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2007年, 第1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7-05-20
  

  • 全选
    |
    医改纵论
  • 郝模, 罗力, 刘俊
    中国卫生资源. 2007, 10(3): 99-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医疗服务供、需和组织三方处于强烈不满、相互指责的状况,另外,媒体的负面报道推波助澜,使得医疗卫生事业社会形象低下、医患信任程度剧降、纠纷和冲突频发,医务人员的执业环境恶化。同时,医院和医务人员对政府的抱怨日益加重,认为一切都是政府主导的医疗服务补偿机制所致。2005年随着看病贵等问题与医改挂钩,社会的指责正逐步聚焦政府。毫无疑问,任何类似看病贵等问题演化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必然是政府所拟定的政策存在问题。政府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承诺解决,然而,匆忙应对的新一轮医改能否解决医疗服务供、需和组织三方的问题,令人担忧并有待关注。
  • 王颖, 屈卫东, 郝模
    中国卫生资源. 2007, 10(3): 102-103,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6年中我国卫生总费用增速极快,政府承诺了卫生总费用占GDP5%左右,但没有承担额外费用支出的责任,其中所形成的费用负担都由需方个人承担了,因此,社会指责看病贵等情在理中。在解决看病贵等问题,调整卫生费用中需方、政府财政以及社会三方各自的支出责任时,需要深层次关注医院的净收入和业务收入之间大致是1:5~7的关系,所以,对医院的任何投入需要引入"净投入"概念,只有"净投入"有着重要的控费作用。如果不考虑这种关系,任何的补需方还是补供方的争议都毫无意义,均属于部门利益之争。
  • 励晓红, 梁鸿, 郝模
    中国卫生资源. 2007, 10(3): 104-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改革中经济尤其是GDP增长优先的现实,客观上忽视了对医疗服务行业发展导向的把握,为医疗卫生服务逐步摆脱福利性和公共产品性质营造了氛围和条件。而政府财政职能的调整,对医疗卫生事业产生了灾难性后果,是将医疗卫生机构定格为"经济实体",意味着医院不得不将注意力放在"通过服务收费多收一点"。因此,可以说看病贵等问题出现和愈演愈烈,与财政部门的资金自筹政策直接相关。理清个人、社会、政府三方关系基础上,重点明确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筹资模式是出路。
  • 孙梅, 陈文, 郝模
    中国卫生资源. 2007, 10(3): 109-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物价部门长期坚持的降价和限价政策,背离了医疗服务成本,与宏观改革环境和财政职能调整不配套,造就了畸形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改革中经济尤其是GDP增长优先的现实,客观上忽视了对医疗服务行业发展导向的把握,致使多设高新服务项目、多做检查、多开药等,成为医疗机构应对财政资金自筹政策采用的不二法宝,拉动了医疗费用的畸形增长,导致看病贵等问题成为现实。改革医院的支付方式,变目前物价部门控制的按项目收费为"总额预算+按服务单元(人头费、病种)",是短期内解决看病贵等问题,达成医疗、医药、医保三项改革目标的必由之路。
  • 苌凤水, 周志俊, 郝模
    中国卫生资源. 2007, 10(3): 112-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过去28年中,忽视医疗卫生的宏观改革环境,财政对医疗卫生的筹资职能逐步撤退,以及物价部门长期坚持的降价和限价政策,使得卫生行政部门没有更多的选择,总体模仿宏观经济的改革措施,并成功模仿了如承包责任制、放权让利、利改税、资金自筹、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等用于刺激经济增长的改革举措,这些政策固定了医院的经营模式,同时,使得医院"通过服务收费多收一点"有了制度的保障,客观结果是迫使医院亦步亦趋走向"市场",忽视了医疗卫生服务的特殊性,刺激了医疗机构"经济(业务收入)增长"的同时,医疗费用快速增长速度远远超过GDP。如何把握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追求医疗服务"高效率的公平和可及",应该成为解决医疗费用畸形增长问题的切入点。
  • 何国忠, 屈卫东, 郝模
    中国卫生资源. 2007, 10(3): 116-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府、财政、物价和卫生行政等部门的互动,最终为医院留下了系列的补偿政策,奠定了20世纪80年代至今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机制。医院"顺应"宏观政策环境时,互相学习、模仿,逐步适应了扭曲的补偿机制和外部环境,并摸索出一整套"通过服务收费多收一点"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成为看病贵等问题的滋生地,而无序的医药用品市场推波助澜,表现出"高价药容易销售"等三大畸形景观。
  • 陈珂, 傅华, 郝模
