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1998年, 第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8-03-20
  

  • 全选
    |
    创刊专栏
  • 刘俊, 蔡仁华
    中国卫生资源. 1998, 1(1): 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本刊专稿
  • 刘俊
    中国卫生资源. 1998, 1(1): 9-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臧爱民
    中国卫生资源. 1998, 1(1): 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胡善联
    中国卫生资源. 1998, 1(1): 1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研究
  • 郝模, 王志锋, 包江波, 吴延风, 罗力, 邱杨明, 郑益川, 信亚东
    中国卫生资源. 1998, 1(1): 15-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药品市场混乱",这一社会普遍关注的涉及卫生系统的第二大焦点问题,本课题组在经过四个阶段研究后,总结出从药品市场的需方——-医疗机构入手,"促使药品市场有序发展"的政策思路和逻辑顺序:首先,在明了医院业务收入中服务收入和药品收入关系的基础上,以实施医疗资源最优利用模型思路为前提,控制药品利用总量,实践证明这一步骤将能大幅度提高药品的数量适宜性、价格适宜性、品种适宜性和产地适宜性。其次,在明了药品收益与药品收入量和药品扣率的关系基础上,以第一步取得效果为前提,控制药品扣率与调整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有机结合,在消除扣率现象之余,促使医疗机构,也即医疗市场的供方。药品市场的需方.最终摆脱对药品费用的依赖性,这样,在上述四种适宜性出现的基础上,将能再添药品的购销渠道适宜性,第三,在一和二步的基础上,目前被议论颇多的"药品配置中心"、"药品管理办公室"和"医药分业管理"等方案设想能够付与实施,药品市场有序发展也将成为现实。打破上述逻辑顺序,如"医药分业管理"等方案的过早推行,不仅原有混乱局面得不到净化,还将频增新的混乱状况和社会问题。
  • 杜乐勋, 马进, 鞠秀荣, 刘国祥, 高广颖, 官日坊, 李斌, 马燕, 王庆超, 张淑芬
    中国卫生资源. 1998, 1(1): 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运用宏观卫生经济核算的方法,按照卫生总费用分配流向,整理测算了1978-1993年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卫生总费用时间序列的数据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政策分析。测算结果发现,贫困的农村地区卫生发展迟缓,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差距在明显扩大;贫困地区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30%的情况下,投了4.6%的国内生产总值发展卫生保健服务。即使如此,贫困地区居民医疗消费的实际支付能力与当地医疗机构的收费额度相比较,差距日益扩大。在现有支付能力下,贫困农民根本不可能从医疗机构得到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一方面,是贫困农民医疗需求不足;另一方面,贫困地区医疗机构供给相对有余,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在我国贫困地区卫生费用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多少竟然缺乏弹性,说明贫困地区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因此,很难指望贫困农民在温饱与健康的选择中,放弃温饱而选择健康。作者认为,农村居民基本卫生服务的实现程度,农村居民大病住院医疗的保障程度,是农村贫困地区卫生行政的主要责任。
  • 董恒进
    中国卫生资源. 1998, 1(1): 24-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卫生筹资方式的分析,提出了进行卫生筹资与就医、处方行为研究的理论模型,研究指标与资料收集方法。并在介绍国内外研究结果以后提出了一些进行卫生筹资改革的建议。我们发现卫生筹资方式与支付机制对病人与医生的行为以及药物使用都有影响。相对于自费病人来说,保险病人有更多的机会得到新药与贵药、住院治疗与向高层次医院转诊,也消耗更多的卫生资源。以按服务收费为基础的保险可增加临床服务与药品消费,并导致卫生费用快速增长,医生可能根据病人的保险情况与支付能力改变处方与治疗方案,并且认为与服务和处方挂钩的奖金制度有可能刺激过多用药行为。建议有关决策部门在出台有关卫生筹资与支付方式政策时,要考虑医生与病人的行为变化对药物及其它服务使用的影响,并同时要有一套规范医生与病人行为的措施,减少资源浪费与使得新政策健康发展、建议有关部门进行合理用药研究,进一步达到降低卫生费用与提高质量的改革目的。
  • 宋文舸
    中国卫生资源. 1998, 1(1): 27-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卫生资源配置成本的界定入手,描述了卫生资源配置成本的变动趋势;卫生资源的配置规模与质量对政府的社会公益性支出和社会消费支出产生影响;政府通过政策组合干预卫生资源的配置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现象。
  • 李雪芳, 龚幼龙, 陈启明, 陈育德
    中国卫生资源. 1998, 1(1): 29-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依据1949-1996年全国农村卫技人员数量的统计资料,经过定性分析和数据的重对数模型及其推广形式的曲线拟合,建立了农村每千人口卫技人员配置的量化模型;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今后14年内我国农村每千人口卫技人员数量的发展趋势,作为制定农村卫技人员配置标准的参考;并结合1993年全国卫生服务总调查和1995年福建、安徽、贵州省的卫生人力数据库资料的分析,探讨了研究结果的分类指导价值。
  • 程晓明, 刘仲民, 叶露
    中国卫生资源. 1998, 1(1): 32-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对三省、三市和三县的卫生事业费调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卫生事业费分配结构调整提出了以下改革思路:卫生事业费应考虑国民经济、人口和物价指数三个因素,保证其实际增长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对卫生院和合作医疗补助费所占的比重,结合农村地区卫生服务改革和医疗制度建立,应逐步上升,而医院经费结合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等可逐年降低比重;控制卫生服务机构规模,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对贫困地区仍须坚持实行差额补助和专项拨款的政策。
  • 王锦福, 王惟, 王光照, 邵德耀, 郝模, 李海宁
    中国卫生资源. 1998, 1(1): 34-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医疗保险
  • 王保真
    中国卫生资源. 1998, 1(1): 35-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论述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从经济理论上分析了它的独到与创新,阐明了它的精髓与真谛,认为从总体上应坚持"两江"医改创立的这一新制度,但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的具体实现形式。管理办法不搞一刀切,可以多样化。
  • 郑树忠, 丁汉升
    中国卫生资源. 1998, 1(1): 37-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恩源
    中国卫生资源. 1998, 1(1): 38-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理论探讨
  • 游茂, 尹力
    中国卫生资源. 1998, 1(1): 4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卫生投入是决定卫生事业发展的先决条件,80年代以来,中国卫生投入在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来源结构和地区间差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主要特点是: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减少,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例不断增加,市场性筹资对医疗机构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深化卫生改革中,政府的作用应不断加强,以保证卫生服务提供和利用富有公平与效率。
  • 李新民, 曾庆义, 赵红征, 任彦孔
    中国卫生资源. 1998, 1(1): 4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地区之窗
  • 沈佳泰
    中国卫生资源. 1998, 1(1): 44-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卫生资源. 1998, 1(1): 4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顾坚定
    中国卫生资源. 1998, 1(1): 46-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凤喜, 徐福洲
    中国卫生资源. 1998, 1(1): 46-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卫生资源. 1998, 1(1): 47-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向您介绍
  • 闵建颖, 汪敏
    中国卫生资源. 1998, 1(1): 48-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