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2019年, 第2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9-05-20
  

  • 全选
    |
    专栏:宫颈癌筛查技术评估
  • 揭俊钦, 肖丽萍, 陈丹妮, 金龙妹, 蒋重阳, 张晓华, 徐颖, 周萍
    中国卫生资源. 2019, 22(3): 171-174.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19.19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构建中国城市妇女宫颈癌自然进程的Markov模型并验证其拟合优度,为进一步构建宫颈癌筛查策略的经济学模型提供基础技术支撑。方法 构建Markov队列模型,模拟10万名初始年龄为15岁的健康妇女50年内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癌前病变到宫颈癌的病程,并将模型预测值与2009年我国城市妇女年龄别宫颈癌发病率进行Log-rank比较分析,以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 Log-rank检验统计量LR=3.678,P>0.05,说明模型拟合优度适宜,即本模型所采用的各健康状态转归概率能较好地拟合目标人群的情况。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宫颈癌自然进程Markov模型可进一步为宫颈癌筛查的经济学评价研究提供基础技术支撑。
  • 揭俊钦, 金龙妹, 陈丹妮, 肖丽萍, 蒋重阳, 姚雁, 徐颖, 周萍
    中国卫生资源. 2019, 22(3): 175-179,203.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19.19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结合指南推荐和我国目前宫颈癌筛查的实践工作,从社会角度对6种宫颈癌筛查方案的成本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运用TreeAge Pro 2018软件构建Markov队列模型,模拟10万名初始年龄为15岁的健康妇女人群50年内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癌前病变到宫颈癌的病程,并对模拟的各筛查方案进行成本效果评价。结果 6种筛查方案每2年、3年和5年1次的成本效果排序(从好到差)均依次为:HPV高危分型筛查、液基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联合HPV高危分型、HPV高危亚型筛查、巴氏细胞学检测(Pap cytologic test,PAP)联合HPV高危分型筛查、TCT、PAP。HPV高危分型每5年1次筛查成本效果最优。以江浙沪地区201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7万元)作参考,TCT联合HPV高危分型筛查每5年1次筛查相较于最优成本效果方案的增量成本效果比最小且可以被接受。结论 从社会角度考虑,可优先考虑选择HPV高危分型每5年1次筛查。建议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TCT联合HPV高危分型筛查每5年1次筛查。
  • 杨慧宾, 揭俊钦, 陈丹妮, 张琳琳, 蒋重阳, 金龙妹, 徐颖, 周萍
    中国卫生资源. 2019, 22(3): 180-184.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19.19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宫颈癌筛查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变化对宫颈癌筛查经济学评价结果的影响,为公共卫生决策者选择适宜的宫颈癌筛查技术或技术组合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基于宫颈癌筛查Markov队列模型,对巴氏细胞学检测(Pap cytologic test,PAP)、液基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TCT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高危分型筛查、PAP联合HPV高危分型筛查、HPV高危亚型筛查、HPV高危分型筛查6种备择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同时分析各筛查技术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变化对筛查经济学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 以预防宫颈癌为效果指标,TCT联合HPV高危分型筛查效果最好,HPV高危分型筛查成本效果比最优;PAP和TC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HPV筛查的灵敏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对各备择方案成本效果比的优先排序产生影响。结论 公共卫生决策者可基于目标地区的宫颈癌筛查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条件,选择适宜的筛查方案,以有效地预防宫颈癌。
  • 陈丹妮, 张晓华, 揭俊钦, 金龙妹, 蒋重阳, 张琳琳, 徐颖, 周萍
