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2000年, 第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0-01-20
  

  • 全选
    |
    本刊专稿
  • 何明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1): 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总结了福建省卫生事业发展的经验,展望了福建省卫生事业在新世纪的发展方向,提出要进一步以农村卫生工作为龙头,推动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同时要积极主动做好医疗机构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卫生监督与预防保健体制改革,继续下大力抓好卫生行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等。
  • 杜乐勋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1): 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运用宏观经济学的投资乘数理论,分析了卫生发展的乘数作用;用分布滞后模型研究卫生服务消费和政府财政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投资乘数作用。指出需要纠正一种偏见,即认为基本建设投资很重要,而社会保障是消费,不重要,对经济建设不会有积极影响的观念。建议政府叶社会保障基金的建立给予足够强度的扶持,使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尽快步入良性循环,以便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倾向。
  • 专题研究
  • 崔国生, 宋文舸, 任苒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1): 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通过对辽宁省CT配置现状及利用水平的调查分析认为,全省CT配置水平较高,但质量不高,二手货较多,利用水平与卫生机构级别呈正比,并提出全省CT等大型医疗设备优化配置的措施和建议。
  • 戴瑞珍, 雷良莺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1): 12-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何避免大型医用设备重复投资,使卫生资源供给与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相适应,以达到科学、合理、公平和效益原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该文对深圳市大型设备的增量控制,存量调整,量化管理进行探讨,以提高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益。
  • 杨哲, 张寿生, 汤泽群, 傅承主, 方积乾, 柳青, 凌莉, 刘颜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1): 1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根据卫生服务调查资料和常规卫生统计年报资料,利用供需比较分析,力求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评价广东省及各地区的卫生人力供需平衡状况,并对今后的卫生人力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 陈雄熊, 严非, 李悦, 毛春芳, 陈昕, 鲍勇, 龚幼龙, 武桂英, 卢福今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1): 16-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对上海市老年护理院卫生人员尤其是医护人员的数量、结构进行分析,以便了解卫生人力的现状及问题,更好地配置人力资源,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适应老龄化的发展。调查结果显示:22个护理院共有卫生人员1262人,医生310人,护士303人,另有护工393人。医生的学历构成中以中专和大专为主,分别占52.1%、31.4%;护士以中专为主,占83.8%。医、护人员的高、中、初职称之比分别为1:5:13.3、1:9:130。有部分医护人员接受了不同类型的培训。作者建议: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的总体素质;加强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及老年人特点的业务培训,提供全面服务;注意适当调整医护人员的职称构成;加强护工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卫生人员的管理。
  • 吴进军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1): 19-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以某三级甲等医院1997年住院构成前10位病种的病例为样本,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出院病例医疗费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公费劳保、年龄大、急危入院、抢救、手术、院内感染、好转治愈等因素是住院医疗费用超标的危险因素。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应当制订单病种医疗费用标准,实施单病种医疗费用控制,防止单病种医疗费用超标的危险因素发生。
  • 刘骏, 景琳, 李玲, 马步锅, 邓茂英, 甘淑君, 肖玉珊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1): 2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就四川省卫生资源配置现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提示:四川省卫生资源总量已能与现阶段卫生服务需求相适应,但不同经济地区的卫生资源拥有量存在着差异,建议在推行区域卫生规划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总量,调整存量,优化增量。
  • 沈思玮, 俞自由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1): 24-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借鉴Emmett B.Keeler & etc[1]的方法,用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上海市民门诊医疗费用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分析。揭示了一些以前经常被忽视的影响门诊医疗费用的因素,如单位性质、教育程度、生活嗜好、家庭经济状况、门诊自付比例等。
  • 理论探讨
  • 上海市卫生经济学会课题组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1): 26-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国50年来,上海市的医疗收费标准工作经历了曲折前进的过程。大体上走过了6个阶段。
  • 陈强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1): 28-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系统地论述了医院分科成本核算的管理体制、成本核算的步骤、成本费用的控制和成本费用控制等,对医院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系统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 薛瑾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1): 3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形象,为形状相貌之义。医院形象是社会医疗消费者、相关企事业、各部门以及医院职工对医院在为社会公众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活动中形成的综合效应的整体印象,是综合评价和心理认同,即社会公众和职工对医院的一种印象和评价相联系的结果。
  • 学术争鸣
  • 王勉忠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1): 3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医疗市场客观存在,但人们往往对卫生产业化的思考、探索忌讳莫深。儿乎一说到产业化,就是绝对的产业属性,不能包容非产业属性。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重性,它们是在矛盾和运动中逐渐发展的。因此,对卫生产业化的认识,也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探索。
  • 医疗保险
  • 项斯文, 张新民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1): 3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从系统论和控制论的角度,讨论如何建设"三二一"工程,加强费用控制力度,以减缓医疗保险费用增长速度。
  • 王启林, 张战南, 保天行, 劳云飞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1): 36-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者对1997年、1998年云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一次住院费用超过1万元的公费医疗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医改后的费用筹集与实际支付的差额问题,从患者承受能力、供方管理、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的必要性、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的医疗消费自我约束机制和商业医疗保险发展方向等几方面问题进行论述,建议应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 郭士征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1): 38-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论述了补充医疗保险的作用,分析了发展补充医疗保险的困难,提出了补充医疗保险的4种模式,并逐一分析它们的发展思路、发展条件和实现形式。
  • 杨伟, 轩莉, 沈瑞华, 张明曙, 顾株梁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1): 4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年,医疗费用的迅速上涨已成为公费医疗管理中最棘手最难解的课题。在我国公费医疗制度尚未进行根本性改革的背景下,我区医疗保险办公室从改变支付方式人手,对公费医疗一般门诊项目试行"按人头付费"的改革。本文是对改革1年来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 技术方法
  • 夏旭, 方平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1): 44-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Internet (因特网)是一个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宝库,它至今已接人了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0多万个各式各样的内部网络,2 000万台电脑,600个大型图书馆,400个学术文献库,100万个信息源和1.2亿计算机用户。由于因特网上信息资源内容广泛、时效性强、访问快速、网络交互搜寻、动态更新,而且还提供了快速访问其资源的各种搜索引擎,用户可以通过万维网(World Wide Web,简称WWW)套录、以FTP或E-mail传送至用户主机、或直接下载,因特网的发展仍在继续升温。
  • 实践经验
  • 马梅英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1): 46-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我院为了主动适应医疗卫生改革,始终把提高医疗质量、狠抓医疗质量管理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建立了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就诊病员人数逐年上升,同时探索出医疗质量管理的新路子。
  • 叶家宪, 管美玉, 赵清永, 朱玉芬
    中国卫生资源. 2000, 3(1): 47-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是我国较早进人老龄化的城市之一。作为人道救助团体的上海市红十字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改善老年病人的境况,特别对因病致贫、有特殊困难的晚期病人,更是给予了人道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