    中国卫生资源. 2007, 10(3): 118-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医疗保障对稳定社会、消除看病贵问题作用巨大,当医院期望"通过服务收费多收一点"的时候,制度使然,公费、劳保病人没有任何费用控制意识,对多开药、开好药、多检查尤其是高精尖项目检查持欢迎态度,可以说公费和劳保制度催生了看病责问题。而医保改革裹足不前则激化费用控制矛盾,缺乏医保使绝大多数人口担忧看病贵,低水平的医保使参保者敏感费用负担。因此,不健全的医疗保险制度促成看病责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 郑余焕, 吕军, 郝模
    中国卫生资源. 2007, 10(3): 121-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看病贵等社会问题涉及多个部门,它的产生是一个多方博弈的互动过程:各级政府在经济发展优先的氛围下,忽视了对医疗卫生改革总体把握,政府财政鉴于财政拮据等原因对医疗卫生服务原有的筹资职能逐步弱化,物价部门严守医疗服务低收费政策导致收费标准扭曲,卫生行政部门在财政、物价等政策环境下作适应性努力,而医院对宏观政策的顺应成了看病贵等问题的滋生地,无序的医用品和制药业市场推波助澜,不健全的医疗保障制度使得看病贵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病人需方、医院和政府之间的互动形成医疗卫生事业的两极状况。其中根源是政府财政投入不足,促发因素是物价所定的收费标准不合理。
  • 朱立国, 陈英耀, 郝模
    中国卫生资源. 2007, 10(3): 125-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0年,为了医疗保险的稳定运作,政府开始主导医疗改革,但改革进展缓慢,深层次问题未得到解决,其中有三个主要原因:医疗改革目标与措施分离;各部委缺乏协调,没有统一目标;改革措施繁多,缺乏突破口。
  • 柴煜卿, 罗力, 郝模
    中国卫生资源. 2007, 10(3): 128-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1年底开始,鉴于八方面原因,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成为沸沸扬扬的热点,其中存在的认识误区,是将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等同于产权改革,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确能解决医院的"大锅饭"问题,然而产权制度改革却并非解决医院"大锅饭"问题的必要选项,关键是医院产权制度改革解决不了看病贵等问题。
  • 郝模, 林尚立, 刘俊
    中国卫生资源. 2007, 10(3): 132-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医疗、医保、医药改革涉及的利益团体虽多,但是短期目标却非常简单,解决看病贵等问题、取得医改的突破,在技术上非常成熟,关键是政府是否有决心和理性。要达成三项改革的目标,其措施非常简单,只要改革目前医院的按项目收费方式,形成"总额预算+按服务单元(或病种、人头)"支付方式,使得医院只有减少不必要的服务和药品利用才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就能根除看病贵问题,给医保以收支平衡的外部环境,患者就能吃上"价廉质优"药品、彻底消除"以药养医"。
  • 医院管理
  • 于德志, 张毓辉
    中国卫生资源. 2007, 10(3): 135-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1990-2005年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就诊流向和费用水平的变化,发现居民就诊明显向大医院集中,而大医院每门诊费用水平远高于基层卫生机构,就诊流向不合理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因素。根据不同就诊流向标准,文章提出高、中、低三个调整方案,可分别节省门诊费用406.87亿元、286.76亿元和195.10亿元;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 毛燕燕, 陈文, 蒋虹丽, 陈卓蕾, 应晓华, 叶露
    中国卫生资源. 2007, 10(3): 139-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剖析现行医疗保险政策对医药费用控制的作用,分析医药费用控制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 朱楚英, 郑必先, 金安娜, 刘晓强
    中国卫生资源. 2007, 10(3): 141-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构建新型现代医疗服务体系的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提出了未来新体系的整体架构,分析了政府和各级医疗机构在新体系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 韦元秀
    中国卫生资源. 2007, 10(3): 144-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医疗欠费是目前各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而且医院规模越大、医疗欠费发生越多。当人道主义同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医院该如何选择?政府是否该出台应对政策,对欠费给予适当补贴?对于真正无力支付的患者该谁来买单?