    中国卫生资源. 2019, 22(3): 185-189.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19.19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成本变化对宫颈癌筛查成本效果的影响,为不同地区的公共卫生决策者制定适宜的宫颈癌筛查方案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基于Markov队列模型,从社会角度对巴氏细胞学检测(Pap cytologic test,PAP)、液基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TCT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高危分型筛查、PAP联合HPV高危分型筛查、HPV高危亚型筛查、HPV高危分型筛查6种备择宫颈癌筛查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并分析各成本参数和贴现率变化对筛查经济学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 以预防宫颈癌为价值标准,联合检测效果最好。HPV高危分型筛查成本效果最优。筛查技术费用、转诊价格、诊断和治疗费用的变化均会影响各种筛查方案的经济学评价结果。结论 HPV单独筛查或者联合细胞学检测均可作为公共卫生筛查方案,并且随着细胞学筛查费用的进一步控制,联合筛查方案效果和成本效果优势将凸显。
  • 陈丹妮, 金龙妹, 揭俊钦, 张晓华, 蒋重阳, 张蕾, 徐颖, 周萍
    中国卫生资源. 2019, 22(3): 190-194.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19.19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妇女筛查接受度与依从性变化对宫颈癌筛查经济学评价结果的影响,为不同经济地区制定适宜的公共卫生筛查方案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基于Markov队列模型,从社会角度对巴氏细胞学检测(Pap cytologictest,PAP)、液基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TCT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高危分型筛查、PAP联合HPV高危分型筛查、HPV高危亚型筛查、HPV高危分型筛查6种备择方案进行成本效果评价,分析适龄妇女筛查接受度和依从性对筛查方案成本效果的影响。结果 以预防宫颈癌为价值标准,TCT联合HPV高危分型筛查效果最好。HPV高危分型筛查成本效果最优。筛查人群的接受度和依从性变化影响筛查方案的成本效果,且初筛接受率和阴道镜转诊率的变化将影响结果排序。结论 建议提高人群的接受度和依从性,同时完善我国宫颈癌防控体系,有效提高宫颈癌防治效果。
  • 揭俊钦, 金龙妹, 陈丹妮, 张晓华, 蒋重阳, 肖丽萍, 徐颖, 周萍
    中国卫生资源. 2019, 22(3): 195-199,203.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19.19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宫颈癌筛查-诊断-癌前病变治疗总成本,筛查、诊断技术价值,人群接受度与依从性对宫颈癌筛查成本结果的影响,为公共卫生决策者选择适宜的宫颈癌筛查方案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基于宫颈癌筛查Markov模型,对6种备选方案进行蒙特卡洛随机模拟,同时分析各随机参数指标的变化对筛查经济学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 以预防宫颈癌为效果指标,6种备选方案中,巴氏细胞学检测(Pap cytologic test,PAP,3年1次)和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高危分型筛查(5年1次)及液基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联合HPV高危分型筛查(5年1次)3种方案的成本效果较优。在支付意愿阈值为35.1万元情况下,TCT联合HPV高危分型筛查(5年1次)方案具有成本效果的可能性最高。结论 可基于江浙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优先选择TCT联合HPV高危分型筛查(5年1次)方案。
  • 卫生经济
  • 冯旅帆, 胡敏, 陈文
    中国卫生资源. 2019, 22(3): 200-203.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19.190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县级公立医院的病例组合模型,为县级公立医院利用病例组合进行医院服务产出指标调整提供工具。方法 应用决策树分类与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CART)算法,以住院费用为轴心变量和住院费用影响因素为节点变量,建立病例组合模型,并以方差减少量(reduction in variance,RIV)、变异系数(coefficientof variation,CV)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进行模型检验。结果 建立433个组合。RIV值10.00%,CV平均值0.88,ROC曲线下面积基本都大于0.70,说明病例组合模型较为合理,组间差异稍弱于以往。结论 可通过纳入更多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和规范临床诊疗行为进一步改善病例组合。经病例组合指数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产出指标更具有可比性。
  • 王薇, 陈英耀, 曹新明, 陈栋
    中国卫生资源. 2019, 22(3): 204-208.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19.188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在幼儿园开展乳牙涂氟项目对预防3岁儿童龋齿的成本效益,为推动该项目建立长效机制提供决策支持。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经家长/监护人同意)每6个月在上海市所有公立幼儿园对每位3岁在园儿童的所有乳牙施用1次涂氟处理。从卫生系统的角度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并与项目启动前的历史队列进行比较。2017年底测量有效性结果,即患龋儿童的比例及龋齿、缺失或填充牙齿表面的平均数量(龋均值),作为例行年度牙科筛查的一部分,该筛查采用上海市所有公立幼儿园5岁儿童的代表性样本。根据该项目实施3年的累计成本来估算1次涂氟应用的平均成本。估算成本效益比,通过使用每颗龋齿表面的治疗成本来估算干预有效性的货币价值。结果 2017年上海市5岁儿童龋齿患病率为62.82%,比2015年降低了2.36个百分点。2017年龋均值为2.64,而2015年为3.14。增量成本效果比为每预防1个学龄前儿童患上龋齿需花费2 833元,而每预防1颗龋齿的发生需花费134元。平均治疗成本估计为每颗龋齿表面127元,成本效益比为0.95。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如果龋均值降低到2.61,或者每次涂氟应用的成本降低5%,成本效益比将达到1.00,即投入与产出平衡。结论 从卫生系统的角度看,基于较高的成本效益比,该项目是具有成本效益潜力的。
