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0年, 第2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0-03-20
  

  • 全选
    |
    专稿:公共卫生应急
  • 吴凡, 汪玲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2): 89-93.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201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聚焦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和服务需求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策略及路径分析。围绕“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设定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双轮驱动”开展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加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三位一体”联动,推出“四项举措”,包括制定培养方案、课程教材建设、育人实践平台和选题服务重大需求。
  • 何懿, 陆殷昊, 何永超, 黄晓燕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2): 94-98.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193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突发公共卫生苗子事件监测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总结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苗子事件监测系统的建设原则、报告范围、阈值设定、流程设计,阐述2016年6月以来的3年监测初步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突发公共卫生苗子事件监测系统的发展思考。
  • 专栏:互联网医院
  • 魏明月, 崔文彬, 王淑, 于广军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2): 99-101.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20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目前我国互联网医院建设中存在的监管控制、医疗质量、医患矛盾、信息安全风险,建议通过制定互联网医院制度标准规范、创新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体系、构建互联网医疗信息安全体系,推动互联网医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 崔文彬, 张焜琨, 顾松涛, 樊信武, 寸待丽, 胥婷, 于广军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2): 102-105,147.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202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介绍“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优势作用、发展历程、国际借鉴及纳入医疗保险支付的国内进展情况,并从项目清单、价格制定、支付方式、风险管控、配套措施五方面提出“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疗保险支付的政策建议,为卫生健康和医疗保障相关部门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 于广军, 顾松涛, 崔文彬, 朱伟俊, 魏明月, 王淑, 王淼, 刘永斌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2): 106-109.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202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上海首家儿童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历程、运行模式、特色服务、主要成效及下一步发展方向,希望能够为公立医院建设发展互联网医院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 王淼, 何悦, 张焜琨, 何达, 杨丽, 于广军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2): 110-113.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20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国家文件精神,结合发展现状,系统归纳了国内互联网医院运营的3种主要模式,即实体医院的线上延伸模式(H模式)、实体医院与互联网医疗平台的资源融合模式(H+I模式)、互联网医疗平台的线下依托模式(I模式)。从主体情况、业务开展、人员结构、客户市场、成本投入、收入情况对3种运营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分析认为:国内互联网医院发展势在必行,H模式与I模式具有领先优势,其中H模式由于公立医院多年积累的品牌效应具有更强的推广价值;而H+I模式受制于目前政策条件,合作关系尚未理顺,运营可能遇阻;同时,不应忽视互联网医院的运营本质是医疗服务管理,信息安全和医疗安全的风险防控是互联网医院运营的底线问题。
  • 卫生规划
  • 杨毅, 魏艳, 周星宇, 黄晓玲, 张晨, 徐宁泽, 程敬亮, 陈英耀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2): 114-117.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192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我国各区域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设备的配置效率进行科学评价,以服务于MRI设备的配置管理与决策。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遴选并确定用于评价各区域MRI设备投入产出效率的具体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对样本医院的MRI设备配置效率进行评价,采用Tobit面板回归分析探索各区域MRI设备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MRI设备配置效率较低,各区域的资源配置不均衡。年末常驻人口数和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数会影响MRI设备的配置效率。结论 应加强卫生主管部门对MRI设备等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规划,提升设备配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转变医院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引导其理性采购、配置MRI等高值大型医用设备;强化相关卫生人才的技能培训与知识更新,有效提升现存MRI设备的临床利用效率,扩大存量MRI设备的产出效益。
