  • 孙梅, 陈雨牵, 程洁洁, 邹佳彤, 尹纯礼, 倪艳华, 吕军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1): 42-47.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9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上海全科医生供需整合的预测模型,进行政策的情景模拟,为解决上海全科医生供需失衡问题提供建议与策略。方法 基于供给和需求的预测结果,计算上海全科医生的供需缺口,对增加供给和合理引导需求后全科医生的供需情况进行情景分析。结果 根据供需整合预测结果,扩大全科规范化培训招生规模后,当需求参数保持不变时,2030年上海全科医生供需差值将达到578人,每万常住人口的全科医生供需差值将达到0.2人;扩大全科规范化培训招生规模后,当需求参数基于既往趋势变化时,2030年上海全科医生供需差值将达到2 929人,每万常住人口的全科医生供需差值为1.1人。上海全科医生供需面临的风险主要为供不应求,通过增加全科医生的培养数量与扩大区域外招聘规模,可以缓解部分供需缺口;高龄化、首诊在社区等人口与政策的变化会增加全科医生的需求,从而扩大供需缺口。结论 基于供需整合视角进行全科医生数量预测能够为更加系统、前瞻性地解决供需失衡问题提供综合、有力的证据支持。供需整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为模拟响应策略提供技术支持,其预测结果可以为上海全科医生的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 卫生经济
  • 吕大伟, 许宏, 王伟俊, 罗力, 曹俊山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1): 48-51.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9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长三角地区跨省异地就医门急诊费用直接结算的需求,总结长三角地区跨省异地就医门急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的主要做法及初步成效,提出对长三角地区医疗保险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 张晓溪, 孙玉莹, 周保松, 赖泓宇, 胡苏云, 金春林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1): 52-58.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4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0-2018年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效率,为促进各地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卫生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医疗服务效率进行统计描述和模型分析,并结合文献综述和专家访谈,阐释效率分析结果。结果 长三角地区各地医疗服务效率特征各异。上海市业务效率较高,浙江省业务效率发展快速,江苏省效率其次,安徽省较低。应将各地的医疗服务效率分析结果置于各自卫生发展的背景条件、资源禀赋和战略定位下进行分析。结论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环境下,控制卫生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显得更加迫切和必要。建议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进一步控制医疗费用上升。要强化政府在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中应该发挥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医疗服务提供,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此外,还应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推进区域健康一体化建设。
  • 于哲, 赵丽颖, 徐阅, 陈姝婧, 热娜, 阿希木·高雅, 徐训航, 程薇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1): 59-61,70.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4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实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以来京津冀中医药卫生资源的配置情况,为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提供参考建议。方法 对2015-2018年京津冀中医药卫生资源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用数据包络分析评价2018年京津冀中医药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结果 北京市每万常住人口中医医疗卫生机构数、每万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每万常住人口实有床位数均处于三地最高水平。河北省中医药卫生资源的增幅较大,中医医院的服务量增长较快。北京市的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弱有效,天津市、河北省的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无效。结论 北京市的中医药卫生资源相对丰富。河北省的中医药卫生资源及中医药卫生服务发展较好。在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应将北京市的非首都功能向河北省疏解,河北省应加强中医药人才建设。
  • 许诗瑶, 陈畑至, 廖鹏, 景正伟, 乔冠华, 王洪源, 王佳, 崔涛, 王志锋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1): 62-70.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梳理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PHCPI概念框架(primary health care performance initiative conceptual framework)探寻目前评价指标普遍关注的内容和可能被忽略的评价内容,为后续科学、全面地评价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2009-2019年有关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基于SPIDER规范制定纳入排除标准,采用批判评估技术方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框架合成法,选取PHCPI概念框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 共纳入25篇文献,总体质量良好。评价体系中的指标可分为5个一级领域、16个二级领域、24个三级领域指标。综合对比各领域对应指标的文献数,卫生资金、效率等领域对应指标的文献数较多,均有20篇左右的文献,高于其他多数领域;投入、产出和结果的相应领域中,近85%的领域对应指标的文献在15篇及以上;服务提供的各领域中,仅18%左右的领域对应指标的文献达到15篇,40%以上领域对应指标的文献未超过5篇。结论 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综合评价体系对经济效益相关指标关注度较高,投入、产出和结果多数领域的指标重合度较高,评价体系对服务提供领域的关注度较低且内容分散。今后可加强对社会效益和服务提供相关指标的探索,以全面、综合地评价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 公共卫生
