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2000年, 第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0-11-20
  

  • 全选
    |
    本刊专稿
  • 陈啸宏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6): 243-2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分析中国西部农村的卫生工作,指出农村的贫困地区在西部,西部的贫困地区在农村,抓好西部农村卫生工作,既是解决公平问题,也是解决全国卫生工作的效率问题。同时指出必须深刻认识到西部大开发必将导致西部对卫生需求的增长。最后提出中国西部农村卫生发展需要协调好几个关系,一是政府职能与社会作用的关系,二是中央政府作用和地方政府作用的关系,三是卫生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 孟庆国, 胡鞍钢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6): 245-2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健康作为人类的基本权利,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低下,又会导致健康贫困。健康贫困作为一种机会丧失和能力剥夺,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支付能力不足所导致的参与医疗保障、卫生保健和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机会丧失,所造成的健康水平下降。健康水平的相对下降又导致收入水平的进一步减少,以及由此带来的享受医疗服务机会的丧失。这种循环作用的结果最终加剧了健康贫困的发生。该文从中国农村地区健康贫困发生的实证研究出发,探讨了健康贫困发生的内在机理,进而指出消除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健康贫困的基本途径,即通过实施有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宏观经济政策,推行适应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健康保障制度,以及强化贫困地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广泛可及性,可根本性地消除健康贫困。基于这个基本思路,给出了旨在消除健康贫困的三大战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战略;健康保障战略;普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战略。
  • 金春林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6): 250-2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将医疗保险的费用控制归纳为两大类,即筹资控制与支付控制,并全面而系统地描述与分析了各种费用控制途径,比较了各种途径的相互联系与利弊点,最后指出医疗保险的费用控制关键不在微观领域而应重点着眼宏观层面,即对医疗供给能力与医疗预算总额的控制。
  • 专题研究
  • 郝模, 罗力, 姜晓朋, 张勇, 王志锋, 章滨云, 李鹏翔, 吴延风, 华颖, 包江波, 陈恩东, 傅鸿鹏, 邵晶晶, 尹爱田, 郑文贵, 陈祥华, 刘洪庆, 李向云, 陈会波, 王薇, 姚树坤, 高春秋, 席彪, 钱卫国, 宋宝良, 赵树仁, 潘明俊, 陈进根, 高翊, 陈政, 郑益川, 张黎明, 王小宁, 虞国良, 郝超, 马安宁, 冀春亮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6): 253-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焦点问题、作用机制和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的目的、背景、经费来源、研究对象和样本范围。该项目研究旨在明确农村医防保功能落实中存在的焦点问题,论证焦点问题的根源、作用机制以及落实各功能所需的前提条件,研制我国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下简称农村三级卫生网)确定在机制、组织体系乃至管理体制上适宜的发展模式、途径,及相应的改革政策、逻辑步骤和可操作方案,同时通过对实施效果的系统评价来检验和论证相应的政策思路,以总结和推荐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推广意义的完善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改革方案。
  • 郝模, 王小宁, 尹爱田, 潘明俊, 陈政, 马安宁, 罗力, 虞国良, 赵树仁, 郝超, 郑益川, 张黎明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6): 256-2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焦点问题、作用机制和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的研究结果。农村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的焦点问题是"预防保健职能难以切实落实到位或流于形式",具体表现为"重医轻防、以医养防、重有偿轻无偿、重有收益轻少收益"。问题的根源是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前提下的允许有偿服务政策,促发因素是缺乏对无偿服务的有效监督机制,建立了"我国疾病防制功能难以切实落实的作用机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促使我国疾病防制功能切实落实到位的政策模型",论证了数种潜在的政策方案。评价了"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方案实施的社会效果和存在问题。
  • 章滨云, 虞国良, 郝超, 华颖, 包江波, 陈恩东, 傅鸿鹏, 邵晶晶, 尹爱田, 郑文贵, 陈祥华, 郝模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6): 260-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我国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历史沿革分析,三级网存在诸多问题,但国内的各类研究尚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对三级网焦点问题把握欠缺,实践探索多于和早于理论研究,存在实践推动理论研究趋向。研究显示县乡村三级医疗防保机构的财政投入呈逐年递减趋势,卫生人力总量不低,但运作效率欠佳,且素质有待提高,农村三级网组织体系呈现网络协调运作功能不佳,趋于解体状况,对于三级网的管理体制改革动向主要有股份合作制和乡村一体化。
  • 陈政, 郑益川, 张黎明, 马安宁, 冀春亮, 罗力, 张勇, 姜晓朋, 王志锋, 章滨云, 李鹏翔, 郝模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6): 264-2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通过省市县乡村五个层次,卫生服务组织者、提供者和消费者三方,以及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三大职能的提供者与管理者的意向调查,得出了与文献论证一致的结论。综合各方意向论证结果,下列状况已经成为农村卫生服务的组织者、提供者和消费者普遍认同的现实:原有的我国农村县乡村三级网虽然网络形式依然存在,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村三级卫生网固有特征逐渐消失,基本上为下列状况所替代:(1)协调变成了围绕各自经济利益的无序竞争;(2)寻求更多一点的经济收益成为县乡村三级卫生组织的行为原动力,替代了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一致的"共同目标";(3)医疗、预防、保健三大功能定位发生混乱,"重医轻防、重有偿轻无偿、重收益多轻收益少"状况成为县乡村三级卫生组织的普遍现实;(4)预防保健职能难以切实落实到位或流于形式成为农村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的焦点问题。这些状况在乡镇卫生院表现得尤为突出。