  • 张晨, 魏艳, 何露洋, 陈英耀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2): 118-121.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19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A省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设备的空间分布情况,以及CT设备配置与经济发展、卫生资源特征之间的关系,为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A省各地级市的CT设备配置数量和城市基本特征数据,开展空间自相关分析,并拟合空间回归模型。结果 截至2017年,A省每百万人口CT设备配置量为13.29台,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T设备配置量在空间上呈正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残差具有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0.22,P<0.01),需拟合空间回归模型。根据空间依赖性检验结果,选择空间滞后模型,结果显示,每百万人口CT设备配置量与当地国内生产总值、诊疗人次数、三级医院数正相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间回归模型用于研究CT设备配置与区域基本特征的关系的效果较好。配置乙类大型医用设备时,应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临床实际需求和医疗服务能力。
  • 卫生经济
  • 陈岩, 刘新靓, 董四平, 黎浩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2): 122-129.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193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测算我国各省域医疗服务的全要素生产率,为持续提高我国医疗服务的全要素生产率提供科学参考和政策建议。方法 基于2009—2016年我国31个省域(不含港澳台地区)医疗服务投入和产出的面板数据,采用Bootstrap-Malmquist数据包络分析,测算医疗服务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 2009—2016年,东、中、西部和全国的年均全要素生产率分别增长了1.8%、2.2%、0.8%和1.5%。分解各省域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后,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增幅为中部 > 东部 > 西部;技术进步指数增幅为东部 > 中部 > 西部。结论 2009—2016年我国省域全要素生产率略有增长,但东、中、西部增长不均衡。建议:国家鼓励符合条件的省域引入区域医疗绩效评价,作为优化区域卫生资源配置的治理工具;东、中、西部均需大力推进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西部地区应大力提升信息化水平,探索远程医疗,完善人才建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
  • 湛欢, 周良荣, 蔡冬华, 彭玲, 闫春晓, 杜颖, 李玲, 奉祁薇, 王莹, 钟锭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2): 130-136.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194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核算2017年湖南省的经常性卫生费用。方法 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核算2017年湖南省经常性卫生费用的总量、筹资方案、机构流向、服务功能等。结果 2017年湖南省经常性卫生费用总量为1 791.9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8%。治疗服务费用占比为70.55%,预防服务费用占比6.62%。经常性卫生费用中,家庭卫生支出比例为46.19%,居民负担仍然较重。结论 湖南省卫生筹资公平性有待提高,卫生筹资可持续性存在风险,卫生资金配置效率有待优化。
  • 技术评估
  • 樊长佳, 尚文茹, 黄葭燕, 宛杨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2): 137-142.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195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与分析孕妇对政府免费提供的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的知晓度、支付意愿、满意度及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安徽省阜阳市接受过NIPT的1 221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并建立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 217份,孕妇对NIPT的知晓率达到82.5%。支付意愿分析显示,当价格为800元/次时,有81.9%的孕妇愿意个人支付。孕妇对NIPT的各项满意度(满分为5分)调查结果显示:对护士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最高,为4.68分;对检测结果等待时间的满意度相对略低,为4.50分;对各项满意度数据加权汇总后,孕妇对NIPT的总体满意度为4.59分,总体满意度评价较高。孕妇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对NIPT的各项满意度越低。不同年龄、居住地、家庭年总收入、了解NIPT和传统唐氏筛查的区别情况的孕妇对NIPT满意度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关注受教育程度对孕妇的影响,提高孕妇对NIPT的知晓度和满意度。同时,可尝试推广政府购买NIPT服务,结合孕妇的支付意愿,制定适宜的NIPT支付方式。
  • 医院管理
  • 薛莲, 方勇, 王士强, 陈佳, 戴星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2): 143-147.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20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新公共治理理论,探索以“公立医院+办医主体+社会资本”模式促进上海市社会办医的高质量发展。通过案例的形式具体分析上海某市级公立医院参与社会多元办医的实施路径、回报机制、激励计划。在此基础上,从办医主体性质和职能、多元办医经营性质、医生集团管理和股权、办医主体无形资产评估共四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 卫生人力
  • 尤小芳, 汪玲, 吴凡, 何更生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2): 148-151.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193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我国公共卫生学位制度的发展情况,聚焦培养目标、指导方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学位论文及质量评价共6个方面,比较全日制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就业情况,提出大健康背景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发展战略。公共卫生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要分类培养: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依托一流的学科平台、多学科的导师团队、跨学科的学位课程和国际化的项目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依托一流的实践平台、校内外的导师队伍、聚焦岗位胜任力的特色课程和实际问题导向的研究课题提升实践应用能力。
  • 蔡利强, 袁姝华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2): 152-157.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195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上海市远郊农村居民在儿童健康管理和儿科疾病诊疗方面的需求与社区全科医生的儿科医疗能力的匹配情况。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3—4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5个农村区域开展调查。选择辖区内长期居住的儿童家长500名,辖区内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100名,进行需求与能力的问卷调查。结果问卷有效率97.5%(585/600)。问卷调查的32个卫生服务项目中,家长的需求度与家长对全科医生的能力水平的评价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居民需求度较高的卫生服务包括小儿咳嗽的诊治(4.34±0.73)分、扁桃体炎的诊治(4.33±0.74)分、小儿发热的诊治(4.33±0.74)分、儿童常见病诊断与治疗(4.30±0.70)分及预防接种指导与咨询(4.29±0.75)分。在不同维度中,对于不同年龄段儿童进行健康指导是社区家长所需要,而全科医生能力明显不能匹配的,di值均大于2.0。结论 远郊农村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儿童健康管理和儿科诊疗方面的卫生服务需求强烈,但是全科医生儿科医疗能力不能完全匹配需求,需要在普及常见病诊疗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儿童保健相关内容的培训,切实满足居民的卫生需求。
