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2004年, 第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4-03-20
  

  • 全选
    |
    本刊专稿
  • 杨晓渡
    中国卫生资源. 2004, 7(2): 5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设健康城市是上海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他对支持上海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海提出健康城市项目的目的就是要使上海各项生态环境指标和总体环境质量、卫生服务水平和人民健康水平继续保持领先水平。方法:在先期试点基础上,上海市政府在2003年9月正式公布建设"健康城市"目标,并制订了"三年行动计划"。结果:在健康城市项目建设中,上海首期提出了健康环境、健康食品等8个健康目标,并列出了104个指标。结论:上海是中国第一个提出建设"健康城市"的特大型城市,上海建设健康城市具有中国特色,在实施健康城市中社会组织与上海市民是主要力量。
  • 理论探讨
  • 田文华, 孙庆文, 郭龙
    中国卫生资源. 2004, 7(2): 5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卫生管理体制承袭了计划经济的所有特征,价格扭曲的宏观政策环境、资源的集中计划配置体制与公立医院在微观上的缺乏经营自主权三者并存。这种制度安排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卫生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卫生经济体制改革始自微观经营机制,核心是两权分离和放权让利,这是自然的,同时也是正确的改革方向。
  • 田文华, 孙庆文, 郭龙
    中国卫生资源. 2004, 7(2): 5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根据城市公立医院的特征,从理论上分析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经济可行性在于分工产生的收益大于代理成本。通过构建经济理论模型揭示两权分离中代理成本的决定因素,主要是经营者选择机制对经营业绩的评估,并对此进行分析,提出建议。
  • 孙庆文, 田文华, 郭龙
    中国卫生资源. 2004, 7(2): 58-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放权让利是在微观上搞活医院经营机制的必然选择,但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标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放权让利会造成内部人控制医院。在竞争性市场没有形成的情况下,医院"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结果是药价虚高和小病大治,每病种平均成本增大,导致医疗服务价格偏高和实际消费量减少,医院内部资源配置效率和动态效率低下。因此,在放权让利的同时,必须分析和寻找对医院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的有效途径。
  • 吴晓峰
    中国卫生资源. 2004, 7(2): 6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公立医疗机构固有的一些弊端没有得到根本消除,关键在于目前公立医疗机构的产权制度存在重大缺陷。该文主要根据产权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对目前公立医疗机构的产权主体、产权结构、产权的交易性、产权中使用权和终极所有权关系等情况及由此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 孙桂芬, 孙远玲, 于润吉
    中国卫生资源. 2004, 7(2): 6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通过对50多个民营医院发展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归纳出了民营医院发展的六种模式,即民营企业资本向民营医院延伸、投资机构购并国有医院、公立医院整体转让给民营企业、公有医院托管给投资集团、村办民营医院及以拍卖、有偿转让为主要内务的产权过渡,并提出应尽快将民营医院的发展推上改革前台的建议。
  • 王鸿勇, 陈立谨, 徐媛
    中国卫生资源. 2004, 7(2): 65-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卫生服务公平的内涵是指在同等健康与疾病状况下接受卫生服务的权利公平,并且基本卫生服务需要应该完全平等。卫生服务公平原则的实现需要有相应的社会经济条件作为基础,在当前情况下只能通过建立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卫生服务可得性和可及性,以及补贴基本卫生服务等措施,达到基本卫生需要完全均等的标准。
  • 肖云昌
    中国卫生资源. 2004, 7(2): 67-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提出,"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点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病、返贫问题。"对于党中央、国务院这一英明决策,全国广大干部群众一致拥护,认为这是减轻农民疾病经济负担,为农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政策措施,是帮助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对于这样一件利国利民、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大实事,有必要加快发展的速度。
  • 专题研究
  • 尹爱田, 黄冬梅, 郑文贵, 胡善菊, 于贞杰, 张德春, 刘成凤
    中国卫生资源. 2004, 7(2): 69-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在对现有卫生补偿政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山东省有关卫生补偿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发现:政府对卫生的投入并不能按政策要求予以落实,而且各地方对卫生政策的落实情况随意性较大,显示出政策落实的无政府状态;各级卫生机构财政补偿普遍不足,在没有进行相应改革的前提下,追求经济利益成为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实际的行为目标。
  • 吴爱平, 黄德明, 龚幼龙
