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2002年, 第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2-05-20
  

  • 全选
    |
    本刊专稿
  • 李兰娟
    中国卫生资源. 2002, 5(3): 99-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提出了浙江省卫生现代化的具体目标和指标,分析了实现卫生现代化还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提出了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和相应的九大措施。
  • 理论探讨
  • 颜世洁, 赵蓉, 晏波, 章滨云
    中国卫生资源. 2002, 5(3): 103-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分析了城市医疗机构发展与竞争应遵循的目标、原则,提出推进城市各类医疗机构有序发展、公平竞争的基本策略,并讨论了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的配套政策难点。
  • 章滨云, 颜世洁, 赵蓉, 晏波
    中国卫生资源. 2002, 5(3): 106-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从分析医疗机构的性质、法人属性、资产管理和资本运作等基本概念和内在联系入手,探讨了医疗机构法人属性的科学界定对医疗机构深化体制改革和分类管理的潜在影响。
  • 晏波, 颜世洁, 赵蓉, 章滨云
    中国卫生资源. 2002, 5(3): 109-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公立医院体制改革是当前卫生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该文分析了各国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的基本模式及对我国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的借鉴,并着重对公司化运作进行了探讨。
  • 赵蓉, 颜世洁, 章滨云, 晏波
    中国卫生资源. 2002, 5(3): 112-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社会多元化办医的宏观政策环境,并结合上海在多种经济成分办医的初步实践,分析各种模式的优势和弊端,提出社会多元办医的实践探索需要正确把握改革时机,完善相关政策,制订适宜方案全面推进改革。
  • 袁长海
    中国卫生资源. 2002, 5(3): 115-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任何医疗机构有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执行国家定价的权利,机构营利与非营利的性质主要应由机构自己决定并由其经营行为体现。医疗服务营利具有自发性和隐蔽性,政府必须进行严格的判定和监测,以保证消费者不受欺诈和医疗市场的公正和公平。监测利用服务价格、财务收支、基本医疗服务比重、人均工资、奖金、福利等各项指标。进行医疗机构的分类管理应该做好几项基础工作,包括核算服务项目的标准成本,进行合理定价,进一步界定基本医疗,确定非营利机构的合理奖金福利水平,建立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专业审核监测组织,确立管理机制和决策程序等。
  • 王瑛, 孙力军, 董鸣
    中国卫生资源. 2002, 5(3): 118-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简要介绍了WTO与医疗服务相关的协定,并从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对于医疗机构体制与机制的影响、人民群众对于医疗服务需求的新变化、对于卫生资源有效配置的影响、对专业及管理人才的影响及对于医疗服务市场监管的影响等六个方面,分析了加入WTO后对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的影响,为进一步制定相应的卫生发展策略提供了参考。
  • 杨江林, 况成云, 柴云
    中国卫生资源. 2002, 5(3): 120-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最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增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这一专业的开设适应了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医学院校原设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划归公共事业管理,学制由5年缩短为4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 专题研究
  • 龚幼龙, 翁仲华
    中国卫生资源. 2002, 5(3): 122-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影响医院效率的因素,提出改善医院效率的建议。应用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和卫生机构调查的资料分析医院工作的效率。结果显示卫生人力增长,卫技人员素质低下,医疗费用上升超过物价上升幅度。群众接受卫生服务能力下降和医疗保障覆盖率下降是影响医院效率的主要因素。建议控制卫生人力过快增长和提高人员素质,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和推进医保改革是提高医院效率的关键。
  • 翁仲华, 龚幼龙
    中国卫生资源. 2002, 5(3): 124-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不同地区、类别医院工作效率变动趋势,为医院改革提供依据。该文采用医生日均门诊数和医生床日数在1986~1997年间的变动趋势,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结果显示12年间门诊和住院工作效率指标都有下降,平均下降1/3左右。城市医院效率优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医院效率优于不发达地区。建议进一步分析引起医院效率下降的原因,并提出综合卫生改革的建议。
  • 万向荣, 宋英杰
    中国卫生资源. 2002, 5(3): 126-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医院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但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也使医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在竞争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何吸引病人前来就医,扩大医院的影响力,改变坐等病人上门的旧观念,已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网上挂号"等新服务项目正在我院摸索实施之中。我院2001年借助上海市卫生局信息中心主办的"上海助医网"网站,初步实现了网上挂号。
  • 王启林, 劳云飞, 谢怀平, 周斌
    中国卫生资源. 2002, 5(3): 127-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调查云南省禄丰、双柏两县五乡的妇幼保健院(站)、计生站(所)、(县)乡医院2000年的生育健康服务资源(包括设备、病床使用情况、经费、卫技人员等)以及生育健康服务现状;并分析调查结果,提出建议。
  • 医疗保险
  • 孙菊
    中国卫生资源. 2002, 5(3): 130-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保险制度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顺利建立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王智勇, 吴娟
    中国卫生资源. 2002, 5(3): 132-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于2001年1月正式实施,至今已满1年。总体来看,上海市医保改革实施平稳,改革涉及的利益各方已经逐渐适应新的医疗保险制度。但由于医保改革涉及到国家、用人单位、参保职工和定点医院多方利益的调整和重新分配,极其复杂,加上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还处在初始阶段,必然会在改革初期出现一些难以预料和防范的问题。
  • 技术评价
  • 匡莉, 黄洪章, 黄子通, 王漫云
    中国卫生资源. 2002, 5(3): 134-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以超声波科为例,对医院医技科室的经济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建立了以检查总例数做为衡量超声波科工作量的指标,应用成本账户法确定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通过一定的统计方法间接预测超声波科的工作量,在此基础上,应用本量利方法分析超声波科的经营水平和盈亏状况,并建立量化的工作目标和成本控制目标。
  • 崔耕
    中国卫生资源. 2002, 5(3): 137-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卫生资源》(以下简称《资源》)作为我国卫生经济和管理学科的重要学术期刊,自1998年创刊以来已发表了大量优秀论文,这对活跃卫生经济和管理领域的学术气氛,反映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培养和发现优秀人才,推动我国卫生经济和管理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他山之石
  • 叶露
    中国卫生资源. 2002, 5(3): 139-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1年11月中旬,国家计委和复旦大学共同开展的药品价格研究课题组组团考察欧洲,通过听讲座、参观机构等形式,对西班牙和意大利两国的药品政策及药品定价体系有了深刻的了解。本文主要介绍意大利药品费用控制政策及其药品价格管理政策并对其作利弊分析,供决策部门参考。
  • 瞿光耀
    中国卫生资源. 2002, 5(3): 141-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笔者近日对日本神户等地进行考察,对神户市前瞻性的跨世纪卫生发展规划,设备齐全、攻关目标明确的先端医学研究中心,设计精巧、交通便捷的中央市民医院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将无锡和神户两市的卫生事业状况作一比较,并结合我市的建设规划问题,以期得到有益的借鉴。
  • 实践经验
  • 方曾龙, 朱仁芳, 方雅君, 陶蓉, 庄莲英, 张华南
    中国卫生资源. 2002, 5(3): 143-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院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了内部运行机制,实现了由固定工变为合同工,由国家用工变为单位用工的"两个转变";建立了内部竞争、激励、约束、淘汰机制,搞活了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积极探索了科学合理设置机构、精简人员、优化人员层次结构的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