  • 章滨云, 郝超, 华颖, 包江波, 陈恩东, 傅鸿鹏, 邵晶晶, 尹爱田, 郑文贵, 陈祥华, 刘洪庆, 郝模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6): 268-2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5年来205篇相关文献的归纳论证,显示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村三级卫生网固有特征逐渐消失,基本上为下列状况所替代:(1)协调变成了围绕各自经济利益的无序竞争;(2)寻求更多一点的经济收益成为县乡村三级卫生组织的行为原动力,替代了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一致的"共同目标";(3)医疗、预防、保健三大功能定位发生混乱,"重医轻防、重有偿轻无偿、重收益多轻收益少"状况成为县乡村三级卫生组织的普遍现实;(4)预防保健职能难以切实落实到位或流于形式成为农村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的焦点问题。这些状况在乡镇卫生院表现得尤为突出。
  • 郑文贵, 华颖, 包江波, 陈恩东, 傅鸿鹏, 邵晶晶, 尹爱田, 陈祥华, 刘洪庆, 李向云, 陈会波, 郝模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6): 271-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对乡镇卫生院日常经营活动中医疗和防保服务提供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卫生人力和财力的配置上,倾向于医疗科室而忽视防保科室,医疗支出的增长明显快于防保支出增长,呈现明显的"剪刀差";生存活力较高的卫生院对防保工作的投入相应增加,防保业务开展能力提高;防保科室在业务开展中,重视收入较高或有收益的防保项目,对收入较低或无收益的项目投入较少。即乡镇卫生院日常经营活动中,"重医轻防"、"以医养防"以及"重有偿轻无偿和重有收益轻少收益"的现象同时并存。
  • 理论探讨
  • 陶公麟, 冯延民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6): 275-2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灵魂,是促进医院生存、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面临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药体制改革、疾病模式和医疗需求模式的转变、知识经济与WTO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适应新的改革形势,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价廉质高的医疗服务是每一家医院关注的重要命题。
  • 医疗保险
  • 吴之寿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6): 277-2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医院的经费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财政拨款(企业医院企业有部分拨款):二是医疗服务创收。从发展趋势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财政拨款不能满足医院需求的情况下,创收将可能成为医院经费的主要来源。
  • 技术评价
  • 陈英耀, 王立基, 王华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6): 279-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主要介绍了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列举了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分类和指标,旨在对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基本理论作一介绍,并探讨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评价对我国卫生改革的意义。
  • 汪宏, 吴明, 宋艳丽, 韩志福, 梵凯敏, 姜岩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6): 283-2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论述了单位时间服务量研究的意义,介绍了单位时间服务量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其中包括:工时测定法、实耗工时统计分析法、文献法、专家咨询法,并运用个人判断法和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单位时间服务量在测算卫生人力资源需要量中的应用作了进一步研究。
  • 实践经验
  • 林娅敏, 金志刚, 林海萍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6): 286-2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国务院八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必须切断医疗机构和药品营销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联系,逐步规范财政补助方式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基础上,把医院的门诊药房改为药品零售企业,独立核算"。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是解决当前存在的"以药养医"现象的主要政策措施。
  • 顾国青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6): 288-2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医院成本核算的建立与运转,对激发职工热情、增收节支、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建立目标管理、制定优劳优得、多劳多得的奖惩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医院开展成本核算,不仅能掌握医院的资产情况,明确经营所投入的成本、回收的资金和补偿,而更重要的是能够明确扣除成本后真正的收益,使院领导作出正确的决策。同时,也能够比较各临床科室的经营管理水平。
  • 他山之石
  • 于广军, 周宇, 项斯文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6): 289-2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哈佛大学主办的全球医疗保健会议于2000年5月22~26日在美国Indianapolis和Boston召开,会议的主题是"2000年全球卫生保健:卫生领域的创新",共有4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