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0年, 第2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0-09-20
  

  • 全选
    |
    专稿: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 吴凡, 汪玲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5): 437-440.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207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围绕新时代教材建设的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结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十三五”规划教材建设的实践探索,提出新时代教材建设要结合学科专业建设、课程思政和人文医学教育,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 专栏:上海口罩保障模式
  • 罗力, 付晨, 张天天, 白鸽, 戴瑞明, 盛韬, 黄元敏, 刘佳兴, 王倩, 吴萍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5): 441-443,456.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204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落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全民佩戴口罩这一重要防护措施,上海市商务部门与民政部门合作,市、区、街道、居(村)民委员会4级部门配合,生产企业、配送公司、零售药店各司其职,在口罩预约配售信息系统的帮助下,实现了疫情期间口罩全民可及。上海的口罩保障方案可以帮助弱势人群公平地获得口罩,可推广实施。
  • 戴瑞明, 张天天, 付晨, 盛韬, 黄元敏, 刘佳兴, 王倩, 吴萍, 罗力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5): 444-447.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204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案例分析、文献及公开资料评阅,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导致口罩紧缺的情况下信息化手段在上海市口罩配售中的应用经验和实践效果。总结信息化手段在紧缺防疫物资分配中的关键性作用,即助力应急状态下物资的公平、平价、平稳、透明、可及配售。概述上海市在疫情期间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全民口罩配售的经验:一是需要建立规范化和实时的信息收集渠道,二是需要理顺信息流通路径。介绍上海市口罩配售系统的功能:数据上报、数据管理、数据可视化和自动化方案生成等,信息系统极大地提高了项目运行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信息化手段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防疫紧缺物资的分配。信息的公开与透明可以获得社会大众信任,信息的精确与完整可指引产能动态调整。
  • 黄元敏, 夏禹天, 罗力, 戴瑞明, 王倩, 付晨, 张天天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5): 448-451.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204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导致口罩紧缺的情况下,核定每日口罩配售额度的方法。方法 基于指定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口罩销售、进货及库存数据,结合街道、居(村)民委员会的每日口罩预约需求数据,运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模拟实验,以公平为导向,探讨和研究零售药店口罩配售额度核定方法。结果 制定了一整套零售药店口罩配售额度核定方法和操作步骤,将方法学软件化并运用于疫情期间口罩的配售实践。结论 提出的口罩配售额度核定方法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可在防疫物资紧缺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实现按需、有序的公平配给。
  • 卫生经济
  • 周星宇, 杨毅, 谢士钰, 姜之歆, 严俊涛, 陈英耀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5): 452-456.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202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03—2018年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资源配置效率的动态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提升疾控中心的投入-产出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推动公共卫生体系改革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描述我国疾控中心投入、产出的基本情况,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分析资源配置的动态效率。结果 2003—2018年,我国疾控中心数量和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先升后降趋势,甲、乙类传染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16年间,我国疾控中心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年均下降0.3%,技术进步变化年均上升2.2%,技术效率变化年均下降2.4%,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疾控中心资源配置效率不均衡。结论 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疾控中心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和资源利用能力不足是阻碍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政府应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顶层设计,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立“防治结合”的整合型机制。
  • 余红梅, 石锐, 杨义, 钟波, 赵俊斌, 刘磊, 肖洁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5): 457-460.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20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甘孜藏族自治州包虫病大病住院的直接医疗费用,探索自付率的影响因素,为减轻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提供建议。方法 通过机构调查,获取2014—2017年989名包虫病大病住院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采用t检验和广义线性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无财政专项救治补助的情况下,2017年包虫病大病住院患者人均住院总费用的自付率为31.2%,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费用的自付率为19.2%。控制其他变量后,大病医疗保险支出的占比和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费用的占比每增加1%,自付率分别降低0.172%和0.639%(P<0.01)。在有财政专项救治补助的情况下,2017年包虫病大病住院患者人均住院总费用和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费用的自付率分别为4.7%和0。结论 大病医疗保险和财政专项救治补助政策有效地减轻了包虫病大病住院患者的经济负担。建议合理缩短住院天数,以便从源头上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社会直接经济负担。
  • 药事管理