  • 卫生人力
  • 孙国新, 曹林, 郑谦
    中国卫生资源. 2007, 10(3): 145-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相比其他组织的就业人员,卫生行政部门公务员拥有事实上的和法律上的就职保障,这种保障对于保证国家卫生公共政策执行的连贯性、稳定性和激励高素质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至关重要,但在现实中它对公务员的有效激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该文从就职保障与在职激励之间的调适关系出发,就如何确保对卫生行政部门公务员的有效激励进行了多维度分析和探讨,解析了激励发生的深层次机理,并在方法和手段上提出了建议。
  • 张勘, 许铁峰, 胡天佐
    中国卫生资源. 2007, 10(3): 148-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述了专科医师培养在医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概括了"3+X"阶段性培养的专科医师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了上海开展专科医师培养的有利条件,并对上海今后开展专科医师培养作了展望。
  • 健康保障
  • 杨国平, 冯学山
    中国卫生资源. 2007, 10(3): 150-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公共产品的角度,分析了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存在的政府管理问题,探讨了政府在这一制度中承担责任的必然性,并对政府在该制度中的责任定位进行阐述,旨在促进该制度的健康发展。
  • 朱坤, 程晓明, 严非, 王伟, 井树礼, 阮越盛, 汤胜蓝, 刘晓云
    中国卫生资源. 2007, 10(3): 152-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我国部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下称新农合)试点县门诊家庭账户的现况分析,发现门诊家庭账户对吸引农民参合、鼓励农民利用门诊服务、鼓励和发展新农合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筹资水平较低、管理成本较高、纵向积累功能缺失等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于广军, 马强
    中国卫生资源. 2007, 10(3): 153-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处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波兰医疗保健组织体系和医疗保障制度的变革,分析了改革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我国医疗改革的借鉴。
  • 药事管理
  • 吴凌放
    中国卫生资源. 2007, 10(3): 156-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运用政策目标分析和政策工具分析的相关原理对"取消医疗机构药品收入加成"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要切断医疗行为与药品收入的直接联系,扭转"以药补医"机制,关键是进行补偿机制改革,取消医疗机构药品加成至少在现阶段,尚不具备全面实施的条件。并提出了多管齐下,解决"以药补医",缓解群众"看病贵"的政策建议。
  • 基层卫生
  • 鞠丹丹, 施永兴, 王峥, 李宏治, 潘毅慧, 达庆东
    中国卫生资源. 2007, 10(3): 158-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人力资源的现状,为合理配置中医药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计227所,中医执业医师1050人,占执业医师总数的11.21%,平均每中心4.62人。高级职称占中医师的6.61%,中级职称占41.26%,初级职称占52.13%。结论: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人力资源仍存在城乡差距,且中医师的学历、职称水平偏低,应加强中医药人才素质建设。
  • 郝萍, 傅华, 丁永明, 刘德安, 朱美英, 徐忠于, 傅东波
    中国卫生资源. 2007, 10(3): 160-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使用及需求。方法:应用定性研究的焦点组访谈方法,对未接受社区卫生服务者进行调查。结果:有93.57%的访谈对象相信寻求社区卫生服务对老年人是很重要的;效区镇中有近三分之二的参与者认为医药收费偏高,有82.14%的参与者要求增加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和延长服务时间。结论:今后应扩大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和时限,提高交付费方式的便利性、医疗范围的有效性和对医务工作者的培训。为经济状况低下老年人提供优惠的卫生服务,确保不同社会经济状况的老年人享有基本的卫生服务。
  • 公共卫生
  • 张震巍, 陈洁, 唐智柳, 胡仁明, 鹿斌
    中国卫生资源. 2007, 10(3): 162-163,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测算我国的糖尿病直接卫生费用。方法:采用配比的病例对照方法,调查糖尿病人群和非糖尿病人群的人均直接卫生费用比值,标化后测算出我国2004年的糖尿病直接卫生费用。结果:每位糖尿病人年直接卫生费用是非糖尿病人的2.47倍;2004年我国糖尿病直接卫生费用约为574.69亿元,约占2004年全国卫生总费用的7.57%。结论:我国糖尿病直接卫生费用在国家卫生总费用中的比例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 陈英耀, 陈洁, 钱序, 薛迪
    中国卫生资源. 2007, 10(3): 164-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我国妇女妊娠前后服用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干预进行成本效果评价。方法:从社会的角度,构建决策树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全国普遍实施增补叶酸干预的方案(FA2)和北方普遍干预且南方农村干预的方案(FA4)效果较好,敏感性分析显示疾病发生率、干预成本等因素影响其成本效果。结论:该干预是一项具有成本效果的预防技术,其中以北方普遍干预而南方农村干预方案的效果和成本效果较佳。
  • 沈庆辉
    中国卫生资源. 2007, 10(3): 166-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食品检验检测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判断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手段,在食品质量安全评价、市场监和产品贸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