  • 岳秋颖, 李芬, 朱碧帆, 顾淑玮, 万晓文
    中国卫生资源. 2019, 22(3): 209-212.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19.187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上海市医疗保险造口患者次均住院费用构成以及影响次均住院费用的主要项目,为降低造口患者住院医疗负担及有效控费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3-2017年2 939例住院造口患者,利用灰色关联法、结构变动度对其住院各项费用的关联度、结构占比和变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2013-2017年,对次均住院费用结构变动贡献率由高至低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药品费、手术费和治疗费,三者累计结构变动贡献率为90.89%。关联系数由大到小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药品费、手术费、耗材等卫生材料费以及未归类费用。结论 药品费、手术费和耗材等卫生材料费以及未归类费用是影响次均住院费用的主要项目。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收入占比较低。建议通过加强诊疗规范、合理用药、控制耗材费用等,控制造口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增长,进而优化费用结构,降低患者医疗负担。
  • 卫生规划
  • 王美凤, 王海银, 张晓溪, 金春林
    中国卫生资源. 2019, 22(3): 213-218,224.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19.187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比较2012-2016年京沪及其三大圈层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与差异性,进一步提出优化两地卫生资源配置合理性的建议。方法 基于常住人口,采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变异系数与偏离度比较京沪两地及其三大圈层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与差异性。结果 基尼系数、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的测算结果一致表明,京沪两地各项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逐渐趋好,且差异性均缩小。除医疗卫生机构外,北京市的床位、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医师、注册护士配置的公平性与差异性均优于上海市,且两地注册护士配置的公平性与差异性均最差;京沪两地卫生资源的组间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且两地卫生资源配置均呈现为中心区优于其郊区。结论 京沪两地政府应加大对郊区卫生资源的投入,同时着力关注各圈层注册护士的配置,进一步促进各圈层间卫生资源的合理流动。上海市政府尤其要优化床位与软件配置的合理性。
  • 陈琳, 田晋莹, 廖竞浩, 张秋
    中国卫生资源. 2019, 22(3): 219-224.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19.19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广东省21个城市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为相关部门科学制定卫生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中的BCC模型对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结果 2017年广东省整体卫生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为1,DEA有效且规模报酬不变。21个城市中,5个市卫生资源配置DEA有效(23.8%),10个市技术有效(47.6%),5个市规模有效(23.8%),5个市规模报酬递减(23.8%),11个市规模报酬递增(52.4%)。广东省9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中,3个市卫生资源配置DEA有效,5个市技术有效,3个市规模有效。2002-2017年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总体水平较高,但未长期保持卫生资源配置DEA有效。结论 广东省各市应根据具体情况,控制或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并探索长期有效的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模式。
  • 公共卫生
  • 杨旭, 谢慧玲, 刘涛, 蒲川, 陈菲, 徐凌忠, 李程跃, 郝模