    中国卫生资源. 2004, 7(2): 7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南通市参加医疗保险的离休干部医疗服务利用量与费用进行分析,为科学、有效实施离休干部医疗保险提供依据。方法:用SPSS11.0分析2000年至2002年医疗实际数据。结果:(1)门诊利用率90%以上,年人均门诊23次,住院利用率42.9%~48.2%,年人均住院4.5次,平均住院日46~42天;(2)年人均医疗费17002.9~22521.4元,年平均增长15%,住院费用增速快于门诊费用。离休干部医疗服务利用各项指标均远高于同期70岁以上参保者。建议:南通市离休干部存在与当前国力不相符的过度利用。建议建立稳定可靠的基金筹集渠道,并引入适当的费用控制机制。
  • 吴爱平, 张煜, 陈家应, 龚幼龙
    中国卫生资源. 2004, 7(2): 74-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离休干部医疗服务利用与费用在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的流向分布。方法:统计分析南通市2000年至2002年离休干部医疗保险数据。结果:(1)门诊流向小医院增多,住院流向大医院增多;(2)离休干部选择社会医疗机构就医偏好高、门诊次均费用与医疗机构等级不相符等现象,可能与供需双方的道德损害行为有关;(3)住院费用增长快,占总医疗费比重大,应加强保障与管理。
  • 医疗保险
  • 林枫
    中国卫生资源. 2004, 7(2): 7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刘百亭
    中国卫生资源. 2004, 7(2): 78-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医疗救助作为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中的末端保护屏障,其目的是将一部分生活处于低收入甚至贫困状态的社会弱势人群纳入在医疗保障体系中,通过实施社会医疗救助制度,防止这部分群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 张红
    中国卫生资源. 2004, 7(2): 80-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苏州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自1997年实施以来,经过6年多的探索、完善和发展,初步构建了由基本医疗保险、大额医疗费用社会共济、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和离休干部医疗统筹组成的医疗保险政策框架。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平稳,医保基金收支平衡有余,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得到有效保障,多层次医疗保险发展势头良好,医药卫生事业实现稳步发展。
  • 方云芬, 许惠玲
    中国卫生资源. 2004, 7(2): 82-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市于2002年4月出台了对全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医保费用实行"总额控制、按月预留、年度考核"的办法。通过总额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医保费用的过快增长,取得了一定成效。
  • 任华康, 李金玉
    中国卫生资源. 2004, 7(2): 84-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市试行医保费用"总额控制、按月预留、年度考核"的办法(以下简称"总控"),是进一步完善本市医保制度、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减少浪费、保障广大职工基本医疗的有力措施。
  • 技术评价
  • 刘晓云, 詹绍康
    中国卫生资源. 2004, 7(2): 85-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简单回顾了传统的定性资料分析方法(如类属分析和情境分析),并在实践基础上对传统分析方法作了有益补充,提出分析定性资料的新思路。文章分别介绍了传统分析方法和新思路的分析步骤及优缺点。
  • 张学亮
    中国卫生资源. 2004, 7(2): 87-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社会效益是医院发展的目标,经济效益是医院发展的动力,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最少的卫生投入满足最大的医疗保健需求,就必须对医院经济活动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医院财务综合分析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 实践经验
  • 沈远东
    中国卫生资源. 2004, 7(2): 89-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战略管理"理论来源于上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形成的"企业战略管理学",其基本概念是:"一个企业在追求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面对挑战(威胁)与机遇,根据所处的环境和所拥有的资源,通过制定战略管理规划来达到企业目标的一种方法",战略管理理论包含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等内容,具体又可分为战略制定,战略实施、竞争行动、进攻战略、战略联盟等。
  • 余雷
    中国卫生资源. 2004, 7(2): 91-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中心。上海市传染病医院作为收治在沪发现的国内SARS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定点医院,通过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的实践,取得了成功抢救SARS患者和医务人员零感染的佳绩。
  • 尹后庆, 范金成, 成就
    中国卫生资源. 2004, 7(2): 93-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医疗卫生系统的后勤保障,长期来一直是在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供给型和福利型,不仅费用大、效果也不太理想,已经跟不上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形势。尤其是加入WTO后,政府职能需要改变,后勤保障的模式也需要改变。
  • 胡国光
    中国卫生资源. 2004, 7(2): 95-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医疗卫生单位,积极拓宽医疗服务领域,以自身优势创医院品牌,主动参与市场竞争,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是医院走向市场谋求发展的一个方向。笔者就此谈些做法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