  • 吴春峰, 秦璐昕, 刘弘, 蔡华, 陆晔, 郭常义, 付晨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1): 71-74.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7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上海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调查处置体系调研数据,探讨上海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调查处置体系建设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当前现况和主要问题是:上海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调查处置的体系架构已相对完整,运转效率有待提升;工作的职责不断明确,人员队伍缺失严重;工作的规范有所提升,投入保障有待完善;实验平台技术领先,网络能级差距较大;信息化建设尚在起步阶段。建议加强政府引导,统筹规划,通过推进专业技术核心机构建设,加大人员队伍和设施设备的投入保障,完善食品安全的实验室网络构建,重点推进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利用和共享机制等,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与调查处置在保障上海市居民食品安全中的作用。
  • 柯思思, 张刚, 朱朝阳, 严亚琼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1): 75-78.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2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2017年武汉市13个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横断面数据,分析武汉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率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松弛测度(slack-based-measure,SBM)-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对武汉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率进行测算,通过Tobit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7年武汉市13个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超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几何均数分别为1.073、1.213、0.884。其中76.9%的地区为DEA有效,若非DEA有效地区能达到DEA有效,全市可少开办1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减少1 451张病床、节省6 983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60岁及以上老年人比例、平均期望寿命、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每千人口床位数对武汉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武汉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率地区差异较大,规模效率是制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率的关键因素。60岁及以上老年人比例越高、平均期望寿命越长、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越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率越低;每千人口床位数越多,基本公共服务效率越高。针对这些因素,需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优化机构人员配置,合理调整机构规模,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
  • 医院管理
  • 何达, 石瑛, 顾一纯, 吴宏, 孙明明, 楼哲汛, 金春林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1): 79-84.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梳理我国互联网诊疗的相关政策,综述我国互联网诊疗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挖掘目前互联网诊疗行业可能存在的信息技术、医疗保险支付、行业监管、发展方向4个方面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 高存友, 王振, 汪晓晖, 介勇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1): 85-89.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6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9年底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患者和一线医务人员以及隔离在家的人员产生了明显的心理影响。2020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从上海、四川和湖南等地调派150名精神心理医师驰援武汉。为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专业团队有序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实现疫情下患者及医务人员及时、规范、高效的心理救助,上海援鄂心理医疗队在执行援助任务过程中逐步探索形成了包括任务目标、工作原则、工作流程、组织实施及具体技术等内容在内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心理援助服务模式,并应用于心理干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陶莹, 张圣海, 孙夷, 朱晓燕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1): 90-94.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6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构建临床研究队伍为例,探索适合研究型专科医院临床研究队伍建设的有效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甲等眼耳鼻喉专科医院临床研究队伍的建设工作,从设立临床研究队伍的背景、组建过程、取得的成效等总结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结果 医院为临床研究队伍提供了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和保障措施,临床研究队伍的建设已初具规模。近年来,临床研究队伍在论文发表、基金申请、临床试验、专利项目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在临床研究队伍的梯队建设、研究型医师与专职研究人员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困境。结论 临床研究队伍的建立健全有效地提升了医院的临床研究能力,为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研究型专科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 张晔, 施裕新, 赵延兵, 计秉权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1): 95-99.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4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传染病流行期间定点收治医院医疗废弃物的“闭环式”收、储、运模式,以及气化式回转窑无害化处理的工艺特点,为其他医院的医疗废弃物处理提供参考。
  • 他山之石
  • 王常颖, 张蕴伟, 汪霞晴, 朱婷婷, 牛玉宏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1): 100-106.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1.2004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综述经验,发现发达国家及地区在诊断前明确政府责任、制定失智服务计划,诊断早期发挥基层作用、加强失智早期筛查,诊断中期注重服务整合、社区服务、喘息服务等,诊断晚期为患者提供持续照护、安宁疗护。建议出台针对失智的照护计划,提供连续、整体、整合型的服务,关注社区服务和管理支持,为照护者提供支持与经济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