    中国卫生资源. 2019, 22(3): 225-229,235.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19.19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G省传染病预防控制(防控)部门职责分工情况,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可行的解决措施。方法 收集G省传染病防控相关部门2001-2017年在官方网站上公开发布或转发的传染病防控相关文件,从中找出有关部门职责的描述。结果 传染病防控文件中提及的部门逐渐增加。提及业务部门职责的文件有增加的趋势,提及主要支撑部门的文件有减少的趋势。该省发布的传染病防控相关文件中均提及业务部门,其中职责清晰的文件占90.4%,职责可考核的文件占16.4%,有外部考核的文件占24.7%,有考核指标的文件占2.7%。提及政府的文件占47.9%,其中职责清晰的占80.0%,职责可考核的占8.6%,但无外部考核和考核指标。提及主要支撑部门的文件占45.2%,其中职责清晰的占72.7%,职责可考核的文件占3.0%,但无考核指标。结论 该省传染病防控工作逐渐转变为多部门合作,业务部门职责明确,与业务部门相比,政府部门与主要支撑部门职责不可考核且无法受到有效监督。
  • 黄晓燕, 徐奕丽, 向妮娟, 吴寰宇, 何智纯, 陈颖, 陈蓉, 何懿
    中国卫生资源. 2019, 22(3): 230-235.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19.19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及时发现和科学研判突发事件的公共卫生风险,我国已建立和实施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本研究通过梳理分析2014-2018年全国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情况,发现5年间受到关注的公共卫生风险事件以传染病类事件为主,其次是食物中毒类事件,以及气候、环境和自然灾害相关事件。识别了10种受关注程度最高的公共卫生风险事件,并分析其关注度趋势变化和重点受关注月份,从而为下一步风险评估、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管理提供参考。
  • 黄晓燕, 陈颖, 何智纯
    中国卫生资源. 2019, 22(3): 236-241.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19.192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适用于评估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方法,为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措施和日常卫生应急准备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法 采用"情景-任务-能力"分析方法,以模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场景为基础,以处置任务为导向,梳理事件处置所需核心目标能力。通过实际能力与目标能力的比较分析,评估城市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应急能力和改进重点。结果 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任务通用框架,梳理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核心能力指标40项。结论 经实例验证,评估方法可行,适用于不同地区开展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的评估,对提升城市卫生应急管理水平有指导意义。
  • 李刚, 罗五金, 冯占春
    中国卫生资源. 2019, 22(3): 242-245.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19.187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国家对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视更进一步。然而,作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核心环节之一的公共卫生人才建设当前仍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通过建立涵盖培养制度、准入制度、使用制度、职称制度、薪酬激励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以制度建设中重要法律法规的出台为线索,来研究公共卫生医师制度政策演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公共卫生医师制度不断完善,逐渐步入法制化轨道。但是当前公共卫生医师功能定位不明确,职业发展规划不清晰、渠道不畅通的问题仍然存在,建议在下一步的制度设计中秉持系统思维,加强多部门合作,以保障制度的顺利建成。
  • 其他研究
  • 朱明明, 谢红
    中国卫生资源. 2019, 22(3): 246-250. https://doi.org/10.13688/j.cnki.chr.2019.19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编制适合国情的养老机构院长岗位胜任力评价量表,并验证其信效度。方法 依据Spencer的岗位胜任力模型,结合对15名养老机构院长半结构访谈的结果,以及现有岗位胜任力评价工具,形成量表初稿。采用量表初稿对426名养老机构院长进行问卷调查,测定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养老机构院长岗位胜任力评价量表共包括33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产生6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2.548%。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1,折半信度为0.853。结论 编制的养老机构院长岗位胜任力评价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测量我国养老机构院长的岗位胜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