  • 戴瑞明, 张天天, 顾原瑗, 黄子硕, 马振凯, 许思特, 章卫, 张望, 张晗, 罗力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5): 461-464.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202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的履约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为医保经办部门开展零售药店监督和管理工作提供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方法 采用理论研究、专家咨询、预实验,明确定点零售药店履约考核的内容,构建定点零售药店履约考核的指标体系。结果 以保障参保人员的合理用药需求为核心,以《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服务协议》为蓝本,构建一套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履约考核指标体系,包括严守服务底线、保证服务规范、鼓励优质服务3个评价维度58项具体评价指标。结论 该指标体系管理层次清晰、定位明确、内容全面,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 戴瑞明, 时文明, 顾原瑗, 许思特, 黄子硕, 章卫, 张望, 马振凯, 张晗, 罗力, 张天天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5): 465-467.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202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华东某市的881家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进行履约考核,以验证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履约考核指标体系和信息系统的效果,为国内其他地区开展考核提供解决方案。方法 通过数据联调、药店自查、专家抽查(暗访)以及搭建的考核信息系统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续签、要求药店整改或清退药店。结果 华东某市的实际考核结果总体良好,服务质量不合格的药店228家,占全部药店的25.9%。有关部门对违规主体进行了相应的处理,指标体系及信息系统提高了管理效率,应用效果良好。结论 《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服务协议》(以下简称“服务协议”)是医疗保障行政管理机构的重要管理手段,应该不断更新和完善服务协议。建议将专家抽查(暗访)和自评结果不一致的情况记入药店的诚信档案。阶段性检查应逐步转变为常态化考核。
  • 医院管理
  • 曹思雨, 魏雪峰, 杜兆辉, 徐懿萍, 陈海涵, 薛迪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5): 468-472.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20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沪兰两地公众对精准医学及其技术利用中伦理问题的认知,为我国精准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通过对上海市和兰州市社区居民和医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人群对精准医学及其技术利用中伦理问题的认知差异,探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对沪兰两地2 250名公众的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隐私保护、知情同意和精准医学技术的合理定价较为关注。结论 我国应加强对精准医学技术利用的全过程监管,特别是个人隐私(基因信息)保护和知情同意的实施,以保障公众权益。
  • 魏雪峰, 曹思雨, 任胜祥, 朱佳敏, 陈海涵, 薛迪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5): 473-476,489.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20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沪兰两地公众对非小细胞肺癌相关精准医学技术的认知,为我国精准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通过对上海市和兰州市社区居民和医院患者的问卷调查以及公众代表访谈收集研究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比较不同人群对非小细胞肺癌相关精准医学技术(基因检测、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认知差异。结果 仅49.90%~57.65%的被调查公众了解非小细胞肺癌相关的精准医学技术,但被调查公众对这些技术的接受度较高(约90.00%)。结论 为了保护患者的权益,应向公众广泛宣传精准医学技术,并重视临床应用前后的技术评估。
  • 曹思雨, 魏雪峰, 白飞, 陈海涵, 薛迪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5): 477-481.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20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上海市和兰州市的公众对精准医学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接受度和公平性的认知,为我国精准医学技术相关医疗保险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通过对沪兰两地社区居民和医院患者的问卷调查、公众代表访谈与专家咨询收集研究数据,分析我国不同人群对精准医学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可接受度和公平性的认知,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人群的认知差异。结果 87.0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基因检测、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应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目录,30.00%~40.00%的被调查者认为将这些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会对基本医疗保险经费使用的公平性产生影响。咨询专家一致认为,多渠道的医疗保障可确保基本医疗保险经费使用的公平性。结论 需客观评价精准医学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公平性。
  • 曹思雨, 潘常青, 黄耀华, 魏雪峰, 薛迪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5): 482-485.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20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文献检索和综述构建精准医学技术伦理评估框架,并根据公众问卷调查、公众代表访谈和专家咨询结果予以完善。涉及人的精准医学相关技术的伦理评估应考虑诸多方面,如技术给患者带来的受益与风险、技术的成本效果或成本效用、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等。精准医学技术的伦理评估涉及价值判断,需要有评估框架,其中受益与风险的评估与权衡是难点。
  • 王瑾, 王力男, 徐嘉婕, 李雪辉, 张焜琨, 金春林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5): 486-489.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20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验证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并对样本医院的经济运行情况开展评价。方法 采用2016—2018年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的数据,利用z-core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各指标的标化值与权重相乘得到两家医院的一级指标分值及二级指标分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指标体系的相关数据易于获得,指标体系适用于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评价;2017年样本综合医院经济运行状况相对最好,2016年次之,2018年评分则最低;2016年样本专科医院得分最高,其次是2018年,2017年则相对较低。结论 2018年,两家医院的经济运行状况均有待进一步提升,需重点关注医院风险管理和发展能力建设,同时要进一步减轻患者的费用负担。在成本管理方面,样本专科医院的能力有所提升,而样本综合医院的能力有待加强。