  • 其他研究
  • 杨颖华, 张霞, 陈健, 李竹, 苏怡, 张嘉美, 苏瑾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2): 158-162.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196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上海市第三方公共卫生监督技术服务机构能力现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机构规范化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8月,通过问卷调查与现场访谈的方式,调查了2019年1—6月为上海市公共卫生监督提供技术服务的39家第三方机构的建设规模、人员构成、检测能力及技术服务开展情况等。结果 39家被调查机构中,56.4%的机构总建筑面积为1 000~2 000 m2,87.2%的机构总人数在100人以内,89.8%的机构检测设备总数在500台(套)以内。第三方机构公共卫生领域业务总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业务领域相对集中,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生活饮用水检测是卫生监督技术服务的重点,报告数量占比达86.2%。部分领域在检测能力方面存在欠缺。专业技术人员中本科及以下学历占比91.2%,初级和无职称人员占比69.9%,卫生专业人员占比18.5%。结论 公共卫生监督技术服务机构能力有待提升,围绕监督执法和应急监测所需,重点提升行业风险识别和监控能力;人力资源构成和能力存在短板,需完善技术人才遴选、培养及评估制度,优化专业技术人员构成,提升队伍素质;强化数据质量管理,通过构建技术服务监督检测数据平台,加强服务规范化和数据标准化管理,实现跨领域信息互通共享;加强行业自律,推进信用管理,规范市场秩序。
  • 孙肖潇, 卢伟, 朱素蓉, 梁茵, 徐宇星, 仲豪杰, 孙国新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2): 163-165,181.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194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调查掌握上海市青年卫生监督员的培训需求,为推动青年卫生监督员培训工作科学高效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调查表对上海市青年卫生监督员开展普查,了解其既往培训情况和培训需求。利用Excel 2015整理校对数据,运用SPSS 16.0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青年卫生监督员对既往培训的组织与实施评价较好,业务知识方面的获益度高,对带教老师认可度高,但对培训方式评价较低,青年卫生监督员对业务知识培训、带教指导、实践互动性培训方式需求强烈。结论 卫生监督机构应结合青年卫生监督员需求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增加实践培训、案例培训等比例,进一步完善带教工作制度。
  • 周奕男, 白鸽, 曹晓琳, 熊雪晨, 何世英, 罗力, 朱勤忠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2): 166-171.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193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描述上海市市区院前急救疾病谱,以及疾病救治呼叫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并进行可视化表达。方法 利用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120调度指挥系统2017年全年的急救出车数据,选取不同救治类型的急救呼叫为研究对象,结合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可视化表达不同疾病救治呼叫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描述不同疾病救治呼叫的时间分布特征。结果 2017年全年上海市区范围内院前急救呼叫中救治呼叫177 722次,占49.83%。救治呼叫中,主要疾病为损伤性疾病(22.0%)、循环系统疾病(15.9%)、呼吸系统疾病(11.5%)、消化系统(9.2%) 和脑血管疾病(8.9%)。多数疾病救治呼叫在早上8点左右达到高峰,白天较夜晚发生多。不同疾病救治呼叫呈现一定的季节规律性,总体来说,上海市所有救治呼叫在冬、夏季发生数较春、秋季偏高。结论 描述了不同疾病救治呼叫的时空分布规律,揭示了不同疾病救治呼叫发生的空间聚集性和季节、时间规律性。
  • 他山之石
  • 钱晨, 王珩, 李念念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2): 172-175,181.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195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凯撒医疗是美国整合型医疗的代表,其独特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支撑着体系内部提供连续、一体化的服务,其经营理念、关键要素与我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 建设的内涵存在重叠效应。主要从服务体系、组织架构以及核心价值要素对凯撒医疗模式进行介绍。我国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应明确整合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功能主体地位,以县域医疗保险为支点,建立“经济契约”关系,加强医疗信息联动。
  • 雷璐倩, 张伶俐, 颜建周, 邵蓉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2): 176-181.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20.19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德国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医保”) 支付方式由总额预付制过渡到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related group,DRG)付费制度的改革历程,深入探讨其驱动因素,为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借鉴。德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过程较为缓和,各利益相关方参与度较高,这使得医保费用得到控制。我国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应借鉴德国经验,把握改革的总体趋向,从后付制向预付制转变,继续以总额预付为基础,逐步推行按DRG付费制度,同时针对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规范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最终实现全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 信息动态
  •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2): 182-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