  • 陈蓉, 何智纯, 陈颖, 黄晓燕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5): 490-493.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20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上海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卫生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根据医疗机构在卫生应急工作中的职责,在文献查阅、专家咨询和专题讨论的基础上,拟定“上海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卫生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用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应用层次分析法分别计算一、二级指标的权重,用比例分配法计算三级指标的权重,最终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进行2轮专家咨询,第一、二轮分别发放问卷18、15份,分别回收15、15份,总回收率为83.3%(15/18)。经过2轮专家咨询,所有专家的权威系数均不低于0.7,协调系数从0.429上升为0.501,最终确立的卫生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60个三级指标组成,6个一级指标分别为体系建设、队伍建设、应急保障、应急处置、宣传和沟通、科研合作,权重分别为0.139 7,0.182 4,0.163 5,0.237 8,0.147 9和0.128 7。结论 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能满足医疗机构应急能力评估的需求。
  • 卫生人力
  • 孔燕, 左延莉, 翟春, 陆露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5): 494-498,519.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20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卫生系列临床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指标体系的构建,为完善职称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10—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分别从熟悉卫生管理、管理学、临床医学、护理学、人事行政和职称评定的人员中遴选咨询专家。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德尔菲法制定卫生系列临床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结果 建立了包括思想政治、学历资历、专业技术能力、继续教育、科研学术能力、带教能力、综合能力7个一级指标及42个二级指标的卫生系列临床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指标体系。结论 该指标体系可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临床医生的能力和水平提供依据。
  • 周国江, 钟彦, 郑万会, 何江江, 蒋卫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5): 499-503,524.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202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我国东部地区临床医学学科带头人胜任力模型,为此类人才的选拔、培训、绩效考核以及职业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和半结构化访谈等提取胜任特征要素,并编制胜任力问卷。选择10家综合医院和9家专科医院的352名临床医学学科带头人进行调查,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初步构建模型框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内容效度和内部一致性检验验证模型结构。结果 最终获得的临床医学学科带头人胜任力问卷包含综合管理能力、个性特征、宏观决策能力、技能与品格4个维度14个题项,总体Cronbach α系数为0.964。结论 该模型科学合理,可用于临床医学学科带头人的综合素质测评。
  • 刘洪霞, 龚晴, 董莉薇, 邹佳彤, 张伟华, 陆晔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5): 504-508.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204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介绍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次专业技术岗位全员竞聘的具体实践,并开展政策评估。方法 描述性分析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2019年2次专业技术岗位全员竞聘的实践,包括内设机构设置、岗位设置、岗位任务书编制、工作方案制定、全员竞聘材料递交、材料审核、专家评审、结果运用等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对比分析2次全员竞聘后职岗匹配的高级岗位聘任人员的平均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工作业绩,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方法对以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对全员竞聘政策开展评估。结果 通过全员竞聘,高级岗位人员队伍整体向年轻化、高学历发展。高级岗位聘任人员在行业中的整体表现向好,学术地位大大上升,人均成果获得数增加。结论 细致的岗位设置是全员竞聘开展的基础,客观的业绩评价是全员竞聘开展的关键,人性化操作助推全员竞聘的可持续开展。开展全员竞聘能有效推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在岗位管理方面,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要进一步积极探索。
  • 其他研究
  • 徐佳南, 蒋红红, 杜晶琳, 黄自发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5): 509-513.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20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全面了解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以下简称“疾控”)体系建设的现况,为完善该省疾控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全省110家三级疾控机构的基本情况、人员情况、财务状况、设施设备、检测能力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2016—2018年,全省疾控机构的实际招聘录用率为83.6%,离职(非自然减员)275人,净流失131人。2016—2018年,全省疾控机构的总收入中,财政补助占82.7%,苏北地区的财政补助占比为71.9%,人员经费支出中,财政补助占90.3%,省级机构的财政补助占比为66.8%。2018年,全省90家(占81.8%)疾控机构的人均建筑面积达标,73家(占66.4%)疾控机构的实验室用房面积占比达标;110家三级疾控机构的检测能力平均达标率在80.0%及以上,但是机构间能力差异明显。结论 全省疾控体系尚存在诸多短板,各级疾控机构的实际职能重点不突出,人员流失现象普遍,财政保障不充足、不平衡,区域间差异明显,设施设备未完全达标,检测能力、标准滞后。为尽快完善疾控体系建设,政府应当统筹规划疾控机构的职能定位,制定适宜的财政保障制度,打造稳定、高素质的疾控专业人员队伍,更新各级疾控机构的设施设备,建立新的检测标准,完善检测能力。
  • 他山之石
  • 王旭, 李芬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5): 514-519.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20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文献回顾美国、德国等国家在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方面的探索及进展,总结不同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设计思路、操作步骤和实践应用,为研究和制定我国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提供参考。
  • 王敏娇, 李灿, 杜怿, 方刚, 柳鹏程, 曹阳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5): 520-524.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202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借鉴英美医疗保险预算影响阈值的政策制定思路与阈值确定方式,为我国预算影响阈值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梳理并对比英美预算影响阈值的相关政策文件。结果 英美预算影响阈值均非单纯的“上限”,相对于美国,英国阈值具有一定的强制作用,美国阈值确定方法更加科学,且更新及时。结论 中国应结合短期与长期利益,尽快制定符合国情的医疗保险预算影响阈值政策及配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